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小姨前幾年剛生了二寶聰聰,夫妻倆都四十幾歲了,趁著開放二胎,算是“老來得子”,他倆對這個寶貝疙瘩寵得那是不行。

不信你看: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營養,她四處請教專家,為聰聰制定了昂貴的營養三餐;對於買個聰聰的每一件玩具,她都要仔仔細細檢查,甚至每天消毒;出去玩,從來不讓聰聰跑出她的視線範圍半步;她給聰聰報了本地最貴的雙語幼兒園,幫孩子拎書包、檢查作業,還從來不讓孩子參與家務活,美其名曰“學習最重要”……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她對於孩子的愛,相信不少媽媽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前發過一條關於日本幼兒園對於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的微頭條,就有網友留言道自己的孩子十歲了都還不會繫鞋帶,平時做完作業都是她幫孩子收書包等等

愛孩子是每一個媽媽的本能行為,自孕育寶寶開始,我們身體的基因就註定了會對孩子百般呵護,投入無限的愛。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然而,這樣的“愛”,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了“害”。

也許這樣說有點殘忍,但是媽媽替孩子做了自己本來可以做的事,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切身體驗,剝奪了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讓孩子無法自立和建立信心。

  • 第一,缺乏獨立意識,無法生活自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被中科院勸退的天才少年”魏永康的故事。他從小就展現出驚人智商,2歲識字2000,6歲學完小學中學課程,8歲考入重點中學,13歲獲湘潭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後,他又以優異成績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開始碩博連讀。

然而,沒多久就被中科院勸退,理由是他一個健健康康的成年,居然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追溯到魏永康的家庭,我們不難看出端倪。他從小就被父母溺愛,認為只要他好好學習,其他一切事情都有父母,連最基本的洗衣服、端飯、洗澡,他都要父母幫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難道不會幹這些事嗎?並不是,是父母一貫以來的行為,讓孩子產生了錯誤認知,缺乏獨立意識,造成生活無法自理。

  • 第二,依賴父母,啃老嚴重。

前段時間一個日本退休老父舉刀殺子的新聞被推上熱搜。有網友評論,幹得好,是我也會那麼幹。

為什麼一件殺人案能得到網友一邊倒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兒子的啃老行為實在太嚴重了,他大學畢業後一直住在家裡,沒有做任何工作,依靠父母退休金生活,還不知感恩,什麼也不幹,父親實在忍無可忍,最後舉刀殺了他,而自己鋃鐺入獄。

殊不知,父母幫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後果是,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對所有的好都理所當然的“白眼狼”,他不會認可父母的辛苦付出,不知感恩,不懂回報,當然也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沒有擔當。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 第三,以自我為中心,目無法紀危害社會。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新聞,關於高空拋物的。一小區內,有人將啤酒瓶從高樓上丟下,索性沒有傷到人,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後鎖定了一個住戶,敲開門發現是一個六七十歲的大爺。

警察向他調查詢問後發現是他兒子心情不好才把啤酒瓶扔下樓的,在此過程中,大爺說的一句話讓現場所有人都驚掉下巴,他說:“他還是個孩子。”請求警察放孩子一碼,警察一問才知道,他口中的“孩子”已經是個40來歲的大漢。

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孩子,永遠都只是“孩子”,在父母看來自己似乎能為他們披荊斬棘,然而社會不會為他們買單,當他們長成社會的毒瘤,威脅到公共安全,受法律制裁是在所難免的。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因此,做個“懶媽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很關鍵。

記得小時候媽媽很羨慕隔壁家的阿姨,因為她能夠有時間去跳舞、打麻將、和朋友去旅遊,生活得很滋潤,而自己卻需要每天工作之餘,還要接送孩子、煮菜做飯忙個不停。後來我發現。

隔壁阿姨的“閒”和她大女兒的“忙”形成了對比,她大女兒比我們大幾歲,在上高中,但是每天她都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下廚做飯,複習功課,上學考試兩不誤,後來她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學,成為我們街坊鄰里口口相傳的“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這件事對我現在的育兒觀念產生了強烈衝擊,那就是,勤快過頭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一個“懶”孩子,而做個“懶媽媽”,比做一個什麼都幫孩子幹完的媽媽更厲害。

所謂的“懶媽媽”並不是什麼都撒手不幹,“懶媽媽”也是需要智慧的,要做到“身懶心不懶”。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因此,一個好媽媽應該是能夠幫孩子看到長遠未來,願意讓孩子吃當下的小苦,才能幫助孩子今後早日當家。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我們看看“懶媽媽”必須遵守的“三不要”原則,如何教出一個敢擔當,有責任心的好孩子。

1. 不要替孩子幹完所有家務活

現在正值大學開學季,不少新生要到異地求學,不少新聞爆出,父母擔心孩子安全,不僅一路同行,到了學校宿舍還幫孩子鋪床、系蚊帳。

十八九歲已經成年的孩子,難道不會做這些事情嗎?並沒有,是父母沒有培養孩子學會做家務,學會自理。

首先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媽媽要和孩子劃清“界限”,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事情,什麼是媽媽的事情。有清晰的界限感後,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應該遵守原則,不輕易越界。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與此同時,媽媽還要通過講故事、讀繪本、遊戲、談話等方式,鼓勵孩子從一點點小事做起,比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自己削鉛筆,自己整理書桌等等。

然後是要對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媽媽們通常會陷入一個誤區,看到孩子穿衣服穿半天沒穿好,就認為他沒能力,衝到他面前,邊數落孩子邊幫他把衣服鞋子穿好了。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動作本來就是慢的,要允許孩子慢慢地學習技巧,探索世界。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2. 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

很多媽媽帶孩子出門,這也不許碰,那也不許動。我姐姐就是這樣,她是個醫生,平時對於環境衛生很嚴格,在家裡,每晚都要認認真真地給地板、孩子玩具擦洗消毒,生怕孩子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出門的時候也帶著消毒液,恨不得把視野能及範圍都變成無菌手術室。

然而,天公不作美,孩子還是隔三差五地生病,不是流行感冒就是病毒性皰疹,看著都讓人心疼。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的後果是,孩子難以適應外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總是躲在父母的背後尋求保護,別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連自我意識都有可能被剝奪。

所以,平時不管在家,還是帶孩子去戶外,儘可能地抑制自己想要保護孩子的衝動,提醒自己,這是在鍛鍊他的獨立意識,自主能力呢。

我們需要做一個指引者,像電、火、深水區這樣危險的東西,禁止的同時,可以展現後果,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碰。而對於其他的如滾地、玩沙之類,睜隻眼閉隻眼,讓孩子享受與大自然親近,用感官自己發掘新大陸的成就感吧。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3. 不要幫孩子解決所有麻煩

同事接到孩子電話,孩子哭著說自己作業忘在家裡了,被老師批評。同事顧不上一會兒要開會,趕忙開車回家給孩子取作業。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孩子已經養成了丟三落四的習慣,而同事也沒有當回事,依然每次都著急忙慌地給孩子“擦屁股”,然後又擦著汗感謝我們幫他打掩護。

對於同事的做法,我不敢苟同。當孩子遇到麻煩時,比如不記得帶飯盒、作業忘了寫,我們要做的不是趕緊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讓他承擔後果,從而長記性,能夠自己主動做好自己的事。

千萬別小看了這樣的小事,往往是給孩子不斷彌補小失誤的時候,讓孩子放鬆了警惕,養成了我行我素的習慣,等到進入社會,一旦不再有人幫著解決麻煩,他會承受更大的苦果。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口號,學會放手,做個“懶媽媽”

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一句口號,做一個“身懶心不懶”的懶媽媽,讓孩子去爬、去摸、去看、去思考,這樣自我探索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夠獨立自主地戰勝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我是@MaMa西雅,熱衷研究各種育兒書籍,理論結合實踐,帶娃帶出新高度,有什麼育兒問題,歡迎關注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