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為力的時候,想穩住一個人可以這樣試一試


無能為力的時候,想穩住一個人可以這樣試一試

燕國集結秦、魏、趙、韓攻打齊國,其中燕國為C位,樂毅為統帥,在打敗齊國後,馬上紅了起來。好景不長,燕昭王掛掉後,兒子燕惠王繼位。燕國另一大將叫騎劫,羨慕嫉妒恨樂毅,造謠他要造反,逼的樂毅逃到趙國避難。

騎劫後來在戰爭中被齊國田單刺死,還把之前攻克燕國的七十多座城池全部還給了齊國。齊國又滿血復活了,齊湣王兒子順利繼位。燕國竹籃打水一場空。燕惠王終於醒悟過來,知道樂毅對燕國的重要性了。

此時孟嘗君也從魏國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地當起了山大王,過著有錢有閒沒有工作壓力的生活。齊王敬畏他,就派人接他回來官復原職,孟嘗君不願意。因孟嘗君和魏國關係好,所以經常遊走在齊魏兩國之間,為促進兩國友好關係做出了很大貢獻。

燕惠王不甘心,怕樂毅在趙國被重要威脅到燕國,於是寫了一封信送去,誠懇的承認錯誤,然後熱情邀請他回來繼續當統帥。樂毅不樂意,委婉拒絕了他。燕王於是讓他的兒子樂間繼承了他的昌國君封號,並重用他的弟弟樂乘,樂毅後來便來往趙燕之間傳遞友誼,兩國都對他很客氣。

現在我們來細細的品一下這個故事蘊藏的智慧。

先說說孟嘗君,他拒絕了齊王給他官做的好意,是非常明智的。他曾經效力於齊湣王,為國家殫精竭慮,但依然有朝不保夕的時候,他不想再過這種生活,而且,就算齊王現在肯重用他,但時間長了,難保不來算舊賬,要知道當初魏國夥同燕國攻打齊國差點讓齊國亡國,孟嘗君功不可沒。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現在齊國才復活,需要休養生息,也很願意和鄰國建交,此時通過孟嘗君可以搞好齊魏兩國關係,齊襄公巴結他都來不及。

離可能對你不利的人遠一點,他眼不見就心不煩,看在你曾經有功的份上,大概率會放你一馬。曾有人勸商鞅激流勇退回自己的封地養老去,畢竟秦孝公的兒子不待見他,怕以後對他不利。一個沒有權勢的人,也不用每天被秦王看到,安全係數高很多。

但商鞅沒有聽。

所以,孟嘗君是個有智慧的人。

再說說樂毅。

燕惠王眼睜睜看著齊國滿血復活,終於流下悔恨的淚水。想起了他父親生前說的話:“我們先王的深仇,非昌國君樂毅不能報,即使他真要造反做齊王,他的功勞難道還不夠嗎?”

於是寫信給樂毅,首先誠懇的認錯,說自己年少不懂事聽信讒言冤枉他,再真誠的邀請他重回燕國做官。

樂毅是不願意的。畢竟提著腦袋幹活不容易,被你坑過一次,難保沒有下一次。再說到哪裡做官不是做官,趙國的官難道它就不發工資了嗎?

燕惠王這時終於做了一件成熟的事:重用樂毅的兒子和弟弟。

他當然不是看重這兩個人的才能,他看中的是他們的背景關係:為了穩住在趙國的樂毅,害怕他幫助趙國攻打燕國。

弟弟和兒子一大家子在燕國做官生活滋潤,樂毅身處趙國,就算心中有再多不滿,只要精神正常就不會幫趙國發兵攻打燕國。

明代汪直是一個海上走私販,常年在日本、中國、西班牙等地走私貨物,勢力越來越大,明朝容不下他這種非法經營,想盡辦法逮捕他都沒成功,包括抓他的老母親蹲大獄,逼著她寫信要汪直回來。汪直接到信只說了一句:有我在外面你們才能無恙,我回來大家都得完蛋。

最後胡宗憲想了個辦法:好吃好喝招待他的老母親終於騙的汪直將信將疑上岸和明朝談合作,最終因此喪命。

結合孟嘗君和樂毅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有以下:

一、謹慎對傷害過你的人回頭

無論孟嘗君還是樂毅,都是被君王傷害過的人,當再次拋來橄欖枝的時候,不要急於答應。要掂量清楚其中的風險。這裡分兩種情況。

1.你確實做了對他不利的事:如孟嘗君當初極力說服魏國和燕國一起攻打齊國,這是事實。這種情況,如果不是無路可走,建議不要再回去,因為極有可能會讓你越走越艱難。同時會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你始終是一個“有過去”的人。

商鞅割了太子師傅的鼻子,中國向來尊師重道,羞辱自己的老師就是羞辱自己(當然,這只是殺商鞅的其中一方面),這讓太子更加討厭他。

2.你沒有做不利於他的事:像樂毅一樣是被冤枉的,這種情況如果回去利大於弊可以考慮,但如果差不多(樂毅在趙國和燕國做官就差不多),無論對方多麼煽情邀請都別管。

因為猜忌是一個人的性格,也許他這輩子都改不了。既然兩邊是一樣處境,何必在同一個坑裡再跳一次測試?

二、想挽回或穩住一個人,只能是對他好,尤其是你無法打壓他的時候。

如果燕王因為樂毅不肯回來,就把樂毅留在燕國的老小抓起來,樂毅就一定會慫恿趙王攻打燕國,並且會親自帶兵。

而現在樂毅感動於燕王的福利,努力促進燕趙兩國友誼,保全自己保全家人的幸福。

現在捋一捋燕王的行動步驟。看要穩住一個曾經的戰友需要做什麼。

1.誠懇認錯

這是最起碼的態度,不要怕丟面子,大聲直白的告訴他你錯了,並且邀請他回來。成年人鄭重認個錯是有分量的。

2.如果他還是拒絕你,為爭取他回來,或者避免成為你的對手妨礙你,你可以曲線救國,對他在意的人好。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必須得是一個正直的人。遇到小人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如果以上兩個辦法還沒成功,也不要氣餒,他心裡可能已經接受了你的好意,即便不是盟友,也不會成為敵人了。

但這種辦法也不是百分百會湊效,取決於對方是什麼人以及你給予的福利有多大。既然你無法打壓他,不妨試一試吧。

三、注意區分一個人對你好的真正意圖

汪直的案例雖是本篇文章插播的廣告,但也值得一提,胡宗憲對他母親好是為了釣他上岸。雖說本意不想殺他,但最終意圖絕對是解除他對明朝的威脅。

所以,當有人突然對你好,請認真審視一下他的如今的處境,也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搞清楚你們之間存在哪些厲害關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