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城街道“三抓三突出”全力推进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工作

4月以来,西固城街道党工委积极行动,实施“三抓三突出”举措,聚集社会多元力量,形成齐抓共创工作合力,全面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

抓融合突出引领。强化融合,横向联动。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26家“党建红色联盟”成员单位作用,密切与成员单位间的联系,加强创建责任,真正做到街道、社区、单位创建的互联互动,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强化引领,纵向传动。广泛向辖区居民群众、离退休老党员、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宣传动员,将创建工作融入到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矛盾调节、民生保障的各方面各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界人士、居民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做出贡献。强化保障,重点带动。在玉门街南社区阵地打造社区民族宗教工作站,配全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健全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规划一处“民族一家亲”图书角,将民族宗教相关政策法规、文化艺术等书籍放置其中,方便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阅览。创新宣传平台,依托上级媒体及街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平台,加大创建工作动态的发布,及时宣传报道街道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及做法,以优良的工作成绩凝聚党心民意。

抓重点突出服务。以少数民族重点节会为契机,开展民族宗教维稳工作。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联合党建红色联盟成员单位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着力化解少数民族同胞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安全监督、定期检查等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同胞的安全稳定。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化解重点区域矛盾。在街道大工委的引领下,所辖9个社区建成了居民说话角,渐已形成“1+9+N”的少数民族同胞矛盾调解工作室,重点将少数民族居民、单亲家庭、困难户和有矛盾冲突家庭纳入视线,定期见面谈心,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性问题,提前化解矛盾。拓宽少数民族舆情获取渠道,精准帮扶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少数民族群众信息收集固化机制,开展“一长三员”日排摸、周梳理的动态摸底活动,及时了解反馈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在政策范围内尽力帮助困难少数民族家庭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提供站点式服务,集中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困难。

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加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管理,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2020年为合水北路社区一户少数民族低保户送去慰问金1000元,送上了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依托就业培训平台,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创业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就业培训平台的作用,疫情期间,利用网上培训课程开展少数民族就业培训,开展牛肉拉面、插花员、电工、焊工等课程,鼓励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自主创业。

抓部署突出宣传。创新活动载体。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结合“精致兰州 品质西固城”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宣传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法律讲堂”、“民族一家亲”趣味运动会、座谈会、慰问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等形式,广泛的在我辖区宣传民族宗教示范区创建活动。整合宣传合力。街道联合辖区26家联盟单位,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广泛地在辖区开展宣传活动。4月17日在玉门街南社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展“文明法治伴你行、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型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普法资料等方式,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民族示范区活动,4月23日在清水桥社区联合交警大队、恒康物业等联盟单位在辖区内开展植树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创新转变思路。针对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打造“党建红色联盟”创建服务模式,即:针对不同年龄的少数民族居民需求,推行“联心、贴心、爱心”服务,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新局面。疫情期间,针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充分利用假期活动的契机,清水桥社区开展“青春健康教育”、玉门街北社区开展“温暖寒假”网上辅导、中路南社区开展民族文化手抄报比赛、牌坊路社区开展民族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