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筹划上市科创板,其上市材料于2020年4月17日获得上交所受理。安杰思主营业务为内镜微创诊疗器械,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南微医学高度相似。南微医学上市后,业绩和股价均涨势喜人。安杰思有希望复制南微医学的良好表现吗?

产品与南微医学类似

安杰思主营业务为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消化内镜诊疗领域,与南微医学类似。

通俗地解释消化内镜诊疗:假如人体的食道肠道有增生、病变、出血或者有胆结石,医生可以通过病人口腔或者肛门伸入一根管子到身体内部,止血、切除病变部分、取一块组织下来化验看是不是癌症,或者把胆结石取出来。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安杰思的产品属于消化内镜手术的易耗品,比如在肠道内止血的“夹子”、或切除组织的“刀”、或抓取结石的网篮。由于手术对洁净的严格要求,这些产品都是一次性产品,拆开包装后,即使在手术中没有用到,也要报废。另外,安杰思也生产消化内镜手术的辅助设备,比如送气和送水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多次使用。

安杰思的产品按治疗用途分为止血闭合类、 EMR/ESD类、活检类、ERCP类和诊疗仪器类。其中EMR/ESD类产品用于肠胃部手术,多为切除息肉和病变。 ERCP类产品用于胆胰管手术,多为取出结石。

从公司披露的分产品收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过去几年公司各类产品收入都在增长。其中止血夹2019年占据公司收入过半份额。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规模小,利润率高

安杰思目前收入规模不大,增长较快。2017年公司收入仅0.9亿元,到2019年即翻倍,达到1.83亿元。净利润也增速较高,2019年达到了0.55亿元。

从公司净利润规模可以直观看到,公司净利率非常高,接近30%。这是因为公司的毛利率能维持在60%左右的水平。

公司所在的高值医疗耗材行业,因为对患者生命生活质量改善较大、占据手术成本比重低、生产技术难度高、生产成本有限,普遍具有较高毛利率。其中同行南微医学毛利率也超过60%。主营骨科耗材的大博医疗毛利率超过80%。乐普医疗的封堵器毛利率更是能达到惊人的90%以上。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行业空间不小

安杰思产品的需求依托消化内镜手术。据招股书披露,引用《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一文的调查数据, 2012年我国共开展常规胃镜及治疗 2,225.41 万例,其中胃镜下的治疗 163.02 万例;常规结肠镜及治疗 583.24 万例, 其中结肠镜下的治疗 103.56 万例; ERCP 手术共开展 19.56 万例。

根据国内手术数量和安杰思目前产品单价,可以推算出安杰思产品在2019年的国内市场空间超过21亿元,十倍于公司营业收入。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全球市场空间更是巨大。据行业主要参与者波士顿科学披露,2018年全球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其中应用于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和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器械分别为14亿美元、12美元和6亿美元。

中国的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有望比肩欧美,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老年人口,而且居民收入水平在持续提升,医保覆盖率也在增加。

国内外对手很强大

目前安杰思所在行业集中度较高。国际市场由波士顿医学、库克医疗和奥利巴斯三家企业瓜分约七成份额。三家企业均为收入规模巨大的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其中只有波士顿医学披露了内镜诊疗器械收入,2019年为18.94亿美元。

国内的南微医学的业务范围与安杰思类似,收入规模数倍于安杰思。我们对比一下两者的分业务收入。可以发现安杰思的产品线丰富度和各类产品收入全方位落后于南微医学。

另外,两家的止血夹类产品收入之和已经超过国内需求。这是因为中国厂商推出的止血夹在性能方面已超过国际品牌, 加之价格优势明显,快速实现了国产替代,并出口国外。国产医疗器械制造商未来有希望在其他产品上复制止血夹的技术追赶、进口替代和出口过程。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除了南微医学,国内镜诊疗领域还有两家成立时间较久的参与者,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和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上市。

从企查查可以知道,常州久虹社保参保人数252人,杭州安瑞为111人。对比一下,安杰思2019年员工总数为377人,南微医学2019年员工总数为1892人。安杰思的公司规模应该比常州久虹和杭州安瑞要大一些。

另外,安杰思实际控制人张承在2011年之前,曾任职杭州安瑞总经理。

原为达安基因子公司

安杰思原名为安杰思基因,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股权结构为达安基因占股60%,章贤骏占股40%。后来,安杰思经历了数次股权变动。目前达安基因仍持有安杰思少数股权,但不再是控股股东。

目前安杰思实际控制人为张承。张承于2005年10月至 2011年11月间,任同城对手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12月开始,张承任安杰思总经理、董事长。

安杰思上市前,张承直接持股9.52%,另外通过实际控制的杭州一嘉、宁波鼎嘉和宁波嘉一持有安杰思股权55.59%,合计控制了安杰思65.11%的股权。达安基因控制了安杰思19.79%的股权。公司另外几名股东均为风险投资。安杰思其他高管没有持有公司股份。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团队与安瑞有瓜葛

不止安杰思实际控制人张承曾任职杭州安瑞总经理,公司多名高管也有安瑞任职经历。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韩春琦,曾在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任职杭州安瑞研发主管。公司董事、国内营销部副总监丰国平,曾在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任职杭州安瑞销售经理。公司监事会主席、质量法规部总监盛跃渊,曾在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任职杭州安瑞质量主管。公司监事、 研发中心副总监时百明,曾在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任职杭州安瑞研发工程师。公司董事会秘书张勤华,曾在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任职杭州安瑞销售工程师。

除了多名高管曾在杭州安瑞任职,安杰思还与杭州安瑞涉及多宗专利侵权官司。这些官司多为前杭州安瑞员工入职安杰思后获得技术专利,被杭州安瑞质疑侵权。

固定资产增长慢

安杰思作为国产厂商第二梯队成员,公司实力距离行业龙头南微医学尚远。公司能否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并实现反超,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产能投资通常能体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节奏的预测,尤其是在花老板自己的钱做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

安杰思在招股书中提到企业的竞争劣势时,第一条就是产能不足。但是过去几年,安杰思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不快。安杰思不是没钱做投资,2019年报的货币现金为1.39亿元,而2019年报公司固定资产为0.35亿元,在建工程仅为44万元。对比南微医学,过去几年固定资产一路上涨。

安杰思手上不缺钱,又不花很多钱扩产能。本次上市科创板计划募集3.88亿元,其中2.93亿元用于 1000 万件医用内窥镜设备及器械项目。公司这个操作很让人困惑。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老板有点抠

小企业想要实现逆袭,超过行业大佬,难度非常大。不过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企业团队心气足,未尝不能创造奇迹。我们作为企业外部人,无法直接观察安杰思的团队士气。

不过,企业是因为利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高昂的士气通常背后得有白花花的银子支撑。我们可以看看安杰思的激励做得怎么样。

安杰思的高管普遍比南微医学的薪酬要低很多。我们按照职务对高管薪酬分别做平均之后与南微医学做个对比,可以发现安杰思的高管薪酬仅为南微医学的几分之一。

难道,安杰思的高管团队目光长远,不在意当下的收入,而是想把公司做大,通过股份获得长期利益?前面我们看过安杰思的股权结构,除了董事长以外,高管普遍没有持股。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安杰思不仅给高管的薪酬低,全员平均薪酬水平也显著低于行业龙头企业南微医学,而且近几年都不怎么增长。过去3年,安杰思全员平均薪酬在9万元出头,增长缓慢。同期南微医学的薪酬水平从13万元上涨到17万元。而且,安杰思位于杭州,消费水平要高于南微医学所在的南京。与同行薪酬水平差距这么大,如何激发员工的斗志?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南微医学慷慨的薪酬水平,有没有拉低公司的人均利润水平?没有。通过创造更高的人均营业收入,南微医学的人均净利润水平也保持领先。

依赖低薪酬得到的净利润是不可持续的。在杭州这样一个名企云集的城市,安杰思人均9万元的年薪能维持多久不涨?

脱胎于达安基因,对标南微医学,安杰思申请上市科创板

企业文化没落地

安杰思与南微医学在员工薪酬方面的差距,可以从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上找到根源。南微医学的公司愿景是“成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创造、分享成功的平台”。从收入、薪酬和利润都在增长看,南微医学做到了同时让三方满意。

安杰思的愿景为“建立一家受员工尊重、竞争对手尊重和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让我们的员工有幸福感,让我们的客户满意、让我们的股东放心”。从薪酬水平看,安杰思没有对员工兑现承诺。

在某知名企业点评网站上,安杰思的前员工点评栏目下有一条短评:“多劳多得,奖金较丰厚。可惜体现的晚,需要员工耐得住性子。”同时这位员工给安杰思打了三星(满分五星)。

下面有另一个人评论:“要脸不?”

结论

安杰思所在的内镜微创诊疗器械行业全球空间广阔,国内需求持续上涨,且行业利润率高。公司规模较小,但近两年上升速度较快。

不过,公司规模远小于对手南微医学,且在股权、薪酬和文化方面存在隐忧。公司之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不够积极,远不如对手南微医学。另外,公司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可能得益于公司团队之前在对手杭州安瑞任职期间的积累。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尚需观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