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開心就辭職?真相是所有行業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最糟心

時間臨近年關,除了KPI考核,領導們最犯愁的就是下一年的招人計劃了。互聯網公司的主管老劉最近也在煩心這個事兒。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妹子讓他趕緊上報下一年的用人計劃。可這兩年使用應屆畢業生不愉快的經歷,卻讓他在校招和社招之間猶豫不決。

原來去年老劉的項目組業務擴張,就新招了三個應屆畢業生充實隊伍。三個95後的小夥子到崗後,老劉十分看重他們,不顧平時工作的繁忙,親自帶教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幾個新人的技術提高了上去,項目組的很多工作也都交給了這幾個新人做。可惜好景不長,一年的實習期還沒結束,三個帥哥就有兩個提出了離職申請。一個說覺得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做的,想重新嘗試其他的工作。而另一個離職的理由則是為了準備考研,可當時已經是十一月份了,時間上根本來不及準備最近一次的考研。老劉也試圖挽留兩個人,可兩個年輕人根本不為所動,連即將到手的年終獎都不要。本來公司正常的離職週期都是30天,他們不到一個星期就辦完了離職手續,連工作交接都沒做好。這下可坑苦了老劉,人一下子走了兩個,一時半會兒又補充不了。可多出的事情還是要做,老劉只能自己扛了下來,每天下了班之後都要加班。

所以這次人力資源部問他新年的用人計劃時,老劉糾結了。如果還是招應屆生,他怕又遇到之前的情況。可如果用社招的人,工作上可能有不好的習慣,而且不好帶教。

工作不開心就辭職?真相是所有行業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最糟心

職場新人

其實老劉遇到的這個事,在近幾年的職場中還挺常見的。95後的職場新人們在工作這件事上,更加的注重自我的感受。乾的不開心,就會選擇裸辭。他們是在物質比較富足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對物質方面沒有太大的追求。不像70、80後小時候窮怕了,長大工作後就想通過努力獲取很多東西,來給自己創造一種安全感。

老劉組裡裸辭的那兩個小兄弟,後來看他們發的微信朋友圈狀態,並沒有準備考學或找新的工作,而是一直宅在了家裡。晚上熬夜玩遊戲,白天睡覺成了他們的日常。偶爾也會發一條朋友圈感嘆一下自己越來越頹廢了,準備找一個工作來做。可第二天,卻依然恢復到了那個頹廢的狀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社會現象呢?因為95後這批年輕人很多家庭條件都非常優越,從小沒為物質發過愁。而他們的父母也不會給他們太大的賺錢壓力。所有他們對工作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是否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貼合。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工作的要開心。

可當他們實際踏入職場之後,才會發現無論做哪行,都會遇到糟心的事兒。很多人會覺得公務員是最好的職業,從某些方面來說可能是這樣。可一些基層的公務員也會苦惱於工作量大,收入一般,晉升通道狹窄。有人又會覺得教師是個受人尊敬的職業,每年還有三個月的寒暑假。可只有老師們自己知道,教書育人的辛勞,有的年輕教師為了教學任務,甚至到30多歲才有時間生育自己的子女。程序員作為最近十年,薪資增長最快的職業之一,也曾經是一個熱門的職業選擇。可那些在30多歲就不得不轉行的碼農,心裡的心酸又有幾人知曉。

所以這世上就沒有什麼完美的職業,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相信95後的職場新人們,很快也會成熟起來,懂得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