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好男兒,東吳好女婿,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

歷史上的三國,恐怕要比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敘述還要精彩許多。當時魏、蜀、吳三足鼎立,各自雄霸一方。東吳孫權最初並不是吳國第一領導人,直到其兄遇襲英年早逝,他才臨危受命,弟代兄職繼續統領東吳。

他是三國好男兒,東吳好女婿,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

當時,孫權“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慕才之心世人皆知。正當時,還只是一介微弱書生的陸遜,因其才華出眾,被招納進孫權幕府,成為了其手下一名幕僚。起初,陸遜還一直是幹文職工作,做過縣令和令史。直到後來有豪強集團開始對抗東吳政權,這一介文生才逐漸展露其軍事天賦,成長為一代名將。當時民間有豪門大族徵收輾轉於生死邊緣的飢餓貧民,將他們組織成一支強大的民間武裝力量,試圖與東吳朝廷抗衡。針對這一情況,陸遜採用查戶整頓的措施,將那些精壯的平民招募為家兵,其餘人主要是屯田生產。當時,會稽山一帶有一個叫潘臨的大山賊,實力很強,為非作歹了好多年也一直未被朝廷平定,是後來陸遜依靠之前招募的士兵,進行征討,才將其平定,由此很多山賊歸順,也壯大了自己的隊伍。

他是三國好男兒,東吳好女婿,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

陸遜的將帥之才初露頭角,便被孫權大加重用。此後屢立戰功,威名遠播,被封為定威將軍。亂世時局,人才多麼可貴,為了籠絡住這一文武雙全之人才,孫權做主將孫策年僅15歲的女兒,也可以說是一位公主,嫁給了陸遜,從此變成了一家人。陸遜果然沒有令孫權和東吳失望,他不僅領兵平叛,能上戰場,還多次為孫權獻計,其聰慧頭腦絲毫不遜色於當時的一眾智囊,因此,孫權也時常會找陸遜前來商談治國良策。陸遜真正打出名氣,聞名三國,是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這荊州地處軍事要衝,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當時的荊州一大半都在蜀國劉備的掌控之下。如此一來,東吳想要向西發展實屬困難,而且還存在隱患。這一直是孫權的一塊心病,當時東吳另外一名叫呂蒙的大將就推薦孫權可用陸遜征伐荊州,於是,當時36歲的陸遜被拜為偏將軍右部督,準備率兵一舉拿下荊州要地。

他是三國好男兒,東吳好女婿,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

這陸遜打仗的方法和其他武將還真是不太一樣,當他率兵至陸口時,就寫了一封信給關羽,對其是一通馬屁狂拍,又是說有多欽慕關公之英勇,又說決不與其為敵。關羽此時早已名震三國,無人不知,現在收到這陸遜小兒的一封粉絲信,更加是不把這種無能之輩放在眼裡。就在他一邊對東吳的將帥嗤之以鼻之時,還將留守在後方對付東吳的軍隊全數調往前線作戰,對抗當時力量強大的曹操。結果,前線確實是因為得到補給而實力大增,但後方,也就是荊州重地,卻已經危機將至。陸遜見破蜀時機成熟,便上報孫權,孫權隨即命其和呂蒙分別率軍夾攻荊州。吳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不日就攻克了枝江、夷道,並佔領峽口。峽口是關羽回蜀必經之地,此時從樊城撤軍準備西歸的關羽不僅被堵住了去路,還遭受公安、江陵兩地部下的叛變,走投無路的關羽最後只能敗走麥城,最後的結局已是世人皆知了。此次戰役,陸遜前後共擊殺和招納蜀軍上萬者眾,班師凱旋。最後,陸遜官拜鎮西大將軍,封婁侯,坐鎮荊州,守一方要地。

他是三國好男兒,東吳好女婿,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

其實東吳一直以來都是人才濟濟,周瑜、魯肅、呂蒙都是當時名震一方的大人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陸遜這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大才再加入其中,更是令東吳如虎添翼,使其在三國曆史上也輝煌一時,可惜就是未能笑到最後。歷史的車輪一直在冥冥之中前進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永遠不曾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