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今天的葡萄牙在歐洲算是中小國家。

在歐洲和西班牙共同佔據了伊比利亞半島兩尖狀的豎立物成為了歐洲之角。

幾個世紀前,葡萄牙和西班牙非常不同。 他們是發現時代的先驅,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裡,他們是一個龐大殖民帝國的建築師。

在鼎盛時期,將世界分割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似乎正在瓜分這塊殖民地。

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教皇子午線

教皇子午線的時代,也成為了葡萄牙最輝煌的時代。

在那之後,葡萄牙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比它自己的殖民地大幾十倍,今天的巴西是前葡萄牙殖民地。

不幸的是,在接下來的時代,這一切都改變了。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擁有優勢,在工業革命後逐漸失去了英國和法國的追隨者,退出了世界秩序,從一個全球大國變成了一個地區大國。

為什麼? 是因為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絕對權力,規則,條約,都有點弱。

儘管如此,葡萄牙並沒有完全淪陷,即使在二戰後其實力減弱的情況下,它仍然擁有三個殖民地,其中許多實際上處於新世界體系的雅爾塔會議之下。

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曾經的葡萄牙殖民地

這三個葡萄牙海外的領土就是澳門、印度果阿、東南亞東帝汶。

澳門是屬於租借的範疇,最後還是會迴歸祖國的。而果阿和東帝汶是葡萄牙幾百年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殖民地獨立運動有原色的勢頭,但它沒有立即蔓延到葡萄牙殖民地,原因很簡單。

葡萄牙小小的海外領土,相對於葡萄牙的實力,人口很少,仍然足夠支撐。

不過,這既足以支持,也可以看看周邊國家的態度。

當鄰居們強大起來,而且他們在監視時,這個小地方就無法生存了。 第一個離開葡萄牙的是1961年在印度附近的果阿。

印度從大英帝國手中獨立後,由於其人口和領土,成為南亞無可爭議的霸主,其霸權地位非常高,特別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自從不結盟運動啟動以來,國際威望不斷提高。

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有了這樣的政治地位,再加上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印度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使得恢復果阿成為他的議事日程。

事實上,當印度剛剛獨立的時候,它和葡萄牙談判,要收回葡萄牙控制下的果阿,達曼和迪厄。 當時葡萄牙的態度是,你知道,不去理會。

十多年過去了,印度這次覺得是時候改善全球政治環境,並開始變得更加強硬。

1961年12月12日,印度軍隊襲擊了果阿和周邊的達曼島和迪烏島,經過26個小時的衝突,佔領了整個果阿地區。

這場突襲戰爭,擊敗了葡萄牙守軍的撤退,也導致了葡萄牙政府在國際上的不滿。

不幸的是,在那個時候,印度,美國和蘇聯成為爭論的焦點,沒有人關注葡萄牙的不滿,但葡萄牙別無選擇,只能拒絕承認印度對果阿的佔領,但形勢比人民更加嚴峻。 1974年,在十多年的強硬抵抗之後,葡萄牙爆發了一場“康乃馨革命”。 被圍攻的葡萄牙人別無選擇,只能放棄果阿的主權。 果阿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有了果阿的故事在前面鋪墊,還可以說是其他國家無法打贏葡萄牙的藉口。

可是東帝汶完全就是因為實力不夠了。

1975年,東帝汶,葡萄牙在東南亞的最後據點,開始為獨立而戰。 葡萄牙不願放棄對東帝汶獨立的要求。

他召見東帝汶,說,你不想獨立嗎? 給你投票的權利,一年之內,東帝汶就有了三個政黨和全民公決。 公民投票。

這是民主制度。 但是印度尼西亞,靠近東帝汶,先到了那裡,懷疑是不是在欺負葡萄牙。 說大哥印度收到水果了啊,我的三字印度尼西亞也能收到東帝汶。

1975年12月底,印度尼西亞派軍隊佔領東帝汶,並驅逐了它的前主人,葡萄牙。 這讓葡萄牙非常生氣。 印度還是個大國。 印尼能和印度競爭嗎?

葡萄牙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任何的條約都是毫無用處!

但憤怒之下,葡萄牙真的沒有勇氣,相隔太遠,似乎遙不可及。

但葡萄牙再次轉向北約,說:! 我是北約成員。 我有一個共同防禦條約。 你介意我被打嗎?

去了北約之後,葡萄牙去了聯合國投訴!

葡萄牙不會善罷甘休的。

不幸的是,在葡萄牙的要求面前,北約是含糊其辭的,聯合國解除武裝,無論如何,沒有人聽他的。

由於沒有國際調解的希望,葡萄牙別無選擇,只能接受事實,東帝汶失去了,葡萄牙紅土離開了東南亞。

至於澳門的問題,葡萄牙很清楚,絕對不能有條件地談判。 早在果阿失守之前,它就已經和我們談判過了,澳門一定會回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