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来了,对猪价、养猪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近期,猪肉价格连续十周下降。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本周(2020年4月17日―2020年4月2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3.30,比上周下降0.54个点,比去年同期上升8.40个点。


其中,猪肉价格为44.53元/千克,继续下降。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而受“猪周期”影响,长期以来,生猪行业的波动不断影响市场。4月24日,证监会公告,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这是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首个活体交割品种。业内人士指出,生猪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平抑“猪周期”影响,猪价也有了更透明、更直观的参照。


获批背后


据《财经》报道:2018年2月,证监会已正式批复大商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2019年11月,证监会一位相关人士在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生猪期货是在中国特定的生产情况和消费习惯下特别需要的一个期货品种,将抓紧工作,尽快填补这一空白。


“如果不是非洲猪瘟,生猪期货其实在2018年左右的时候可能就会推出了。近阶段之所以出现加速,也跟宏观层面要求抓好生猪产能恢复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前述分析人士指出。


推出生猪期货是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消息称。


在此之前:生猪期货虽一直被人们提起,却因为不易标准化,无国家标准,难以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存在质量、疫情等突出风险等问题,上市时间一拖再拖。而中国近年来的生猪品种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贸易模式成熟,且流通方式以活体为主,现货市场贸易顺畅,生猪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不存在垄断。这些新趋势为上市生猪期货奠定了现实基础。


例如:近几年,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猪品种几乎全部为瘦肉型猪,统一仔猪供应、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出栏的“五统一”决定了出栏生猪标准化程度较高,出肉率、瘦肉率等屠宰技术指标较统一。


再例如: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为中国传统生猪主产区,其中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六省的生猪出栏量超过全国出栏量的40%。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人口稠密地区是中国猪肉消费的主要集中区,这些地区与传统生猪主产区相邻,现阶段,产销区对接已成常态,贸易流通较为顺畅。


生猪期货合约细则尚未公布


截至目前,大商所生猪期货合约的具体细则尚未公布。


从我国生猪品种来看,生猪按其亲本来源可分为三种:外三元、内三元和土杂猪。按经济要求分类,生猪可分成三类: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其中,以“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为主的外三元商品猪,占据了我国生猪出栏量的70%。


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研究员魏鑫认为,尽管生猪产业有关质量标准已初步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收上来的生猪可能是土杂猪、三元猪或五元猪,这些生猪的品质、来源地、饲料喂养情况不尽相同,导致价格难以统一。这些价格差别,如何在期货价格上反映出来、是否需要做不同地区的升贴水是难题。此外,合约推出后实际交割过程中有多少生猪产品能够达到交割标准,同样是个未知数。


对于中国的生猪期货来说,获批推出只是开始,如何良性运行真正起到效果,仍值得关注。


除作为帮助解决“猪周期”难题的新工具,按照设计目的,生猪期货还可带来其他一系列益处。例如为生猪产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饲料企业运用生猪期货获利,以及有利于形成多品种间的套利交易等。


具体而言:生猪期货是继鸡蛋期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畜牧品种,其上市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相关产业企业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将推动生猪期货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这有利于养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大连商品交易所扎实做好生猪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生猪期货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和“猪周期”有什么关系?


猪周期”是指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在猪肉价格景气时,养殖户为了追逐利润,增加能繁母猪和生猪供给,造成猪价下跌,养殖户减少供给,猪价重新上涨。一轮完整的猪周期通常历时3~4年,同时在一年之内受节假日和气候影响,呈现出小周期波动。


从2016年以来,我国大约经历了四轮“猪周期”,最近一轮大致开始于2018年年中,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根据2年左右的上升周期及本轮周期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过快下滑,本轮“猪周期”可能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能迎来价格向下拐点。


此前,由于生猪的现货价格没有参照,生猪行业缺乏避险工具,不断受到“猪周期”困扰,各界不断呼吁推出生猪期货维稳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品种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推出生猪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在2018年2月,证监会就正式批复大商所生猪期货立项申请。时隔两年多,生猪期货终于要上市了。


证监会官网显示,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近万亿元。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推出生猪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位从事期货交易的市场人士说,长远看,生猪期货的推出会对现货交易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之前没有生猪期货,在现货交易时,只能是根据饲料、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成本来衡量标价,生猪期货让生猪养殖行业有了公开、透明的参考指标,在供给端,猪价的波动会减弱。加上现有的玉米、豆粕期货,使得生猪养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匹配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工具。


从国外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的表现看,生猪期货能够很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使得猪价整体波动幅度有所减缓。


对养猪企业的影响


实际上,由于“猪周期”的存在,生猪养殖企业的业绩往往也受到影响。以A股上市公司温氏股份为例,2006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基本呈现增两年跌两年的势头。2017、2018年,公司业绩分别下滑42.74%、41.38%。而根据4月24日发布的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大增252.94%。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分析师对表示,这次生猪期货的上市,对整体产业链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养猪场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一定程度上锁定养殖利润,饲料厂可以根据猪价和下游企业的养殖情况进行生产和备货,能有效规避价格波动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