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直播平台上十多万观众看到的不是李佳琦,而是动不动就在《科学》《柳叶刀》《新英格兰》等等学术期刊上发几篇论文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里的一流科学家。科学家主播们带起“货”来实力不俗,只不过,他们“推销”的不是其他,而是“科学精神” “责任担当”“理想”“情怀”……


“每周六早上九点,不见不散!”

“屏幕上的二维码,你扫了吗?”

“我发现刚才苏冰教授的短片里带了不少私货,接下来,我也要给我们‘精准医学研究院’做广告!”

“听不懂不要紧,你要坚持!”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苏冰教授直播中

这是谁在带货?

直播平台上十多万观众看到的不是李佳琦,而是动不动就在《科学》《柳叶刀》《新英格兰》等等学术期刊上发几篇论文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里的一流科学家。

从4月3日起,每周末的上午,一档由国内一流科学家担当主播的科学直播课——《与你谈科学》准时上线,迄今已经直播四期,超星、bilibili等网络平台上同时在线的观众最多时达到十九万人。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宁光院士直播中

科学家主播们带起“货”来实力不俗,只不过,他们“推销”的不是其他,而是“科学精神” “责任担当”“理想”“情怀”……

天呐!我竟然听懂了!


《与你谈科学》第一课,由活动的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教授讲授。陈国强院士在新生开学仪式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每年在朋友圈刷屏,“强叔”割粉无数,不仅是医学生,很多跟医学完全没关系的人,也爱听“强叔”深入浅出的“训话”。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陈国强院士直播中

直播课上,陈国强院士延续他的“网红体”表达方式,一边谈科学,一边谈人文。

第一课各平台上共吸引了近十六万观众,其中除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内十家医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外,涉及海内外近90个高校,弹幕上,也有不少人路转粉。

《与你谈科学》第一季主场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位科学家主播均来自交大医学院,除了陈国强院士,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上海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雷鸣研究员。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雷鸣教授直播中

《与你谈科学》是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首个大型活动。2019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联合倡议发起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立,目的是推动联盟高校间开展课程共享、名师互聘、学生交流、联合科技攻关等项目的开展。新冠疫情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精神,联盟内各高校不断探索网络课程共享方案,《与你谈科学》系列网络共享课程就是联盟的一次大胆尝试。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后面的课程中,还会有其他九所医学院校等科学大咖登场。不少联盟外的科学家们也有意来这里直播。

主播名单闪闪发光,但弹幕上也有观众直呼“听不懂”。陈国强院士说:“听不懂就对了,要不然为什么你是学生、我们是教授呢?听不懂不要紧,你要坚持。”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2019年新生入学时话剧《清贫的牡丹》演出现场,王振义院士(右)与陈国强院士(左)师生携手入场

陈国强院士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1981年,上海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到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湖南衡阳医学院连续7天讲座,用十分简陋的幻灯片、铅印讲义,为学校师生讲解血液病基础知识。众多的学生中,就坐着读大二的陈国强。

虽然听不懂,但陈国强被王振义教授的科学风采折服,从此萌生了致力于科学事业的梦想。后来,梦想照进现实,陈国强成为王振义教授的学生,学生追随老师,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走到今天。

陈国强认为,《与你讲科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希望学生们在科学大家们的课堂上,体会科学精神和治学方法,最终像当年的他一样,寻找到人生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

别说,真有不少观众听不懂也在坚持。苏冰教授讲授的免疫学专题,可谓相当艰深。这些年,癌症治疗中免疫治疗概念非常火,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的新希望,迄今已经有不少癌症免疫药物上市。免疫学,就是这些新兴医学概念的基础。

弹幕上有观众在苏冰教授课上留言:“天呐!我竟然听懂了!”“我学计算机的居然觉得这个挺有意思。”

科学的人情味

曾经,科学家被塑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萌”形象,但其实,手中握有科学利剑的科学家和医生,才最应该懂社会、懂人文。

《与你谈科学》第三讲主播是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疫情中,瑞金医院派出多批医护人员援鄂,宁光教授特别用了几分钟谈作为医生的勇敢。“医学是什么?过去认为医学就是治病救人。但今天我们经历了疫情后才发现,医学还需要勇敢,医学原来这么被需要。

宁光教授是内分泌专业权威,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解字。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宁光院士直播课上和学生们讨论“勇敢”

直播课的最后,他解析了“医”字。“医,是三面围墙,中间一个矢,矢就是箭,这支箭是要射向生命的。将来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成为临床医生,当你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你就是在和生命打交道,不容任何差错,这就是对医生的要求。

你们手中的箭是丘比特的箭,那么射出的就是爱;如果这支箭不是丘比特的箭,那么会是什么?希望你们把全身心的爱放在这支箭上,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陈国强院士在校园中介绍上海交大医学院历史

陈国强院士说,《与你谈科学》上的科学家们的确是带货的,但他们的货不是知识,而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四场直播课上,陈国强院士也曾带过两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货”——两本新书。一本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泓冰的新闻作品集,另一本是仁济医院援鄂医生查琼芳撰写的国内首部援鄂医生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他在直播上强力推荐,希望年轻的学生们了解中国成长史、改革开放史以及医学、医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和角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一代超过一代,社会才能进步。”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与你谈科学》第一季收官,5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将接过第二季,他要在直播课中讲到的内容是“大数据时代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已经在着手准备第三季的直播。


快问慢答


陈国强院士:为什么爱上网?


长三角最“硬核”的科学家们变身“主播”,他们都带了什么“货”?

世界这么乱,为什么还要谈科学?

新冠肺炎发生后,我反思我们国家过去的科学研究,反思我自己的科学研究,反思我带的研究生们的心态,我发现通过这次疫情,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有些改变,要去传承科学精神,去弘扬正确的科学文化,引导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少一点功利。

我觉得科学精神的倡导,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才有可能真正使我们国家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回归到科学的本质。

我和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10位校长连线讨论,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来一门课,课程的目的不是传播知识。各个学校都可以传播知识,即使没有学校,学生也有自学的能力,他在网上也可以获取不同知识,但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他不一定能体会科学文化,体会科学精神,体会科学情怀。

四次课开下来,除了我们联盟内的学生在看,还有不少老师也在看,联盟外面的老师也组织他们的学生看,这说明这门课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不少人告诉我,讲科学能够吸引这么多年轻人进来,真心不易。我希望这门课越办越好,能够经久不衰,真正为我们国家的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我很高兴有人在弹幕里面说,我是高一的,我是高二的。我听不懂,我还是去听。不管它真假,我心里感觉到这门课应该有它的生命力。

我不学医,听不懂怎么办?

我大二时第一次听王振义教授的课,我也听不懂,听不懂没关系,听不懂就对了,要不然为什么你是学生、我是教授呢?

如果100个人听,只要有10个人虽然听不懂,但他们一直坚守下去,一定会激发他内心百折不挠、不怕艰难、勇敢向前这种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10年、20年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一定会被净化,回到科学的本质上。我相信坚持下来的人,一定会变成对这个社会能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您认为当代青年该如何去理解“爱国”这个命题?

疫情以后,国际局势变得非常复杂,我们遇到的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时候我越发觉得讲空洞的爱国是没有用的,要用实际行动去使国家真正崛起。

崛起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真正把我们的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写到祖国大地上,不是说要发中文论文不发英文论文,那样理解是非常狭隘的。我理解我们的研究要真正有利于国力的提升,有利于国家的富强。从生物医学工作者来说,我们的研究要真正有利于提升和改善我们人民的健康,要能推动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您的学生都已经00后了,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什么压力,可能也没有奋斗的动力。您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吗?

我理解他们,这就是我要推荐一些人文历史的书给学生的原因。

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应该知道,中华民族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他们今天这么幸福,又有网络,父母还有点溺爱,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今天的幸福是父母爷爷几代人,经过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们可能没有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们这种教育,即使有,也只是为了考试成绩,而难以撼动灵魂。所以,他们觉得今天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父母说你要努力,有的小孩觉得父母很无聊,他说谁叫你生我,你不生我,我就不需要努力。

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不能把这些当做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这个样子,社会不可能进步。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有这么多90后甚至95后的医生,支援武汉时没有任何犹豫。我和几位援鄂的年轻人聊天,他们跟我讲真心话,他们不是不怕死,但这个时候的确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去付出,需要我们去接受这种挑战。

我发现90后、95后当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成员,他们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也有担当,有这些积极向上、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会用很多网络热词,是刻意学习的吗?

我上网还是比较多的。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上网,上网的目的,一个是了解新闻,第二是了解舆情。无论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是科技工作者,了解民意是必须的,更何况我还是医学院的院长。

晚上睡觉之前,我也上一次网。这个过程当中我学了很多网络词语,上次我看到个新词叫“排面”,不过我到现在为止还没用过,如果我觉得有比较契合的表达机会,我就会把这些新词用到我的语言当中。我希望自己变得年轻些,与年轻人没有距离地做些交流。

我觉得做校长,必须了解年轻人的想法,也必须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如果一个校长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一直认为校长不能把自己当成是个官。

但我是校长,直接跟学生谈话,很难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我通过网络去了解,学了一些网络词,大家都认为强叔很接地气。

您有网瘾吗?

我没有刻意去用这些词,我也不叫有网瘾。

我有自己的微博,过去开过博客。他们好多人叫我开抖音,我觉得比较麻烦,到目前为止没开过。



来源 | 新民周刊

记者 | 黄 祺

视频 | 王 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