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三年前,電視劇《小別離》引發了現代家庭教育問題的大討論,黃磊、海清成了“虎媽貓爸”代言人。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近日,由原班人馬再度合作創作出品的姊妹篇《小歡喜》火熱開播,繼續致力於對教育話題的深耕:家庭教育不僅是父母對子女的管理、引導,同時也包含父母的自我成長和修煉

這正是《小歡喜》的出發點。

開播至今,《小歡喜》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關注度。這並不難理解,該劇瞄準的是與千家萬戶密切相關的高考題材,走的是貼近生活的路線。既然包含上述兩大要素,劇集能夠引發廣大觀眾的共鳴,也屬順理成章。

開場白為這部劇定了調:“方圓和童文潔是萬千普通家庭的縮影,其實他們叫什麼不重要,講什麼故事才最重要。”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平心而論,本劇在製作層面上還是比較用心的。有親情、友情、愛情,還有師生情,再加上一點幽默段子的調劑,《小歡喜》的觀感有保證。

劇中的三個家庭各有特色,從不同角度反映中國親子關係中的矛盾。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通過三個家庭克服種種困難,為備戰高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場家庭教育盛宴,給觀眾帶來諸多慰藉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示……

張弛有度的成長環境,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劇中的方一凡是成績最差的一個,但很多人都說他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其父方圓(黃磊飾)亦然,夫妻倆在教子的理念上高度一致。比如方圓對兒子說,“我陪你打一會球,再吃早餐。吃完早餐,咱爺倆逛一上午街,這夠可以了吧?下午,你可得認真學習了!”歸根結底一句話,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方一凡雖不擅長學習課本知識,但在歡樂美好的家庭氛圍的薰陶下,他性格開朗,愛好廣泛,有同情心,有熱心腸,有鬼點子,有正義感,和同學們的關係融洽,是一個健康、陽光,很討人喜歡的孩子。從綜合素質上考量,方一凡的平均分是最高的。

一個人是否成功,取決於終點,而不是起點。尤其在工作以後,將考驗一個人的全面素質,交際能力、動手能力,理論知識的轉化能力等。

在成績之外,個人的素養、能力、性格等培養非常重要,畢竟這些都將伴隨孩子一生,左右著孩子的選擇、認知以及待人處事的方式。


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壓力

喬英子家庭裡的主要問題是控制慾過強的母親和單親教育的缺陷。為了給女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是為了監督孩子學習,宋倩特意安裝了捲簾窗。

英子本來就是一個學霸了,可是母親還想要她變得更加完美,對她也是管的很嚴,甚至辭去了物理老師的工作,做了她的輔導老師。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在與媽媽發生衝突時,英子哭訴:“媽,您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就不是原則嗎?”

媽媽使出了殺手鐧:“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

”女兒聽了以後就只是默默的流淚,甚至抓頭髮。這一幕多麼熟悉,在父母的“道德綁架”下,親子之間已然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過度付出”,潛臺詞不過是:我把一切都給了你,你要對我負責,不能辜負我。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就是一直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家庭是不幸福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給他灌輸什麼,而是他能從你身上看到什麼樣的活法。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活得豐盈,孩子也會努力綻放。父母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

陪伴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季楊楊家庭的問題是父親因工作繁忙與兒子產生的隔閡。他的父親是日理萬機的區長,母親雖然很嫻雅,但總是很隱忍地周旋在丈夫、弟弟和兒子之間,加上自己的工作也很忙,所以她無法分出更多的精力來管教兒子,導致孩子心中已經不再把爸媽當作家長。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你們一天到頭不回家,高三倒想起管我了?”面對兒子的質問,媽媽劉靜唯有沉默。她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孩子與她之間的裂痕已是如此之大。

其實,孩子的世界是最單純、簡單的,他需要的不過就是一程樸實無華的陪伴,生氣的時候,有人安慰;獲獎的時候,有人喝彩;失落的時候,有人鼓勵……這些都來自父母最簡單的愛,也是孩子前行路上最堅實的墊腳石。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之一

《小歡喜》:三個家庭教育觀念帶給孩子三種不同的人生

貓爸方圓說的話——“孩子總是要經歷自己的磨難,誰也代替不了他,所以誰也不能替他們選擇人生的路。”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要懂得在行動上引導和啟發孩子,學會為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感到滿足,而不是總通過過高的期望來壓迫孩子。

只有給予孩子合理的期望,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才能更好地發展孩子的潛力。

《小歡喜》劇中的中年男女,帶有中國式父母的缺點和困惑。

但他們並沒有停留在原地,善於反思自身、敢於改正錯誤的他們,為觀眾帶來了一股少見的清新風氣。

誰能說,中國家庭裡的代溝就一定無法被逾越呢?就此而言,《小歡喜》在價值觀上的進步值得點贊。

《小歡喜》裡的“小”,可謂有意為之。

不談大道理,轉而將劇集的重心落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裡去,難怪,本劇能引發觀眾和家長們的大討論。從《都挺好》到《小歡喜》,這些劇集能收穫高口碑和高關注的原因是一致的。關照社會現實問題的文藝作品,自然是有價值的。如此說來,《小歡喜》雖然“小”,它的啟示意義並不小。

歡迎大家轉發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