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究竟从何而来?到底是不是非典型肺炎或其的变种?

用户55771917699


本世纪爆发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事件已有3次

新冠肺炎究竟从何而来?到底是不是非典型肺炎或其的变种?简单直接点说,虽然新冠肺炎和非典(SARS)都是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冠状病毒,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从属或变种关系。事实上,本世纪发生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类事件已有3次,只是另外一个不在我国境内发生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没有引起我们太大关注而已。

鲜有人知,其实早在1937年的时候,科学家就在鸡的身上分离出冠状病毒,并于1965年分离出人类身上的冠状病毒,不同的冠状病毒会在其棘突的呈现上有所差异。而冠状病毒可能感染的生物,也并不是只有人类,它们更多的是感染像鼠、猫、犬、牛、猪、鸡、狼和禽类等脊椎动物。

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非典的变种?

非典,其实就是最早于2002年在广东被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这次疫情一直持续到2003年年中才被彻底消灭。之所以说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非典,也不是其变种,自然是以此次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毒株为依据。正如世界各地的专家所研究的那样,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从未在人的身体中提取出来过,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类型。

尽管,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刺突蛋白结构,其实与新冠病毒的该结构很相似。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就具有容易发生突变的特征,所以,早在三月份的时候,我国科研团队就发现该病毒在产生149个突变点之后,已经演化出了S和L这两个亚型。从时间和传染性来讲,L型的传染力会强于S型,而S型的时间则比L型更为古老,而对这些不同亚型特征的了解,则更有益于我们对疫情进行防控。

人类到底还要多久才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尽管我国境内疫情比较稳定,防控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境外输入的问题上。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世界内逾百个国家内爆发,这势必会导致疫情的结束时间变得更不确定。显示大约有60%的无症状感染者,然后是某些入境人员让人大跌眼镜的处事方式,再到美国确诊病例超过10万,以及英国首相和王子皆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迄今为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何而来还没有定论,不管是它的天然宿主,还是将病毒传递给人类的中间宿主,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得出答案。而且,虽然现在全世界的研究团队都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研究,并着手于疫苗的实验过程中。

但是,在疫苗上市之前,防护依然不能松懈,因为,没人可以确定这种新的病毒,是不是跟非典一样能够彻底被清除。简而言之,我们暂时还没弄清它从何而来,也不确定它是否会在某个时间再次席卷开来,而目前也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上市。这意味着,即便疫情局势稳定,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日常性的防护措施还是暂时不能减少。


悟空科学


“新冠肺炎爆发跟人体免疫力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关键还是病毒特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宁毅教授指出,新冠病毒和SARS的病毒特性不同。不能因为新冠肺炎波及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就认定是中国人的免疫力下降。不管是SARS,还是新冠肺炎,它们都是新发的传染病。对这样的新发传染病,一般个体都没有免疫抵抗力。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新冠肺炎病死率为2.38%,低于SARS的9.6%和MERS的34%。2月18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等人在柳叶刀官网发文指出,新冠病毒从基因序列来看,不同于所有其他类似SARS或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面与SARS-CoV截然不同。宁毅讲:“还不能讲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2%-3%,因为很多病人尚未出院,尚未完成一个治疗周期,在武汉,实际的病死率应该会比较高,但是随着病人就医的有序和治疗管理的提高,病死率在明显下降。武汉外其他省份的病死率会低一些。”

此前,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也指出,“相比SARS,新冠肺炎更隐蔽、进展更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攻击器官除了肺,还可使其他器官受累,如心脏、肾脏。”

新视角:你没有免疫力,周围人有也行!

当问到群体免疫会对新冠肺炎有遏制时,宁毅讲“我们和作为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源之间隔着很多人。如果这些人群体免疫力强的话,有免疫力的在人群达到一定比例,那么疾病的传播速度自然降下来,传播几率也会降低,形成疾病的保护屏障,甚至阻断疾病传播。”宁毅教授指出,如果某个人没有免疫力,但如果周围的人有,他就被保护起来了——这就是群体免疫的情况。

群体免疫是在疾病流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免疫力。当群体免疫力提高时,病毒的传播力也就会相应下降。

同时,宁毅教授也指出,针对新冠肺炎,短期内出现群体免疫的可能性不大。

“群体免疫随时间延长,会在疾病流行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有的是依靠人为影响形成,比如免疫接种,建立人群免疫来阻止疾病的传播。目前看,疫苗短期内,甚至数年内都不可能投入应用。形成自然状态下的群体免疫,病毒对人产生不致病的感染时,人逐步获得免疫力。”宁毅教授说,但是,两个情况不大可能形成自然的群体免疫,首先,目前还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节点,大多数人还在隔离中,不太可能通过接触病毒来判断多低的病毒剂量才能使人获得自然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冒险接触,有些人可能不是获得免疫力,而是直接感染后致病。”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宁毅教授指出,新冠肺炎变成“慢性流感式疾病”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对新冠肺炎这个新发传染病知道的还不多,但是如果是长期流行的话,它的传播性会加大,但是毒力,可以说是疾病的致死率会下降。当然这是一个基于经验的预期。

“新冠病毒也是热敏感的,天气热有利于控制新冠肺炎,但是它会不会像SARS一样在夏天气温升高时就终结,还是未知数,我们要看新加坡等热带国家的防疫情况做进一步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