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多贤后?

醉倾城36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确实明朝有很多的贤后,像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李太后等,明朝的大多皇后都是比较贤明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明朝的选后制度,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选皇后和嫔妃,都是从民间和低级官员中选拔,而这些女子由于自小的生活环境,不会有娇生惯养,飞扬跋扈的性格。二,在古代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要学的就是女红和相夫教子的东西,尤其明代对女子入宫选拔是非常严格的。三,在明代,一般选皇后都是太后来甄选的,所以上一任皇后贤明,后面的也不会差到哪去,就连末期的明熹宗,明思宗的皇后都是非常的贤惠的。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鼎玉轩辕


“明君”与“贤后”是分不开的,一位明君将天下治理得好,往往都有一位贤后,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帮助他排忧解难。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是“贤后”呢?

很简单,能够称得上贤后的,首先上要孝顺皇太后。在皇帝忙于政事期间,皇后要负责服侍、照顾皇太后。其次中要懂得帮助皇帝,皇后将六宫之事打理好,皇帝就会少了后顾之忧,对于国家有利无害。最后下要教导好皇子,不仅要当贤妻,更重要是做良母。

只要能够做到这三点,便能令百姓臣服,得到天下人的肯定,也就具备了母仪天下的资格。而这,就是所谓的“贤后”了。

历史上并不缺少贤后,比如明朝就多贤后。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明英宗这里,可说历任的每一位皇后,都能称得上是贤后。

朱元璋的马皇后,为明朝后任的皇后,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深厚,每当朱元璋发怒的时候,只有马皇后出面,才能劝住他。因为马皇后的存在,不知有多少大臣保住了性命。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变得愈发暴躁,然而此时,已经没人能够劝得住他。朱元璋开始嗜杀,太子朱标想要劝说,都被狠狠训斥了一番。可见能够让朱元璋平息怒火的人,历史上也只有马皇后了。

朱棣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徐皇后为了帮助朱棣,常常在召见王公贵族夫人的时候,劝她们要鼓励自己的丈夫,多以百姓着想。而徐皇后自己,也是这样劝朱棣,要处处以百姓为念。

直到临终前,徐皇后仍不忘天下百姓,还在劝朱棣多为百姓想。朱棣对于这样一位贤妻,也是又爱又敬。自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再也没有动过立后的想法。

接着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朱瞻基的皇后胡氏,朱祁镇的皇后钱氏,都是明朝有名的贤后。可是在明英宗朱祁镇之后,明朝却很少出现贤后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和皇帝有很大关系。

比如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他即位后,十分宠幸自己的乳母万氏,然而万氏比他大十七岁之多。朱见深原本的皇后吴氏,也是个贤良的女子,可朱见深为了万氏,坚持将吴皇后废掉了。

后来朱见深想立万氏为后,但遭到生母周太后强烈阻止,最后周太后逼迫朱见深,立了另一位妃子王氏为后。朱见深虽然也想废掉王氏,但终究找不到理由,也就作罢。但有万氏在,王氏也不过是位傀儡皇后罢了,根本没有当贤后的机会。

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照,是众所周知的顽童皇帝。他整天顾着玩乐,甚至不住在宫内,因此他的皇后夏氏,根本无法规劝丈夫。朱厚照行为荒唐,完全不给妻子机会,所以夏皇后不仅成不了贤后,就连子嗣都没有。

嘉靖皇帝朱厚熜更甚,他在世时立过三任皇后,第一任因流产血崩而亡,第二任被废死在了冷宫,第三任死于宫中大火。而且第三任皇后方氏,也不是十分贤良的人,她曾经出于嫉妒,还诬陷受宠的曹端妃,导致曹端妃惨死,因此算不上贤后。

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很多,所以他对于自己的皇后陈氏,一直很是冷淡。由于不喜欢,所以每当陈皇后想说什么,明穆宗都无动于衷,甚至会暴怒。最后明穆宗以“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她迁居别宫。

出于这些皇帝的原因,致使明朝后期,少了很多贤后。不过很少出现,并不代表没有。

明神宗的皇后王氏,是明神宗在位期间,唯一亲自册立的皇后。帝后二人感情甚笃,每天同起居,明神宗认为皇后是六宫典范,从而对其娘家人都十分优待。实际上的王皇后,也是端庄贤淑,称得上是位贤后。

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这说明张皇后长相貌美。尽管如此,张皇后却不是什么红颜祸水,在朝政逐渐被宦官魏忠贤,以及明熹宗乳母客氏掌控的情况下,她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劝谏明熹宗“亲贤臣远小人”。

由于魏忠贤和客氏的陷害,导致张皇后无法生育。他们安排一个宫女的孩子,企图冒充龙嗣,让他继承皇位。还好张皇后排除万难,说服明熹宗传位给信王朱由检,魏忠贤等人的阴谋才没有得逞。故而,张皇后也称得上是贤后。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也是一位贤后。她仁善贤德,自掌管后宫以来,提倡勤俭节约,削减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当李自成大军攻破紫禁城,周皇后知道大势已去,只能依照皇帝命令,自缢殉国。

总的来说,明朝时期之所以颇受后世称赞,收获了无数的“明粉”,除了这是汉人建立的王朝以外,也和这些贤后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评论帝王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了,这些在他们身后默默付出的好妻子。


老李头有话说


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明英宗,可以说历任的每一位皇后,都能称得上是贤后。

那以贤后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上要孝顺皇太后,在皇帝忙于政事期间,皇后要负责服侍、照顾皇太后。其次中要懂得帮助皇帝,皇后将六宫之事打理好,皇帝就会少了后顾之忧,对于国家有利无害。最后要教导皇子,不仅要当贤妻,更重要是做良母。

朱元璋的马皇后,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深厚,每当朱元璋发怒的时候,只有马皇后出面,才能劝住他。因为马皇后的存在,不知有多少大臣保住了性命。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变得愈发暴躁,然而此时,已经没人能够劝得住他。朱元璋开始嗜杀,太子朱标想要劝说,都被狠狠训斥了一番。可见能够让朱元璋平息怒火的人,历史上也只有马皇后了。

朱棣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徐皇后为了帮助朱棣,常常在召见王公贵族夫人的时候,劝她们要鼓励自己的丈夫,多以百姓着想。而徐皇后自己,也是这样劝朱棣,要处处以百姓为念。

直到临终前,徐皇后仍不忘天下百姓,还在劝朱棣多为百姓想。朱棣对于这样一位贤妻,也是又爱又敬。自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再也没有动过立后的想法。

那么明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贤后呢?

首先,明朝的选后制度,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选皇后和嫔妃,都是从民间和低级官员中选拔,而这些女子由于自小的生活环境,不会有娇生惯养,飞扬跋扈的性格。其次,在古代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要学的就是相夫教子的东西,明朝对女子入宫选拔是非常严格。最后,在明代,一般选后都是太后来甄选的,首任皇后贤明,后面的也不会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