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張忠順:為繼承父母遺願點贊


文明新風|張忠順:為繼承父母遺願點贊


據《海絲商報》報道:近日,泉州市豐州鎮桃源村旅港同胞傅賢達、傅賢榮昆仲,向桃源村貧困戶捐贈大米142包,同時向村老年協會捐出1萬元作為老年協會的活動經費。據悉,傅賢達、傅賢榮昆仲秉承父母的遺願,每年都為桃源村貧困戶捐贈大米、向村老年協會捐資。在捐贈者看來,此事似乎習以為常、微不足道,但是,它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明新風和華夏子孫的文明傳承,頗值得點贊和弘揚。

(1)俗話說,人情大似債。父債子還,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今總有那麼一些人,向你借錢時喊爹,你讓他還錢時,喊他爹他也不會理睬你。所以,傅賢達、傅榮昆仲的義行善舉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間自有真情在。由此可見,那些寡情薄意的無賴小人只不過是螳臂當車,可笑不自量,人世間無疆大愛終會源遠流長。


文明新風|張忠順:為繼承父母遺願點贊


(2)俗話說,”人將死,其言亦善,鳥將亡,其鳴亦哀。”父輩的遺願,往往是逝者心中最柔軟的一塊、最不忍放下的掛牽,所以,繼承父輩的遺志,延續先賢未盡的事業,這是就對前輩最好的悼念。否則,忘記父輩的遺願,就意味著背叛。無疑也是文明的沉淪,家風的敗落。

(3)文學家臧克家詩云:“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去;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傅賢達、傅榮昆仲的父母雖然仙逝,但是,他們卻永遠活著豐州人民心中;秉承父母遺願的後輩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傳頌,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4)一位哲人曾說:“在歷史的天平上,只有兩種人生:一種是空虛、卑瑣、平庸;一種是充實、高尚、輝煌;另一種是空虛、卑瑣、平庸。”也許,傅賢達、傅榮昆仲為了繼承父母的遺願,確實需要付出別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付出比往常更多的艱辛和勞苦。但是,他們卻換來了充實、高尚和輝煌的人生。在此,豈能不贏得人們的點贊和稱頌!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田村路軍休所軍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