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都背了,但答题时用不了所背的内容,怎么用自己的话答?

用户6810154921


这个应该是需要学习如何学以致用了。

历史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过程,说它抽象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间的人物,事件难以统计;说它具体是因为历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你过多的渲染。所以我认为历史知识点与其靠死记硬背,不如理解的去记去背。因为如果你不理解,单靠背的话,且不说过后就忘,现在的历史题目已经不单单是让你回答1+1=2了,还是问你为什么会1+1等于2?由1+1=2你能得出来什么规律和启发?

历史书上的知识点可能读起来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其中含义,可以多看一些历史课外书,或者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影片,当然得选择接近正史的,通过这些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或许学起来更容易一些。


郁琰无忌


让我这个曾经的历史学霸告诉你吧。

我想这个问题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问题,但最终都归于一个问题,我会为什么不得分,老师刚讲就懂了。

其实我也曾经遇到过这种问题,尤其是越到每次学期的最后,模拟题与答案还有老师说的只是沾一点边,不会得大量分。我总结一下几点。

1、轻心无法提取题目的主要信息。一段背景给你,肯定是有主有次,何为主?就是它反复强调的就是主,这才是大题最关键。

2、角度少。越到最后越会发现,历史不是单个存在的,不能从单一方面入手,它可能会联系到当时的经济、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所以要多角度。

3、整合能力差。就是所谓的没有融汇贯通,知识点都是分散的,没有联系起来,对于这个问题就是读课本,没有什么好办法,读到你某个意义它在课本的那个位置,模糊记得在第几行它前后是什么,这样才可以。

4、做题量少。所谓的自己语言就是这样出来的,不是说纯粹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出题人想让你说什么,有课本内容有你对材料的提取有你的延伸,这样子才可以,而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就是做题做出来的,什么时候该分析材料什么时候夹杂影响意义什么时候该写自己理解等等,都是大量的题堆出来的。

就是这四点,使得我历史单科都是在九十分左右,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湖雨大风急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虽然我也只能教给你一种核心思想。

具体的答题模板你可以买一本教辅来参照,上面比我说的好。

我教你的是核心的东西。

我们知道有的地方还在分文理科,有的地方已经没有了,但是不管它分不分,学历史,我们都知道的,背是前提。

背的东西跟客观事实吻合。客观事实是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就是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加以评价。这样才能有中肯的答案。

文科的核心就是学马克思主义。

而历史大题答题多半是有模板的,有模板的你套就是了,那种开放题你一定要用辩证思想来回答。简单得说就是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你评价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评价坏的一面。

平时多刷刷题,熟能生巧!


365个瞬间


你说的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原因大概是知识点没记牢固,觉得自己把知识点过了一遍,就算是背好了知识点,不排出其中有不少大概是勉强记住的,少量死记硬背的,所以就谈不上运用,并且材料没看懂,无法把材料中的信息与课本知识点联系起来。

要能用自己的话答题,至少要做到:知识点基本有印象、材料能看懂。因为历史毕竟与其它学科不同,你不能瞎编,说什么都要有根据,即“论从史出”。

我们可以尝试用例题来分析,到底应该怎样审题,以及怎样答题,而且最好不是用自己的话,而是用自己理解的知识点来做答!

例1.《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说明:《课标》: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此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关键字法,能力层次属于“理解”。

看题目,我们可以找到题干中关键字“孝公”、“商君”、法度,根据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名国君叫秦孝公,他任用了商鞅进行变法,和题目进行联系,发现答案自然就是C。

例2.

首先审题,它要求我们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概括农村经济改革的措施,它是让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但要依据材料,其实最关键是这些信息都是来源于课本,基本上是教材图片,而且图片上面的关键字也很明显。

通过图片,我们只要稍微分析就可以得出措施: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实,就是图片下面的文字的归纳和提升。

所以,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多多看书,适当进行练习训练思路,你做答时,就会有话说,而且有理有据,斩获高分!


小墨笔记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黄雄huangxiong


人类在历史中的教训就是从来没有吸取过什么教训。

中国人尤甚。

就拿历史考试来说,我们的标准答案太标准,以至于长大了,大家其实并没有太多自己独立的思考,你可以去看看法国历史考试的题目。

事实可以有真假,但是对事实的看法,可以不同,但是如果考试完全标准化,那么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奢望了。



开放庭院


在精不在多,既然都背完了,那就多用些专业术语。另外要多做多练


心已不再611


这实际涉及到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我觉得首先要了解知识点发生的时代背景,其二记住知识点,其三、切忌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考,组织好文字,全面准确地按照要求回答问题,这样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个人的一点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能让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更好的效果,这需要日常的提炼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旧壶新茶


背好历史知识点是答好历史主观题的基础。要答好历史主观题,还需要多练多做,逐步培养历史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语文水平,即不光要能分析出来,还要能提炼归纳到精炼。


一零先声


首先要搞清楚题目是问背景,原因还是结果?背景可以从国内国际等角度回答,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劳动力、当权者的想法等角度回答,结果可以从消极、积极、对后人、后代王朝的影响回答。

第一句话可以先套用符合题目的历史知识点,然后再结合材料和关键词一一解析。材料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内容。答题不可脱离材料,如果实在不会结合材料,可以抄一遍材料,套上自己背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