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葛健豪是有名的革命母親,她出生於舊時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全國興起時,葛健豪已是年過五十的老婦人,卻和年輕人一樣,一往無前地投身於新時代的變革。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葛健豪

她踩著一雙裹足多年、蹣跚難行的小腳,50歲那年奔往長沙求學,55歲又跟著子女一同前去法國勤工儉學,最終,她在白色恐怖下冒著生命危險培養了大量革命幹部,其子女中有四人成為中央委員,她的兒子蔡和森、兒媳向警予都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她差點被賣給別人做妾的女兒蔡暢,後來成為全國婦聯主席,女婿李富春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和政治局常委。

這位非同尋常的母親,以其遠超同時代人的眼光和胸懷,不但自己擺脫了舊社會傳統女人任人擺佈的低下地位,勇敢地逃離了舊家庭,走出山鄉,走向都市、走向世界,還將子女全都送上革命道路,為民權、女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3年,葛健豪去世後,毛澤東親自為她寫了輓聯:

“老婦人,新婦道;

兒英烈,女英雄。”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後來,她的事蹟被編入《中共黨史人物傳》第六卷,這也是黨史傳裡唯一一位非黨人士,她還是秋瑾的好友和遠親,在秋瑾犧牲後,葛健豪才繼承烈士遺志,毅然帶著兒女走上了革命之路,後來,她與秋瑾並稱為“瀟湘三女傑”。

不拘束於時代,不受縛於年齡,葛健豪逐夢的一生,堪稱傳奇。

1、湘軍之後,秋瑾好友,五十歲入讀女校,祖孫三代同求學

葛健豪是湖南雙峰人,原名葛蘭英,她出生於1865年,葛家與曾國藩家族並稱為雙峰三大家族之一,葛健豪的父親是湘軍將領,官至按察使,後來戰死,葛家開始沒落。

葛健豪兄妹由母親陳氏撫養長大,和那個時代的傳統女子一樣,葛健豪從小纏足、一雙小腳,不過,幸好母親比較寬容,讓她跟著哥哥一起在家館裡讀了幾年書,會背《四書》等經典。

葛父生前與同在湘軍任職的蔡壽嵩約為兒女親家,葛健豪16歲那年,嫁到了本縣永豐鎮富戶蔡家,後來生了三子三女,除了早逝的長子和次女外,其他四個子女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晚清的各種維新運動中,永豐鎮卻是個死水一潭的地方,葛健豪的丈夫蔡蓉峰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曾前往上海江南製造總局當過官員,1895年,30歲的葛健豪在上海生下了他們的第五個孩子蔡和森,當時葛健豪同情工人運動,而蔡蓉峰卻有官僚習氣,二人因此發生爭吵,葛健豪回到了自己孃家荷葉鎮,幾年後,蔡蓉峰落魄回來,把永豐鎮的財產全都變賣,在岳母家不遠處買了一棟房子“光甲堂”,全家定居下來,1900年,葛健豪生下了自己的小女兒蔡暢。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蔡暢

回鄉後的蔡蓉峰一蹶不振, 後來還吸上了鴉片,另娶了小妾,家境很快沒落,為了500元聘禮,蔡蓉峰打算把女兒蔡暢許配給一個地主家的弱智兒子作妾,遭到葛健豪的強烈反對。

葛健豪帶著女兒躲到長沙親戚家,後來索性在長沙租房子居住。

這一出來,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個落後閉塞的地方了,那是1913年,長沙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打開了48歲的葛健豪眼界,在家鄉時,她曾與住所不遠的遠方親戚秋瑾成為好友,數次上門拜訪,從秋瑾口中瞭解了維新運動和革命,而如今,秋瑾雖然已經犧牲,革命的火種卻在全國到處點燃,向來思想進步的葛健豪在鄉下常常遭到嘲笑,被視為另類,她不給女兒纏足,愛高談闊論,這都與傳統主婦形象不符。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秋瑾

她把正在老家當學徒的蔡和森也叫到長沙,讓他到湖南第一師範讀書,與毛澤東成為同班同學,蔡暢則考入周南女校體育專科學校,與向警予成為校友。

蔡和森鼓勵母親也要走自己的路,於是,1914年春天,年近半百的葛健豪帶著女兒蔡慶熙、外孫女劉千昂(劉昂)一起報考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學校老師看她一把年紀,還帶著孫子,不給她報名,葛健豪氣憤地讓兒子寫了狀紙去官府評理,結果主管教育的官員在她的呈文上批了“壯志可嘉”四個字,讓學校破格錄取她,就這樣,葛健豪進了女子教員養成所,蔡慶熙進了女校,外孫女進了幼稚園,一家三代五個人都在省城讀書。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1920年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

為了支持兒女們求學,葛健豪多次變賣首飾,自己也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與十幾歲的女生們一起上課苦讀,成為女子養成所的一道特殊風景。

2、55歲赴法留學,四子女成中央委員

1919年,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國內掀起赴法勤工儉學的浪潮,葛健豪全力支持蔡暢和向警予在長沙發起的“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活動,並動用自己孃家的關係,藉資600元幫助赴法學生。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葛健豪

1919年12月25日,葛健豪跟著蔡和森、蔡暢、向警予等30多位留學生從法國一同起程。

臨行前,她對送行的人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義,我們現在去留學,將來回國就可以幹一番救國救民的大事業。”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在法國留學的葛健豪

55歲的葛健豪來到巴黎,與同來的6名女生一起進入蒙達尼女子學校,沒有外語基礎的她,以過人的毅力,以“一天學一字”的精神很快掌握了法語,一段時間後,竟能用法文與他人對話並閱讀法文報刊。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向警予

在法國留學的日子裡,她積極支持女兒蔡暢與李富春、兒子蔡和森與向警予的戀愛,為了保證兒女們的生活,她白天學習,晚上刺繡,她的繡品深受法國婦女喜愛,一件可以賣到幾十至上百法郎,就這樣勤工儉學,不但照顧了自己的四個孩子和新生的外孫女李特特,還經常幫助和款待在法的中國留學生,堪稱一位偉大的母親,西方報紙也稱讚她是一個“20世紀驚人的婦人”。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中間柱杖者為葛健豪

大革命失敗後,葛健豪提出了入黨要求,而蔡和森、蔡暢勸止了她,他們說:“現在鬥爭形勢嚴峻,到處都是白色恐怖,黨組織很難開展工作。你年紀大了,又是一雙小腳,入黨反而會給黨組織帶來麻煩,留在黨外一樣可以做貢獻。”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蔡麓仙

在葛健豪及蔡和森、蔡暢的影響下,她留在家鄉務農的次子蔡麓仙對革命也充滿了嚮往,但為了照顧父親,仍留在家鄉多年,直到1923年來到上海,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1925年,在母親60歲壽誕上,他寄來身著戎裝的相片,在祝壽家信中誓言要為挽救中華民族危亡而奮鬥終身,就在這一年年底,在省港大罷工中任糾察隊隊長的蔡麓仙率部隊與英國軍艦作戰,不幸失敗,被英軍殺害,年僅36歲。

1927年,為了掩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蔡暢夫婦,63歲的葛健豪來到上海,與外孫女劉昂一起保管機密文件和黨費,直到1929年重返湖南。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左一蔡暢

1938年,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曾欲把老人和幾個孩子一起接到延安,為了不給組織增加負擔,她只讓孫子們去了延安,自己帶著長女,堅持在老家永豐鎮租了幾畝田耕種生活,直到1943年去世。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蔡暢

1931年,蔡和森在組織廣州工人運動時遭叛徒出賣,犧牲在廣州軍政監獄,同樣年僅36歲。

家人不忍心讓葛健豪遭受白髮人受黑髮人的打擊,一直將蔡麓仙和蔡和森的死訊瞞著她,而葛健豪當時又生活在音訊不發達的永豐鎮,因此直到臨終前,她仍然生活在能夠與兒子相見的希望之中。

在葛健豪這位小腳老太太的引領下,她家中出了四位中央委員:蔡和森、向警予、蔡暢和李富春,其中蔡和森、李富春均為政治局常委,這是相當罕見的,向警予烈士與蔡暢都是女權運動領導人,兩人曾一先一後出任全國婦聯主席,山村姑娘蔡暢就這樣在母親勇敢的保護下,成長為一代風雲人物。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蔡暢

而被稱為“革命之母”的葛健豪,她所做出的犧牲也是巨大的,在白色恐怖中,她失去了兩個兒子和兒媳,對於這些風險,在她看到好友秋瑾之死時,早已經心如明鏡。

登上黨史傳的小腳老太葛健豪:55歲赴法留學,子女有四個中央委員

在那個時代裡,葛健豪不僅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拼勁,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是她之所以能夠打破時代桎梏和封建傳統,帶著兒女們舉家探索新人生、新時代,留名黨史傳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