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了,原來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

其實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你們不知道而已。宋人一般稱“刺青”、“雕青”、“花繡”、“文繡”、“錦體”,我們今天則叫“紋身”。從唐朝至宋朝,正是刺青非常流行的時期,我們去看施耐庵的《水滸傳》,梁山泊好漢中就有好幾位是紋了身。

其中有:“九紋龍”史進,“刺著一身青龍”;“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著“青鬱郁一個豹子”;“病關索”楊雄,“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雙尾蠍”解寶,“兩隻腿上刺著兩個飛天夜叉”;龔旺“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所以綽號“花項虎”;魯智深也是“背上刺著花繡”,他的綽號“花和尚”便是來自這一身花繡。

漲知識了,原來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

刺青最漂亮的梁山好漢,當然非“浪子”燕青莫屬,“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他在泰山打擂臺,“把布衫脫將下來”,露出那一身身花繡,臺下看官忍不住“迭頭價喝采”,全都看呆了;對手任原“看了他這花繡,急健身材”,心裡也露了五分怯。

連京師青樓頭牌李師師,也聽說燕青一身刺青之美。當燕青上門拜訪時,李師師便提出請求:“聞知哥哥好身文繡,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繡,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哪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漲知識了,原來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

或許有人會說《水滸傳》描寫是虛構的。其實答案是否定的。宋人中確實盛行刺青之風,軍人群體中尤多刺青者。南宋筆記小說《夷堅志》提到幾名紋身的軍人:“忠翊郎王超者,太原人,壯勇有力,善騎射,面刺雙旗”;又有“揀停軍人張花項,衣道士服,俗以其項多雕篆,故目之為‘花項’”。北宋名將呼延贊“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連他的妻兒、僕從都要在身體紋上“赤心殺賊”;我們非常熟悉的岳飛背上“盡忠報國”四字,亦是刺青;與岳飛齊名的張俊,曾經“擇卒之少壯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此為誇。”刺青的風氣從軍伍蔓延到市井間。

漲知識了,原來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

市井間熱愛刺青的人,多是任俠的“街肆惡少”、“浮浪之輩”,如吉州有一個“以盜成家”的人,叫做謝六,因為“舉體雕青,故人目為‘花六’,自稱曰‘青獅子’”;開封有一個叫鄭信的好漢,“滿體雕青:左臂上三仙仗劍,右臂上五鬼擒龍;胸前一搭御屏風,脊背上巴山龍出水”等等。

漲知識了,原來宋朝年代就已經有了紋身

流風所及,喜歡刺青的,未必盡是“惡少年”,而是一時之風尚。但現代社會,有些人就是自以為是。弄個紋身就以為自己有多厲害,囂張跋扈,這些都是咱們不提倡的。個人觀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要愛之,戶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