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

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

什麼是強迫症?

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強迫思維可以分為這幾種:

攻擊型強迫症(aggressive obsessions):自己害怕會傷害他人,特別苦惱和痛苦。


窮思竭慮強迫症:因為反覆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而痛苦(比如1+1為什麼等於2這樣的問題),或者因為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煩惱(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汙染性強迫想法(contamination obsessions):因害怕接觸髒東西而反覆思考是否會感染病毒。


和性相關的強迫想法(sexual obsessions):比如因為思考一些汙穢和下流的東西而煩惱。

常見強迫行為可以分為:

清潔行為(cleaning/washing compulsions):這類強迫症會反覆洗手或洗澡,而且就算洗乾淨也不行,最誇張的可以洗手或洗澡把自己的皮洗掉一層。


檢查行為(checking compulsions):比如一個人出門之後總是擔心自己沒關門,甚至有時候已經離家走了很遠,但耐不住糾結的痛苦又返回去檢查,並且重複多次。

正常強迫和病理性強迫的區別

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上述我介紹的幾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可能很多朋友都有,這裡有人就會提出疑問,是不是自己患上了強迫症?

其實正常擔心和強迫症的區別就在於【頻率】和【痛苦程度】。

如果你也有一些強迫衝動和思維,但並沒有因此而嚴重影響生活,並且只要重複個別次數就好,那麼你可能並不是強迫症,而僅僅只是一些強迫衝動而已。

倘若就像我剛剛列舉的例子,一個人洗手洗脫皮,甚至離家很久還要返回來檢查是否關門並且持續多次,這個可能就是強迫症了。

為何會產生強迫症?

2015年,BBC紀錄片《強迫症:心魔》展示了當下強迫症的部分研究成果。強迫性神經症與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密切相關,該部位的功能類似於計算機服務器和濾網——它負責接收不同腦區的信息並作出反饋,以協助篩選人們矛盾的想法和行為。

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BBC紀錄片《強迫症:心魔》

強迫症的本質是侵入式的、不愉快的想法、感受、行為,一個人想努力擺脫它們,可是卻發現,越努力,這些想法、感受和行為就越強烈,痛苦也就越強烈。於是就形成了強迫思維(obsessions)。

最近研究發現遺傳也會導致人產生強迫,有數據統計表示在患者的直系血親中,父母約有5%-7%的人同患該疾病,作為一種遺傳特徵的紅細胞(ABO)血型,研究發現,強迫症有較高的A型發生率與較低的O型發生率。

作為心理學來看,有強迫的人多數是完美主義,並且早年有過心理創傷,強迫的本質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是為了防禦焦慮。

但錯誤的運用這樣的強迫來緩解焦慮只是低級的防禦,成人之後不僅不能幫助自己解決焦慮,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如何緩解強迫症?

一個被輕視的心理問題,正影響著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雖然強迫症非常痛苦,但並非無解。

治療強迫症分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需要患者詢問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而且需要足量足療程。

心理治療最著名的就是森田療法,因為當事人森田正馬本身就有過類似問題,他總是會出現一些奇怪念頭,甚至總是覺得自己生病可是去醫院也檢查不出來。

後來一次上大學期間父母忘了給他寄錢,他認為父母也不管自己了,就沒日沒夜學習也不吃藥。過了一段日子後他發現自己的很多“病症”竟然減少和消失了,而且學習也提高了。

就此他開始鑽研精神科學,創立了唯一一個以人名命名的心理療法——森田療法。

這個方法就是告誡強迫症要學會尊重現實,不要過度抗拒症狀,只有順其自然的接納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可怕的症狀一點點就會消失。

森田療法也讓好多強迫症患者走出了心魔,尤其適合東方人。

另外西方也有研究強迫症的方法,比如暴露與儀式行為阻止法(Exposure and Ritual Prevention Therapy),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焦慮障礙與治療中心 Edna Foa 教授發展。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2000 年 Franklin、Abramowitz、Kozak、Lwvitt、Foa 等人對 376 個被試追蹤調查 29 個月,發現 76% 的病人保持了顯著的療效。

關於解決強迫症的問題我還想說一點,很多人覺得強迫症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輕,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強迫症會帶給人很多扭曲的行為習慣,這些一旦長時間不解決可能會讓人的性格和對待事物的看法產生扭曲,所以,勇敢邁出第一步,及時尋求專業幫助,慢慢都會好起來。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