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和繪畫、雕塑、戲劇甚至電影相比,電子、電腦遊戲的歷史稚嫩得像一個嬰兒,但成千上萬的玩家都被一個字牢牢吸引。從FC時代的《勇者鬥惡龍》和1986年的《魔法門1》開始,遊戲就把我們引入了一個充滿神秘奇幻的世界,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一個個相貌普通平凡的角色,身著厚重華麗的鎧甲,顯得非常威武,但比起這個,更讓玩家感興趣的是他們手中削鐵如泥的寶劍。面對怪物的尖牙利爪,戰士們常常從容不迫,以靈巧的行動躲開怪物們的致命攻擊然後在它們露出破綻之時手起劍落,毫不拖沓地擺平眼前的危險。又或者手持誇張的大劍,以萬夫莫敵之力在戰場上開啟“無雙模式”,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把成群的怪物全部清理。

這一切都顯得如此自然,我們看在眼裡,都已經習以為常。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劍。

稍作回顧,我們就可以看到,在歐美和東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裡面,“劍”這方面的內涵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在東方,身著輕便布衣,留著長髮的瀟灑俠客們在名為“江湖”的地方打抱不平,他們施展輕功飛簷走壁,一把薄如蟬翼的劍和一壺酒就走遍天下,輕描淡寫地施展劍招,便可把惡霸們身上的衣物劃破而不傷及他們的肌膚;在西方,高貴的戰士們全副武裝,手握繪有獅子或者獅鷲圖案裝飾的長劍,一記突刺干掉一個敵人,一記劈砍又幹掉一個……

這樣的描述略顯淺薄,完全不足以把不同文化中關於“劍”的差異清晰地講述出來,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較為深入的比較。

首先我們來看劍的定義和指代含義。

劍究竟是什麼?在西方,指代“劍”的英文單詞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就有4個之多,它們分別是“rapier”“blade”“sword”“saber”,其中“rapier”指的是細長的刺劍,比如《大航海》中的經典裝備“蛇形劍”;“sword”大多是指“雙刃長劍”;“saber”一般是單開刃的單手劍,並且大多配有護手;blade則可以泛指一切刀刃類兵器,包括短匕,很多遊戲的法文版裡分的非常明確,片手劍就是sabre,對應的就是saber,而太刀和大劍就是épée,對應的就是sword.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而中國對於劍的描述則沒有那麼麻煩,“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這是古代對劍的定義。在國內武俠文化中,劍基本都是雙開刃的武器,假設群雄比武的時候突然有個英雄抽出一把細長的刺劍,一定會讓大家覺得非常違和……

其次,東西方關於劍的故事載體及其地位差異也比較大。西方劍與魔法的世界主要被記載於《魔戒》《龍槍編年史》為代表的奇幻文學當中,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主要是描繪中世紀時期國家戰爭、宗教和種族的爭端,以及在此背景下一些英雄人物的傳奇事蹟,注重的是彰顯救世除魔的個人價值和“主角團”小團體的英雄主義。這同時也成了電子、電腦遊戲中關於“劍”的各種故事最大的靈感源泉。著名的歐美遊戲系統規則龍與地下城其世界架構的背景源頭就源自托爾金教授的奇幻文學名著《魔戒》。奇幻文學從歐洲流傳到電子遊戲異常發達的國度——日本,催生了《羅德島戰記》《亞爾斯蘭戰記》這樣經典的作品。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順理成章的,這兩部作品改編的電子遊戲誕生了,再加上龍與地下城的核心規則在日本產生的巨大影響,當時幾乎全部的日本角色扮演遊戲全都採用了類似於歐洲中世紀劍與魔法的虛擬世界作為背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西方奇幻文學誇張的藝術表達和書面流傳,對“劍”的影響力有巨大的幫助作用,功不可沒。

門戶之見,血海深仇,兒女情長,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甚至江山社稷,國家蒼生,這些都是武俠小說可以涵蓋的內容。在中國對於劍和劍客刻畫最多,也最能給讀者留下最深影響的,便是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不同於奇幻,前者更像是在亂世的大背景下借江湖爾虞我詐腥風血雨的故事,講述人心險惡,最終告訴讀者為人應心胸寬廣,與人為善的哲理,而最終大多都是主角代表的“與世無爭”派或者“一心向善”派戰勝了邪惡的反派。可以看到,在中國的武俠小說裡,掌握武功,會劍術的都是有人提點的各路弟子(包括楚留香這樣看似無門無派的,其實也提過並非自學成才),無論正派還是反派都是如此,武俠小說中裡描繪的各路“村子裡的村民”“城裡的無辜百姓”大多都手無縛雞之力,最多也只會有“身強體壯的男丁”這樣的角色。可見普通人對劍、劍術甚至功夫都知之甚少,“拜師”成為了武俠小說中一種門檻的設定,甚至可以理解為“平民、凡人”與“江湖人”的分界線,劍術與功夫則是平民們幾乎無法獲取的一門知識,哪怕是《越女劍》中無敵的阿青,也算是從白猿那裡領悟出了無敵的劍法。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我們在閱讀武俠小說或者玩武俠遊戲的時候,見到一個高手之後,都會好奇——這人的師父是誰,跟誰學的?但西方奇幻遊戲的玩家就很少糾結此類的問題,比如WOW裡伯瓦爾的劍術老師是誰,博德之門裡凱東的老師又是誰。

在此,武俠小說和奇幻小說就有了很大的差異:奇幻小說中劍術修煉難度沒有武俠小說中的劍法那麼複雜困難,很多平民自己勤加鍛鍊就可以掌握,比如經典動畫《夜行神龍》中的初代Hunter就是一個平凡的養馬人,被戴夢娜劃傷臉部自己修煉作戰技巧,達到可以與神龍抗衡的地步後踏上了復仇的道路。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劍”的載體可以是這樣的凡人,也可以是阿拉貢那樣的王室;而武俠小說雖然描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但由於“江湖”已經自帶門檻,所以無身世背景,無門無派的平民百姓也基本無緣江湖故事,武俠故事也是寄託在高於市井的俠客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無論在帶有武俠色彩的名著《水滸傳》還是因為最近電視劇熱播而又掀起一陣浪潮的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平民百姓基本不參與任何打鬥活動,他們的工作基本就是店小二,務農或者被故事中主要角色問個路。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哪怕明教五行旗的兄弟們,多半也是依靠石頭、巨木、火攻這樣的方法才能大破敵軍,而非自己修煉的功夫劍法,但像是林沖、魯智深、張無忌、韋一笑這樣的高手則威風八面,儼然一副能在敵軍中間開無雙橫掃千軍的樣子,這與指環王最後各方勢力全民皆戰的詳細刻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差異就註定了一點:武俠小說中的英雄角色,名師、身世背景、奇遇,至少得要有一樣才能讓他們跨越平凡到大俠的鴻溝,單純的平民布衣難有大俠。(還記得《博德之門》裡收到的那些隊友嗎?其中不少都是普通人出身)

接下來我們來看東方武俠和西方奇幻中,關於用劍者的一些差異。

英國傳說中有石中劍的故事,一個聖誕節前夜,正當人們懺悔完畢抬起頭來看到一把寶劍插在一塊四方的石頭上。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周圍寫著金字:“凡能從石臺上拔出此劍者,而且生於英格蘭,它便是英格蘭全境的國王。”後來的故事就是亞瑟成功拔出了石中劍,後來亞瑟成為英格蘭的全境之王,再後來石中劍在與伯林諾王的決鬥中不幸斷裂,亞瑟在法師梅林的幫助下來到一個湖畔,得到了湖中劍,這個故事中多次提及佩劍對於騎士來說多麼重要。而在很多較為開放的西方RPG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城市中的居民也配有護身的短劍,在奇幻世界中,人類,侏儒,精靈等種族是故事的主角,與“弓+精靈”這樣經典的組合不同,劍談不上有什麼固定的種族,因為多數種族用劍都沒有違和感,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劍(Sword)往往是一個“文明種族”的代表武器,不管是《魔獸世界》還是《英雄無敵》,“蠻族”們鮮有用劍的戰士,在《魔獸》中,牛頭人常見的武器是巨大的圖騰柱,獸人們喜歡棍棒和斧頭;《英雄無敵3》中要塞城使用兵器的肉搏部隊狼人用的是鏈錘,據點城大耳怪用的也是錘,食人魔用的是大棒,獨眼是投擲石頭,大耳怪狼騎用的也只是粗糙的blade而不是精細的sword.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之前提到過,中國武俠小說中,要想成為一名俠客、一個“江湖人”,在沒有任何背景血統,也沒有那麼好的運氣碰到什麼奇遇之時,最好的辦法似乎就是拜入某個門派,或成為武當山上的道士,或削髮為僧成為少林和尚,又或是衣衫襤褸去吃千家飯成為一名丐幫弟子。出自溫瑞安小說《四大名捕》的無情、鐵手、追命、冷血都是“自在門”諸葛正我的門徒,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的主角令狐沖和大反派嶽不群也都學習的華山武學。不過要是修煉到了四大名捕和嶽掌門、令狐少俠那樣的水準,也就成為了“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會收到不少同道邀約(其中不乏不懷好意之輩),甚至還有機會去爭奪“武林盟主”的席位。或許可以這麼說,武俠小說中的練劍之路,就是對武學的修行之路,劍術高超的一個人,往往輕功、內功、體術都不是泛泛之輩。當然,在各種遊戲性的考量之下,國內的武俠遊戲對此做出了一些改變,在《九陰》《天涯明月刀》等遊戲裡,你可以內功心法極差,但卻學會所有的劍法招式。不少西方遊戲也開始嘗試加入懂得東方武術的職業,比如《魔獸世界》中的踏風武僧,但也僅限於拳腳功夫,看來歐美設計師對我國武俠文化中的劍法如何在遊戲中進行較為流暢的表現暫時還摸不到頭腦(之前Bioware的《翡翠帝國》做過一些嘗試,但反響平平)。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不管怎麼說,這種嘗試本身確實豐富了遊戲內容,對玩家來說這也說不上是壞事。

另外,對於不同的種族和性別,西方劍術在學習上做的限制非常寬鬆。但除了之前提到的“劍(Sword)一般是文明種族的常用武器”這一點之外,由於獸人、矮人、食人魔等種族往往是依仗力量取勝,亡靈的優勢則是龐大的數量、沒有恐懼和痛覺的超常特性,所以“劍術”這種技巧性的作戰藝術也基本成了人類、精靈、暗精靈等種族的拿手好戲,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如果要讓一個魁梧的牛頭人在遊戲中像傑洛特那樣用皮魯埃特風格揮舞長劍,那可能就真是強“牛”所難了。而在中國武俠小說中,劍術的修行看似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能練,甚至還有峨眉和移花宮這樣的“女子武術學校”,但其實“劍”這種兵器基本默認是中原武林人士的專屬武器,異域的江湖人士無論武學造詣再高,也基本不會選擇寶劍作為兵器,更不會以劍法作為“主力武功”,經典的例子就是用杖的歐陽鋒和兵器獨特的金輪法王。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在劍術的分類上,東西方各有不同。西方劍術非常簡單,或者說西方人在藝術作品中對於各種格鬥技巧的處理相比東方武俠來說都略顯粗糙,西洋劍術的大致內容大概如下:

基本步法;

攻擊動作(劈砍,突刺,拖割);

防禦動作(怒擊,交擊,分擊,曲擊,瞥擊);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劍術書中對“交擊”的圖解

其它技巧(繞劍、聽勁、折劍、奪劍)。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劍術書中對“折劍”的圖解

對於西方劍術著墨較多,主要角色也是靠劍吃飯的作品比較著名的就是《佐羅》,在科幻題材的《星球大戰》中,劍招較為古典優雅的則是杜庫伯爵的“2型”劍術。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後來袁和平老師把太極、少林棍法等東方武術中的諸多元素通過一部《黑客帝國》帶到了好萊塢,著實驚豔到了西方的無數觀眾。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於是我們來看東方藝術作品裡的劍法,就更加浪漫和高深了,光隔壁日本那邊就有著名的“燕返”“棋盤斬”“浮舟斷水流”,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到了我國的武俠小說中,劍法更是多到數不過來,五嶽劍派各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劍法,武當、峨眉、崑崙基於太極兩億八卦衍生出來的劍法,葉孤城的天外飛仙,中原一點紅自成一格的劍法,等等。當一名江湖俠士修煉到了一定階段,甚至能夠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比如《楚留香》中的薛衣人,本人就能夠發出讓人透體生寒的強大劍氣,讓自己成為一柄神劍。面對薛衣人的劍法,香帥甚至不敢正面迎敵,只有依仗天下第一的輕功逃避的份。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些令人垂涎的中外神兵利器。

這裡就不得不提霜之哀傷這把玩家圈知名度非常高的劍了,這把劍是《魔獸》系列中死亡騎士的代表之劍,帶有及其強大的邪惡力量。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這把劍原本的主人是初代巫妖王耐奧祖,他原本是德拉諾獸人影月氏族的薩滿祭司,後來被基爾加丹折磨“改造”成為了巫妖王。為了向軍團復仇,耐奧祖設計讓此劍落入被仇恨衝昏頭腦的阿爾薩斯王子之手,從此王子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做贅述。和“湖中劍”Excalibur以及《英雄無敵》中的“末日之刃”,以及後續魔獸系列《魔獸世界:軍團再臨》中的天啟、月神鐮刀等神器一樣,西方作品中的各類神器寶劍其中都會蘊含巨大的力量,甚至封有上古的靈魂,描繪的重點並不在於劍的鋒利與否。很多時候西方的神器影響力遠大於人物本身,超級英雄漫畫裡面也有綠燈俠和綠箭俠這樣的“裝備黨”。而中國武俠小說有“內力”“輕功”這樣超現實的內容,在對決中,兵刃有它的影響力,但尚且有限,甚至“以草木為劍”才是真正高手的境界。對各類名劍的描寫也大多以介紹兵刃形狀、材質、鋒利程度和重量為主。


東西方遊戲與文化中“劍”的初步比較


高手在失去兵器之後也不會立刻面臨滅頂之災,依然有還手的餘地,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對金花婆婆的描寫:滅絕師太正色道“以後你們在江湖上行走,只要聽到她的咳嗽聲,趕快遠而避之。”她剛才揮劍一擊,雖然削斷了對方柺杖,但出劍時還附著她修練三十年的“峨嵋九陽功”,這股神功撞到金花婆婆身上,卻似落入汪洋大海一般,竟然無影無蹤,只帶動一下她的衣衫,卻沒使她倒退一步。

如果把東西方關於劍的設定帶入遊戲的話似乎更加便於各位理解:西方的寶劍裝備之後可以直觀地體現出“+10力量”“攻擊附帶暗影傷害”“使用之後可以召喚X只惡魔為你作戰”等等,但在武俠小說裡這套完全不管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飛劍客”阿飛用的就是非常簡陋的“鐵片劍”,書中的描述是“嚴格說來,那實在不能算是一柄劍,那只是一條三尺多長的鐵片,既沒有劍鋒,也沒有劍鄂,甚至連劍柄都沒有,只用兩片軟木釘在上面,就算是劍柄了。”但這不影響阿飛被譽為天下第一快劍。

有關劍與劍術,要說的絕非只有上面這些,東西方關於“劍”的比較研究也絕非一篇文章可以說清。今日,《權力的遊戲》正在全球各地橫掃收視率,《龍騰世紀》和《上古卷軸》系列也一直受到廣大玩家們的關注,有了自己的死忠粉。奇幻的熱潮並未褪去,希望未來武俠世界也能奮起直追,在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之後能有實力派作為武俠小說的帶頭人,用優秀的作品打動全球的受眾,展現出一幅幅絢爛多彩的江湖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