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作物並傷人!紅火蟻在300多個縣區市發生,阻截防控方案發布

目前,紅火蟻在我國12個省(區、市)300多個縣(區、市)發生。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部署,切實做好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制定了《2020年紅火蟻阻截防控方案》。

全文如下:

紅火蟻是對農業生產、生態和人類身體健康有嚴重危害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紅火蟻在我國12個省(區、市)300多個縣(區、市)發生。為指導各地開展阻截防控,有效控制其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有效遏制紅火蟻疫情擴散蔓延,持續壓低發生區紅火蟻種群密度,避免紅火蟻傷人和大面積棄耕。

二、防控策略

建立“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防控機制,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治理、標本兼治”防控策略,嚴格檢疫監管,重點抓好前沿發生區疫情阻截和原有發生區持續治理。

三、區域重點

根據紅火蟻目前的發生區域和發生程度,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治理。對於阻截前沿區,嚴格實施根除處理,遏止疫情外擴;對於重點防控區,科學開展綜合防控,降低發生程度;對於潛在發生區,紮實做好監測預警,嚴防疫情傳入。

危害作物並傷人!紅火蟻在300多個縣區市發生,阻截防控方案發布

(一)阻截前沿區:包括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長江沿線省(市),這些地區紅火蟻定殖為害但分佈有限。要對新發疫情點採取嚴格的檢疫根除措施,保護未發生地安全,遏制疫情北擴。強化疫情發生區邊緣地帶監測調查,掌握紅火蟻入侵和擴散動態。

(二)重點防控區: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華南省(區),以及貴州、雲南等西南省份的大部,這些地區紅火蟻已廣泛定殖,常年發生。要實施綜合治理,持續壓低紅火蟻種群密度,有效降低活蟻巢密度和工蟻密度,嚴格高風險物品外調,降低疫情發生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潛在發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安徽省(市)大部,以及陝西、河南省南部等紅火蟻適生區域,這些地區尚未發現紅火蟻為害,但存在傳入風險。要加強綠化帶、道路沿線、大型種苗、花卉、草皮交易集散地等高風險區域監測預警,對來自疫情發生區的高風險物品採取嚴格檢疫監管。其他省(區、市)也要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檢疫檢查,嚴防疫情隨調運遠距離傳入。

四、防控措施

(一)嚴格檢疫監管

落實產地檢疫制度,在苗木、花卉、草皮等生長期間定期檢查種植場地及周邊環境中是否有紅火蟻出現。嚴格調運檢疫管理,嚴禁未經檢疫的高風險物品調出。加強對公園綠化帶、新建綠地、道路沿線的監測調查以及種苗花卉市場檢疫檢查,對新發疫情及時採用觸殺性藥劑浸漬或浸灌進行除害處理。

(二)加密監測預警

結合地理環境特點,科學全面監測紅火蟻發生情況。重點明確紅火蟻發生分佈範圍、活蟻巢數量、工蟻密度和危害程度等信息,重點關注疫情發生邊緣地帶紅火蟻擴散動向和擴散程度,指導檢疫防控工作的開展。

危害作物並傷人!紅火蟻在300多個縣區市發生,阻截防控方案發布

(三)開展藥劑防治

紅火蟻防控主要採用點面結合、誘殺為主的化學防治技術。對有效蟻巢密度較小、分佈較分散且誘到工蟻數量較少的發生區,可採用毒餌法或灌巢法進行單個蟻巢處理。對蟻巢密度較大、分佈普遍,或誘到工蟻數量較多但難以發現有效蟻巢的發生區,可採取普遍撒施毒餌法進行防治。在紅火蟻嚴重發生區域,可採用普遍撒施毒餌與單個蟻巢處理相結合的新二階段處理法開展防治。施藥後應進行防治效果評價,指導下一步防控工作。

(四)科學安全用藥

應選用經我國農藥管理部門登記的,環境友好、低毒高效的農藥進行紅火蟻化學防治。禁止使用含氟蟲胺成分的農藥產品防控紅火蟻。在水源保護區、水產養殖區、養蜂區、養蠶區等區域防治紅火蟻時應注意藥劑種類選擇,防止對有益生物的殺傷和環境汙染。施藥操作人員要做好防護工作,避免被紅火蟻蜇傷或農藥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