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點擊右上角 【關注我】 每天帶你看看管理這點小事兒 滿滿乾貨!把管理揉碎了說給你聽

“忙”是這樣養成的

小老闆確實忙,他們的工作狀態一般是這樣的:手裡幹著一件,心裡想著一件,嘴裡說著一件,眼裡盯著一件,掛號等著的還有十件……正如那首老歌裡唱到的“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其實這一切都是被逼的,創業初期的艱難是每個老闆都體驗過的。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但讓人看不懂的是,小老闆已經創業三五年了,企業團隊基本已配合默契,一些事也已放手,小老闆按理說該輕鬆一點才對,但事實上多數小老闆仍然高調宣稱自己很忙。難道小老闆生來就是一苦二累三受罪的命?難道老闆就不會享受生活?說實在的,小老闆本身並沒那麼忙,通常都是故意顯得很忙,其中另有目的。其目的是什麼?是給市場、給員工、給客戶信心!

“忙”代表著地位

中國式管理大體來說分為管事和做事,管理者有權無責,做事者有責無權,因此層層請示是管理的基本模式。在這種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中層級越高群體越小,處於最頂端的那個焦點就是權力最大的位置。

這樣看來,權力越大事就越多,日理萬機總是領袖和重要人士的專用標籤,無所事事總是無足輕重之人的標誌。因此,在中國式管理組織中,“忙”是一種特權,其程度大小象徵著地位與身份的高低。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小老闆市場地位不高,影響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關注,但由於他們不甘寂寞的天性,總想要一些形式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和影響,而把忙掛在嘴邊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即使很多時候他們並不忙,他們想表達的真正含義是——我忙,因為我是重要人物。

“忙”是一種營銷方式

隨著中國經濟逐漸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多數企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開工不足的難題,這時候,“忙”就意味著有生意做,也意味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強。這便是“忙”在商人眼中的另外一種解讀。有人戲謔地形容好企業好行業為“一片繁忙”。

當“忙”與企業相結合的時候,小老闆就會發現自己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第一,生意興隆,發展勢頭好;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第二,“忙”暗示著企業裡有位能幹的老闆,好老闆本身就是市場競爭力。而對於客戶來說,其選擇的基點就是一個企業的老闆和未來。

這個“忙”無異於具有了不投入就有產出的價值,符合小老闆經營企業的理念。

“忙”是一種管理方法

小老闆成功“勝不在智更不在德”,憑的是一顆勇敢的心和拼命工作的精神。因此小老闆的內心深處有這麼一條堅定的信仰——“忙”,生意就會好。不光自己要忙起來,員工也忙起來,整個公司都忙起來,生意才能變好!

但這樣做的問題在於,員工眼中的企業與老闆眼中的企業是不同的,老闆把企業當成命,而員工看到的只是職場和職業。職場的法則便是討價還價,按勞報酬。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識人用人管人一直都是企業界的難題,而且小老闆並不打算為員工支付更高的薪水,很多時候也沒有什麼激勵措施,所以小老闆要讓員工好好工作真是難上加難。

小老闆一般稱不上是管理高手,他們的長處是善於解決複雜問題,他們相信一個質樸的道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老闆帶頭員工就一定會加油,員工總是在學習老闆,最後成為老闆的影子。

很多小老闆都想讓員工看到自己很忙,以此來帶動員工為企業出力。但老闆的沒事找事、把簡單的事情搞成複雜的事情,或者把一件事分成幾件事,都讓小老闆“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忙”是蠻幹的結果

當然也有小老闆是真忙的,但也難免會感覺“忙而無功,忙而無效,實為假忙”。這是因為小老闆在蠻幹。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小老闆做事基本屬於“應急型”。只要一發現問題,通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解決了再說。這種先做後想甚至只做不想的行為導致小老闆分不清事的輕重緩急,總是處於救火狀態,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一般,四處碰壁。

小老闆多數沒經過系統的商業培訓,對現代營銷管理理念所知甚少,各種管理工具更是無從知曉,因此他們做企業多是拍腦袋決策。對於事事必須盡在掌握的小老闆來說,能不累嗎?

老闆法則

只想事不幹事

幹事由“想事”和“做事”兩部分組成,做老闆最重要的是想事,乾的事多了,哪裡還有時間想事。結果只知低頭拉車而不知抬頭看路,企業要麼沒有方向,要麼迷失方向,永遠也改變不了看天吃飯的日子。

小老闆為什麼總在忙?原因就在這3條!沒有目標的忙,都是瞎忙!

老闆帶人幹事,但依據團隊規模大小具體的幹法也會不盡相同:帶領幾個人的團隊,最重要的是衝到第一線,挽起袖子幹事;帶領幾十個人,老闆則必須站在團隊中間,協調大家幹事;指揮千軍萬馬,老闆則須站在後面,同時心存感激。

其實小老闆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成功的管理經驗,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積累!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運營、銷售、營銷、管理、商業、文案"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