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这场灾难眼瞅着就3个月了。

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的无助,也看到了战役初期某些人的不作为,但更多的是万众一心、向死而生。伟大的灵魂一个个闪现,壮烈的英雄一批批冲锋。我们从心有狐疑到快速转变,信心前所未有的坚定,爱国前所未有的高涨。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但总有人看不惯这样的中国。

看不惯很正常,或许是以为我们要抢夺蛋糕,或者是自命完人总想揪着我们的不足将它放大。反对的声音不足为奇,也必须被允许和接纳。但是,故意抹黑算什么?颠倒黑白又是何居心?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来自外部的针对性攻击,我们可以建起牢固的堡垒去对抗、去回击。可是,来自内部的仇恨,怎么防?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留学生主动将矛头对准国内,有多少归国人员痛斥我们“毫无人权”,现在,又有知名作家方方将子弹送到了对方手里。这是有多大仇多大恨?还是早就潜伏上了?而这,也许只是一个开端,还有多少个方方在伺机而动,我们不得而知。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我们愤怒、我们脊背发凉,我们谴责,我们揪着不放。但我们似乎更需要自问:到底哪里错了?为什么在疫情面前,会有这么多妖魔作乱,鬼怪发狂?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原因可能要从两方面来讲。

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和物种入侵在很大层面上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把主体换了一下而已。

谈物种多样性的人,还要讨论物种的保护,维持原有生态中的物种平衡。文化也是一样,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是原生文化的保护、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平衡

但是,物种入侵的结果,往往是因为缺少天敌,消灭了大量本土物种,于是恶意引入外来物种的现象屡禁不绝。文化入侵也是一样,想要真正达到平衡很难,一旦被有心人利用,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如果一种文化不具有强势性,只会被原生文化吸纳,反过来被同化,我们历史上的南北朝、元、清几个历史时期都是这样。

但这种同化,本身是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缺少坚实的文化基础,甚至连专属于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又长期与汉文化有交流,而汉文化又极具包容性所致。融合早在入主中原以前就开始了,并非一蹴而成。比如鲜卑,早在东汉年间就长期与中原王朝交流,到了曹丕称帝以后,还专门设置“护鲜卑校尉”一职,负责与鲜卑的往来和一应军事行动。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鲜卑等民族慢慢融入了中原文化中,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但是,这中间经历的时间,是以百年为单位的。在缓慢融合中,少数民族得以大量保留自己的本色。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可是,西方文化大量进入内地才多久?况且,与中华文化相比,它们并非处于劣势,又是在经济形势强于中国的背景下进入,这样的文化,先天势能就高,自带影响力。

所以,看看我们当下的环境,美剧甚嚣尘上(有人会说,人家拍的好你干嘛要喷),西餐厅遍布全国(怎么了,这就不允许多样性了)。其他的暂且不讨论,先说这两个吧。

美剧拍的好我承认,美剧被追捧有我们本土影视作品的飞流直下、惨不忍睹的原因,不能甩锅美剧。西餐厅的繁荣属于饮食多样化的一部分,也归属于饮食文化多样的一部分,所以没什么可喷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一定是包含着文化输出的。这本身也无可厚非,我们不可能只要它们的物理属性而摒弃精神属性,割离也是不现实的。但是,除了客观上的优势,又是谁在刻意拔高这些文化的地位,进而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要知道,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一定是年轻一代。这也是很多小留学生致命的问题。再看看身边,有多少年轻人已经是非美剧不看,出门非西餐不吃了。原因在哪里?影视作品还可以理解为“人家拍的就是好”,饮食呢?难不成我们丰富的饮食满足不了一些人的胃口?当然不可能了。只能是一种心理在作祟——吃西餐代表高尚、高端。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这不正是文化入侵的结果,对外来文化认同感高于本土文化的原因所致吗?

这让人不免想起早前网上流传的那个视频,一位女士到西餐厅非要用英语点餐。她绝对想不到要去川菜馆用四川话点餐,到了粤菜馆去用粤语点餐,毕竟无法显出自己的高端。而到了西餐厅,本就觉着高人一等,再加上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岂不更显高端大气上档次?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很可惜,我只看到了美好的皮囊丑陋的灵魂,看到了狭隘和低端。

这时候免不了要有人跳出来批判,说你这不就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吗?拜托,人家往你家鱼缸里塞了一条食人鱼进来,难不成你家鱼缸养鳄鱼的?不得被吃光了啊?这是自信问题吗?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教育失重

好了,文化入侵的问题,三两句说不清,就当我抛砖了。接下来才是重点——教育问题。这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同样只是抛砖,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交流。

一个人是否爱国,很大程度上基于他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本民族的文化。我指的是真正的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那些看了一点点野史、听了一些个胡话就以为了解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当我们用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为了让英语更上一层楼,再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去看美剧、读美文,文化的影响已经在慢慢发挥作用了。

学习英语的主要人群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在一个人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定型的时候,就接受了大量西方的文化熏陶。越是学习成绩好的,越是深造的,影响也就越大。为数不少的高知分子率先辱国,还不应该让我们引起警惕吗?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习不强的同胞们展现出远高于部分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因为熏陶前者的是土文化,熏陶后者的是外文化。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其实,英语不该独立来背教育的锅。因为如果我们加强了民族文化的教育比重,英语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不会那么大的。所以,问题还是英语的头大,传统文化的脚轻。而且,英语头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引路?除了利益,是不是还有别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英语终究只是我们学习西方掌握的先进科学知识的工具,它绝不等同于理化等学科知识,这些知识是全世界通用,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真理的。所以英语踢出主科改为选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说担心学的人少了,而一部分人学成以后留在他国不能为国家效力,那岂不更印证了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文化入侵的双重影响?这同样无关自信,而是要我们去理性面对。

希望这次疫情过后,我们的教育能够进行有效的改革。价值观已经定型的人,无论是站在哪一方都已经很难更改了,但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亡则国亡!昔声犹在耳,莫忘前耻。

精致的利己主义,方方的投怀送抱,问题背后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