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電影《泰坦尼克號》自上映以來,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在感嘆影片宏偉的場面和感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再次掀起了探討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的熱潮。

泰坦尼克號是由著名船舶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設計的,該船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超過千萬噸的巨型客輪,全長259米,寬28米,泊位46328噸,排水量66000噸。船艙內設備齊全,豪華舞廳、酒吧、吸菸室、遊戲廳、游泳池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地面上鋪有厚厚的阿富汗純毛紅地毯,天花板上懸吊著豪華燈飾,牆壁上裝飾有淡雅素潔的圖畫,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泰坦尼克號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皇宮”。

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1912年4月10日,在人們的歡呼聲和樂隊的禮樂聲中,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它的首次航行。它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出發,船上共有2224名乘客,其中有不少知名人士和行業精英,如創建了著名的美國麥西百貨公司的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和伊希多·施特勞斯,巨輪的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等,還有很多暴發戶,乘坐泰坦尼克號首航在人們看來已成為身份的一種標誌。泰坦尼克號猶如一位尊貴的“海上皇后”,起錨後在大西洋上平靜地航行了4天。如果一切順利,按計劃到達目的地——美國紐約還有3天,而且橫渡大西洋的新的航海速度也可能由泰坦尼克號來創造。當時,快樂與興奮之情洋溢在船上每一個人的心中,無論是船員還是乘客。

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4月14日夜,泰坦尼克號正以每小時高達23海里的速度行駛著,觀察員突然發現有一座巨大的遊離冰山正靠近船體的前方,他迅速提醒舵手躲閃,然而太晚了,只聽一聲巨響,船體開始大幅度搖晃,船艙內發出各種響聲,器皿紛紛墜落,人們的叫聲更是尖銳恐怖。不久海水湧進船艙,許多人還在睡夢中,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船上亂作一團,走廊裡、甲板上、樓梯口處,擠滿了不知所措的乘客,他們有的跳海,有的抱著桅杆不放,有的爭先恐後地往橡皮筏上跳。

凌晨0時15分,第一道SOS求救信號從泰坦尼克號上發出,隨後救生艇被有步驟地放到海里。人們爭先恐後地跳到救生艇上,人性自私的一面在恐懼面前一覽無餘。船長史密斯為了控制局面決定和其他紳士一起先把生的希望讓給婦女、兒童,男人們後上救生艇。凌晨2時20分、連同1500多名乘客和船員,“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葬身大西洋海底。

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災難發生後,西方國家媒體迅速以大量篇幅報道了沉船事件,對於沉船的原因和場景描述各式各樣,莫衷一是。其中有一種“木乃伊詛咒”的說法充滿了傳奇色彩。

大約在1900年前後,考古嗽家在埃及古墓中發掘出一具刻有咒語的石棺,其文如下:“凡是碰到這具石棺的人,都會遭難。”可科學家們並沒有理會這些,他們打開了石棺,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具木乃伊。

他們把石棺運回英國並在大英博物館中展出。不久參加考古工作的成員莫名其妙接二連三地死去。一時間,關於木乃伊顯靈的說法此起彼伏。大英博物館也被迫把展覽取消。10年後,一位富有的美國人希望高價收買石棺和木乃伊並如願以償,當時正值泰坦尼克號首航,於是他便將他的“寶貝”運上了泰坦尼克號。可惜誰都沒有注意到在石棺上刻著的最後一句咒語是“將被海水吞沒”,連上前面的咒語就是“凡是碰到這具石棺的人,都會遭難,將被海水吞沒”。

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當然,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科學家在尋找更多的證據來揭示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之謎。

1985年8月,泰坦尼克號的殘骸被海洋地質學家找到。他們發現,沉沒時船體被分裂成兩大塊的泰坦尼克號只剩下船頭和船尾了。1991年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現場,海洋地質學家史蒂夫·布拉斯科和他的同伴將一塊船殼鋼板打撈上來。這塊鋼板碎塊的邊緣非常不整齊,他們在實驗室裡檢驗了鋼板,結果表明、泰坦尼克號船殼鋼械的質地有很大的易碎性。人們有理由相信,船體的沉沒是冶煉技術造成的,正如史帶夫所說,“那時的造船技術超前了,但冶金技術沒有跟上”。

世界上許多船舶設計工程師也極為關注這一沉船事件。他們對各種報道進行蒐集分析,推斷應該是部分船艙施工建造不符合要求,以致遇到冰山後船體內的鋼板被冰山撞扁,鉚釘鬆動,並將船體從接縫處撕裂。

泰坦尼克號到底是怎麼沉沒的


由此似乎找到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但人們依然在尋找更多的沉船因素。據說、在沉沒的前一天,秦坦尼克號曾收到過幾次有關航線途中發現浮動冰山的報告,但船長等人並未對此給予足夠重視,致使在有大量浮冰和遊離冰山的海面上泰坦尼克號仍然保持高速行駛,最終遭遇不幸。而更讓人震驚的是,為了表示自己設計的堅固,設計師居然不按船載客人的基數配備救生設備,致使災難發生後出現救生艇根本容不下那麼多客人的局面,最終使1500多條無辜的生命葬身海底。

秦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的原因仍難講清,不過它的沉沒作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沉痛教訓,將時刻給世人以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