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新基建,我國基建到底“建”的怎麼樣?

“新基建”徹底火了。4月1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定義與範圍。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的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中央密集點名,地方也紛紛發力“新基建”,目前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等20多個省市已經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

“新基建”自此一躍而上,成為當下國策。

我國基建建的如何?

“新基建”的快速發展是必然,那麼目前,我國基建“建”的如何了呢?

就基建存量而言,我國已居世界第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7年我國公共資本存量達到48萬億美元(2011年不變價格計算),位列世界第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超前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長為基礎設施大國。

都在說新基建,我國基建到底“建”的怎麼樣?

雖然我國基建存量較大,但人均水平和質量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據IMF數據,我國人均公共資本存量為3.5萬美元,在149個經濟體中居第37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經濟類基建質量評分為77.9(百分制),在14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

2020年“新基建”發展狀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將持續跟蹤研究。

確實如此,“新基建”的本質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20年前,“想致富,先修路”,那時中國經濟的“新基建”就是鐵路、公路、橋樑。但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

近日,

中國銀行研究院梳理了新基建重點領域的當前發展基本情況和未來發展目標規劃。2020年七大“新基建”重點領域投資規模約為1.2萬億元,佔2019年基建投資總額的7%左右。

都在說新基建,我國基建到底“建”的怎麼樣?

圖源:中國銀行研究院

“新基建”作用不大?

近期,高盛發佈報告稱,中國“新基建”的投資份額較小,僅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1%左右,因此儘管其增長率可能明顯高於傳統基建投資,但尚不足以在短期內成為穩經濟的主要抓手。“傳統基建”在2020年仍將起到提振經濟的主要作用。

對此,金智塔科技有關專家表示,儘管“新基建”投資現在規模尚不足,但發展是必然趨勢。今年我國“新基建”投資已大幅加速,未來“新基建”佔比會越來越高,增量貢獻會越來越大。其次,雖然“老基建”目前佔比大,但增長慢,發展空間有限。當然,就目前而言,“新基建”的規模遠無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新老基建缺一不可。不同的是,“新基建”代表著未來投資的方向變化,而“老基建”則是決定了投資增速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

參考資料:《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新基建”發展方向與政策建議》中國銀行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