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十一年前,《蜗居》这部在我读书时候播出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里面的剧情在我看来,真的算是神预言了。这么说吧,十年前,如果你看懂了剧情里的每一条暗示,十年后的今天你的房产价值也至少千万,婚姻美满,真正的人生赢家了。

最近我又重温了一遍这个电视剧,里面有一些剧情我提取出来,和大家聊聊。

《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剧情一:啃老不算什么,尽早买房,买尽可能大的房子才是王道。

海萍的剧情我不必说,不愿意啃老,蜗居在一套小房子租了10年,攒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关键是,宋思明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把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房价在09年是不会降的,那个时候的电视剧真的敢拍,可惜啊,导演拍了,我们人民群众却不懂导演的心思。

《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剧情二:劝退某些专业不能读,读了尽快转专业或者转行。

海萍在自己创业之前,应该是复旦大学毕业生里混得最差的那一批,工作十多年了,在一线城市做最底层的文员工作,工资才四千多,换算到10年后的现在大概一万二左右,加班是家常便饭,领导还非常的难缠。

她试图找个月薪八千的工作,按照现在的平均工资上升3倍换算到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准,其实也就两万四千多一个月,对于一个工作10年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这个薪资水平真的不算高,还被用人单位冷嘲热讽。

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它的原因所在,她为什么当时混得如此之差,并不是她不努力,相反,她的工作特别拼,能力也很强,哪怕她那时候情商低,也不至于混成那个样子。

我觉得根源就在于她专业是学的化工,专业不好还不思变,在校期间既没有通过读研换专业,也没有通过毕业工作找个热门行业的工作,导致毕业10年她都一无所长,真的浪费了复旦大学的牌子,如果不是宋思明帮她搭上了马克这条线,她不可能有后来的创业致富。

如果当初我们看懂了海萍的教训,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毕业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拿个不错的薪水,逼乎上也会少很多拿自己举例子劝退冷门专业的回答。

《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剧情三:找对象一定要门当户对,不要想着高攀,但切忌扶贫。

海萍事业没发展好不单单是自己专业没有选择好,她的老公也没有选择好,她的丈夫苏淳不但家里穷,还不不求上进,他最大的优点就一个老实。海萍本人其实挺好看的,学历也高,名牌大学毕业,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找一个家境相对的高学历上进青年,完全不算高攀什么,但她的日子可就改变了过多。毕业后双方父母给小两口付个首付,小两口在自己努力工作还房贷,红红火火的小日子就过上了。

可她却在30多岁的时候像个小家子气的妇女一样,为了1块钱,和老公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吵得不可开交,这过得叫什么日子啊!家穷的男人不是完全不能找,但男人必须要有一颗上进的心。

苏淳虽然他没有什么本事,但有个优点就是他的人品过关,一直爱着自己的妻子,最惨的扶贫案例其实是宋思明的老婆。

宋太出生在我们所说的高干家庭,嫁给了当年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宋思明。也许是她欣赏宋的才干和上进心,觉得他潜力巨大,也或者是单纯爱他这个人,没考虑那么多现实因素,反正就这么嫁给宋了。

自此之后,她从一个官小姐变成了黄脸婆,当时没房子就在宋思明的员工宿舍里怀孕生女,丈夫工作忙,她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庭事务——规划着家里的吃穿用度,尽力的照顾双方父母,辅导孩子功课……家里最穷的时候,自己带着女儿回娘家蹭饭度日,其中辛苦自我们不必说,可是到最后呢?

结果就是,她熬过了苦尽,把甘来留给了别人。她用自己的操劳,把宋收拾得又有风度又有温度,马上就有热度,结果宋跑去包二奶,每天早晨醒来,枕头是湿的,心是凉的,屋是空的,何其悲凉。

假如她当年找个门当户对的对象,哪怕最后还是遇人不淑,但她至少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不用吃苦受罪。

《蜗居》十年,我们究竟从中看懂了什么?

剧情四:年轻女孩子不要当小三,找个好男孩恋爱结婚才是正道。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当小三可能短时间内是会让你满足了内心的物质欲望,但是从长远看,这些好处是无法弥补你损失的青春和毁掉的名誉。

我觉得海萍在这方面真是三观是真的很差,当得知妹妹当小三,虽然嘴上象征性劝说几句,她的内心和行动却一副沾沾自喜,出头的做派。住着宋思明给他们的豪宅,让宋思明给她开病假条对付她的黑心老板,只为讨回那几千块奖金再出一口恶气,现在觉得她真是又蠢又坏。

蜗居这部电视剧就是在反应我们近十几年的社会生活,如果当年我们能看懂蜗居这部电视剧,避免了我们进入社会的几个大坑,不说现在是人生赢家,最起码我们能够过得很滋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