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营养素,对宝宝身体健康来说,都并非是多多益善的

今天咱们说说【微量元素到底应不应该查?】

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现卫健委)2013年就发出通知,明确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任何营养素,对宝宝身体健康来说,都并非是多多益善的

非诊断治疗需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这也就是说,在普通体检、就医、打疫苗时,让孩子打包做微量元素检测,属于违规操作,可是能举报处理的哦!

首先,这个名字就不科学。微量元素,指的是占体重0.01%以下,却又为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化学元素。如铁、硅、锌、铜、碘、硒、锰等。

是的!不仅没有钙、也没有镁、没有铅。因为前2者属于常量元素,铅属于重金属元素,都不在微量元素之列。

但微量元素检测,却因为宝爸妈关心宝宝是否缺钙、是否会铅中毒等等,把这些都打包了进去。

任何营养素,对宝宝身体健康来说,都并非是多多益善的

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头发检测:非常不可靠。头发的清洁程度、发质、残留洗发液、环境污染,以及个体生长发育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末梢血检测:扎手指取血的过程中,很可能掺入周围的组织液。同时标本极易污染,准确性大大降低;

➤静脉血检测:虽然比前两种可靠,但也不一定靠谱。因为微量元素不是只存在于血液中,有些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检测不到,不能反映该元素的真实含量。

以钙为例,血液中的钙不足1%,就算检测结果数值偏低,也不能说明宝宝缺钙。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宝宝体内钙、锌、镁等元素的含量是否充足。

医生确诊某类元素是否缺乏,不会只看单一的检测结果,还会结合娃的临床症状、饮食习惯和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

例如,判断孩子是否缺钙,会结合体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维生素 D 的含量来看;

判断孩子是否缺铁,会参考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

所以,临床上常见的微量元素检测,只作为极个别真正存在吸收、利用障碍的宝宝,比如早产儿、某些先天性遗传病患儿,或者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严重偏食、挑食等情况……

经专业儿科医生评估后,才有可能需要进行。而且,仅作为辅助参考。

并不是一经确诊缺乏,就必须持续摄入。比方说,如果娃存在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或存在急性感染,通常就不建议服用铁剂。

其实啊!在微量元素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是家长们有点担心过头了。

娃不爱吃饭、头发稀黄、长倒刺、枕秃、出汗等等,无需首先考虑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只要均衡营养,没有偏食、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孩子一般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

任何营养素,对宝宝身体健康来说,都并非是多多益善的

确实怀疑孩子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需要找对医生,综合判断。

要知道的是,任何营养素,对身体健康来说,都并非是多多益善的。

❗例如说,盲目补钙,不仅为造成钙过量,出现新闻中的结石,还会增加便秘的几率,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宝宝缺铁或缺锌,出现贫血、厌食、生长缓慢等症状。

其它营养元素也同理。

微量元素检测这个东西,

没事不要做,做了不轻信。

饮食多均衡,切忌随便补。

有这个钱,给娃多买点好吃的,打打疫苗,不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