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有效信息的曝光是導致華為251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今日,華為251事件持續發酵,引發了媒體和網友的熱議。那到底這件事怎麼個情況,首先讓我們來還原下251事件。

事件內容和背景

2018年12月16日,從華為離職將近一年的李洪元,因涉嫌侵犯商業秘密,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後又因涉嫌敲詐勒索罪,於2019年1月22日被深圳市公安局逮捕。2019年8月22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檢察院認為深圳市公安局認定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等原因,決定對李洪元不起訴。2019年8月23日,李洪元重獲自由。從李洪元被逮捕到重獲自由共251天,被稱為華為251事件。

2005年10月入職華為的李洪元,離職前在華為太陽能逆變器業務部任職,他負責銷售管理工作。李洪元稱自己在職期間,發現了業務造假問題,並向公司發送了匿名舉報郵件。

2017年底,李洪元的勞動合同到期,其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相關負責人向他表達了不再續簽合同的意見。2018年1月31日,李洪元與人事進行了離職談判。談判期間李洪元稱,自己提出了2N的補償方案,人事同意了他的要求。2018年3月8日,李洪元辦完離職手續後,收到部門秘書以個人渤海銀行賬戶向其轉賬的304742.98元,交易摘要為“離職經濟補償金”。

之後,李洪元以年終獎20萬未拿到為由起訴華為。之後便就是251事件的經過,華為報警稱他勒索,李洪元被拘押251天,最後檢察院認為深圳市公安局認定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等原因,決定對李洪元不起訴,並且對李洪元進行了國家賠償。

缺乏有效信息的曝光是導致華為251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事件發酵

隨著檢察院刑事賠償決定書等在網上開始流轉,在事件被網絡和媒體關注後,李洪元就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並表達了個人述求,目前網上傳播的所有事件細節基本都是來源於李洪元的說法。但事件的幾次發酵其實都和華為的回應有關。

發酵一:華為正式回應

一直持續到12月2日,華為才正式回應,且僅表達了華為有權利有義務向司法機關舉報以及支持李洪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回應中並未提及事件的細節,比如:員工是否確實存在犯罪問題?30萬元的離職補償究竟是否合理?華為又為何通過私人賬戶轉賬該款項?華為是否有意誣告?華為的逆變器業務又是否存在造假?

缺乏有效信息的曝光是導致華為251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發酵二:餘承東社交媒體發聲

在12月4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發聲了。不同的是,餘承東是在社交媒體轉發《針對華為的黑公關狂歡》一文,對當前熱議前員工事件表態,並不是直接對該事件做出評論。文中主要觀點為251事件是華為遭遇百億流量黑公關。

缺乏有效信息的曝光是導致華為251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輿論觀點

華為的正式回應,並未提及事件本身華為方面的查證和事實說明,在態度表達上也過於強硬,沒有任何的道歉,且只是冷冰冰的從法律角度來闡述了有舉報權利和支持李洪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利益。事件本身是一個個人和一個大企業之間的糾紛,不可否認,輿論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特別是在有效信息缺失的情況下,輿論所能接收到更多的是華為對這個事件的態度,而華為的正式回應使得大家對華為有所失望。

餘承東社交媒體發聲,時間節點是在華為正式回應之後,但並未出現新的華為方面有效信息曝光的情況下。這次發聲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本次事件,可以說打的其實是感情牌。如果這次發聲是在華為的正式回應之前,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畢竟華為在251事件之前是積攢了一定的輿論口碑的。

缺乏有效信息的曝光是導致華為251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當然,在事情沒有蓋棺定論之前,真的也不該、也不敢去判斷事情到底誰對誰錯,畢竟很多東西不能道聽途說,且目前事件雙方的信息曝光量不對稱。唯一要說的是,華為的本次公關太“惜字如金”,缺乏信息量,至今未給出任何有效信息,讓輿論想幫你說話也沒有論點沒有論據,無從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