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揭开一切成功之路的面纱

当“1万小时定律”和“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宣传口号满天飞的时候,有人指出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不准确的。这就是《刻意练习》一书的作者,他认为“刻意练习”才是促使人们不断进步的科学方法。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美国的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其中罗伯特·普尔是一位科学家,而埃里克森则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们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研究几十年,发现:

任何行业和领域,提高技能和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并指出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没有天才,或者说天才其实都是训练的产物,这个训练不一定是1万小时,更不可能是21天,而是有目的的刻意练习!

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雷·阿伦被称为天生的三分王,然而他告诉大家:
“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是每一天。问一问我曾经的队友,哪个人在训练投篮的时候最刻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我。”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要刻苦,要练习嘛,“只要你努力朝前奋进,终将达到目标”,我知道呀!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时完全错误的,美好的愿望和没日没夜的努力不一定会带来成功。

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练习,并且不断改进,才是刻意练习,才是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

那么到底多长时间才足够长,怎样进行正确练习,以及怎样不断反馈并且改进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刻意练习的神奇之处:

《刻意练习》,揭开一切成功之路的面纱



要找一个好老师


好老师不一定是该领域最出色的人,但一定是具有熟练技能,并能进行有效的传授的人。

比如郎朗的成长非常传奇,飞速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的寻找新的老师的过程。最初的老师是他的爸爸,随着水平的提高找到朱雅芬教授,后来去北京学习,为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又找到央音的教授……

我们发现,即使女排取得辉煌的成就的时候,也离不开教练的指导和筹谋;中国乒乓球著名的胖子教练“刘国梁”麾下有无数个世界冠军,离开他的指导,也会遭遇滑铁卢……

所以,成功的路上,找一个好老师,是极其重要的。

儿子去年暑假报了游泳班,两周的课程他三天就学会了蛙泳。教练觉得他有一点点天分,一撺掇,我们又报了常年班。

可是,常年班练习一个月,他就不愿意学了,原来,教练每天都掰细节,手肘的位置,脚蹬的角度,游泳的节奏……

他本来觉得自己游的很好了,可是好像又不会游了,天天被教练拽着胳膊,拽着腿纠正动作,无奈又无趣。好说歹说,至少坚持一年,实在不喜欢再放弃。

现在,他蛙泳轻轻松松一两千米,自由泳飞起来也是泳池内尖叫连连,下一年的学费又缠着我让交了。

《刻意练习》,揭开一切成功之路的面纱

而我这个妈妈,泳龄5年,说起来也可以游好几个来回,徒弟都带了好几个。现实是,游200米都累得不行,1000米的话得歇好几回,自由泳完全不会,也不敢尝试,怕呛水,因此屡屡被儿子嘲笑。

不就是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瞎扑腾学会的,没有教练,完全自学,游了这么多年都是原地踏步,游着游着真的是越来越没劲。

看来无论学习和娱乐,都要以专业的姿态前行才有意义,才能越来越好,否则就是瞎闹。

任何领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找寻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进行有效的刻意练习,才能不断进步;当然随着进步,又可以找寻新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学习,才不会干什么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才能最终真正掌握这个技能或者拥有这个能力,成为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