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家好,孩子會反問家長“你憑什麼管我”,怎麼處理合適?

家長教育社會觀察


每個決策都有自己的任務,當孩子反問你為什麼管我時,我會告訴他我是一個媽媽,我的任務就是要教導你,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就要把你要做的事情告訴你,如果你可以做到,那麼我可以不去要求你,也不會再提醒你,因為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那如果你做不到這個時候我就要去要求你,因為這是我要做的。

其實當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是覺得對你的要求並不理解,所以要解決的並不是誰管誰的問題,而是溝通和理解的問題。這才是標本兼治的辦法。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關於這個問題,本質上講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第一,從小要給小孩聽、看、學《三字經》《弟子規》傳統經典文化,培養孩子的孝道。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養不教,父之過”,告訴我們父母生養孩子之後,一定要教育孩子做人處事的正確態度。如果不教育,任由孩子任性、肆意妄為,就是做父母的過失。

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不嚴,師之惰”,為人父母,不能嚴格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禮貌、有素養的孩子,這反映了父母的失職和懶惰。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一味的寵著也沒關係,到了3歲送幼兒園有學校老師教育。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需要各位父母避免。

第二、父母以身作則,自己先做好孝順自己的父母,進而從小培養孩子孝順父母。更懂得孝順父母。

有句話叫: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就模仿了。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家庭和諧環境下,自然也就學會了。

以前看過一個電視畫面,一位母親每天晚上端洗腳水給孩子的奶奶洗腳,不久之後,她的孩子也端一盆洗腳水給這位母親,用天真可愛的口吻說:媽媽,洗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第三、父母可以把孩子當做朋友、定期和孩子談心。

孩子青春期叛逆,這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父母要善於往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 父母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對世界、對現實、對一些事情、對父母的真實想法,讓孩子勇敢的說出來,不論對錯,都要理解。

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懂得父母望子成龍、忘女成風的心願。之所以管教孩子,是因為這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片深情、一片期望,對孩子幸福快樂成長、學有所成的期望。當孩子明白這一點之後,孩子也會更懂得珍惜父母的愛。

切記,是朋友式的談話,不是長輩對晚輩的訓教命令。

第四,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幸福的成長。

儘量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或者實質型的留守兒童。有條件的話,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工作再忙都應該和孩子聊聊天,週末有空一起出來遊玩。

當然,留守的事情也存在。比如:

1.現在社會,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著的,也普遍存在。為了孩子,儘量一個月回老家一趟。經常與孩子打打電話、視頻。讓孩子和父母能夠多相處交流。

2.孩子與父母住一起。父母工作忙,疏忽了和孩子的交流,也會造成親子關係疏遠,父母不管孩子,就算居住在同一屋簷下,也相當於實質型的留守兒童。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當孩子從小學習傳統國學文化、有孝道精神,從小孝順父母,把父母當做良師益友,父母經常陪伴孩子。孩子便會敞開心扉,主動與父母交流,這樣也就不存在“你憑什麼管我”這麼生硬的事情了。


在線學日語


當聽到孩子反問“你憑什麼管我”時,我給您的第一個建議是,您千萬別起急,更別急著對他說:我是你爹、我是你媽、我是你的監護人,我不管你誰管你?你小時候怎麼不說不讓我管啊?!其實這些道理,孩子心裡比誰都清楚,他就是犯渾。那您該怎麼辦呢?不妨先給他來個冷處理。您可以笑一笑說:“兒子,今天遇上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吧。這樣,飯做好了,你先洗手吃飯,以後有機會咱娘倆再細聊。”您這麼一說,既緩和了氣氛,給雙方各自一個臺階,又超出了他的心理預期。他本心想著和您對著幹,沒想到您卻來個四兩撥千金。他自己都會感到沒勁。

第二,我要告訴您,當您聽到孩子問你“你憑什麼管我”時,這表明您的孩子已經進入到叛逆期了。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去看,一個孩子的一生中一般會出現三個叛逆期。一是2至3⃣️歲,孩子身上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的第一個判逆期的表現,稱為“寶寶叛逆期”;二是6至8⃣️歲,是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三是12至18歲,是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這也就是家長既熟知又頭疼的“青春叛逆期”。因為當孩子處於不同叛逆期時,會有不同的個性發展,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當然您作為孩子的家長很容易判斷自己的孩子處在哪個判逆期。為了不當後悔的父母,我建議您找幾本發展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先武裝一下自己。在這裡我就不細分析了。因為在當今這個信息多元化、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要想教育好今天的孩子真是不容易。我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大概十年前我到某小學跟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我發現有個小學生老圍在我身邊,我就問:“今天下午不是不要求學生到校嗎?”他說:“我是偷著跑進來的,我就是想知道我媽今天到底學了哪些招數來對付我?”所以有的專家說:今天家庭教育的實踐證明——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三,我想和您一起對孩子說“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做一下具體的分析,如果哪裡說得不妥當,還請鑑諒。有的時候,當聽到孩子說“你憑什麼管我”,許多父母一般總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父母。比如有位父親不讓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吃東西,可他自己卻邊打牌邊吃東西。兒子看到後就多次給他提意見,每逢父親高興的時候,還表示接受,但當他不高興時,不但不聽,反而大發雷霆。開始孩子還只是在這一個問題上表現不服,再往後這種不滿就發展成為爸爸說什麼,孩子都不聽,導致兒子叛逆的心理發展得越來越嚴重。

最後我想重點強調一下,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是孩子最親的親人,一定要明白“孩子成長有規律,孩子長大不容易”。尤其是面對青春判逆期的孩子,他們叛逆的表現往往更暴躁,而這種暴躁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痛苦和壓抑毫無理性的釋放。希望家長朋友們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


騰湃二若


分兩種情況。

一是雙方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家長需要反思:我足夠了解孩子嗎?我是都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是否滿足他的成長需要(尤其是心理層面)?我是否在教育中只是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處處要求別人(孩子),而自己卻做不到?一旦有這樣的自省,接下來的溝通就會流暢很多。當然還是貴在行動,要知道,在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就是: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不想聽你的話,是他自主意識產生的跡象,從教育成才的角度考慮,這個需要鼓勵而不是打壓,從權威和秩序出發的人才會打壓別人的自主意識。當他明確表示他不想聽你的話時,這個自主意識已經跟你的權威開始糾結交戰了,處理不好,他會產生心理問題的。

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一個基本人性——人人都是順毛驢,不能跟他戧著來。

當你表示尊重他的意願並鼓勵他培養自己的獨立性後,他就會變得異常合作,很多聽不進去的大道理,你說一遍他就明白了,其實是他自己在說服自己明白,即使不明白也要裝作明白了,然後就會照辦。





清水浥塵


孩子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了這個孩子的認知出問題了,也說明家庭教育出問題了。

首先,孩子並沒有感受到親子關係帶給他的安全感和快樂。

其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一次逆反心理的體現,家長的說教太多了,要求獨立。

如果是簡單的逆反現象,正確引導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反之,是認知出問題了,缺乏安全感,那就要從心理層面來解決了。值得引起家長的重視。





京銳教育石老師


親愛的寶貝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從你呱呱墜地還是朗朗書聲,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其實對於你來說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它只是一個“眨眼的功夫”你就長大啦。

在你成人之前,爸爸媽媽有不可推卸的監護權和教養的責任及義務,我們要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有情商有良好交流能力的你在成年之後與社會上的人愉快友好的交往。

我親愛的孩子,也許你覺著現在的爸爸媽媽是個嘮嘮叨叨不討人喜歡的家長,那我們可以以好朋友的形式相處好嗎?我們相互交流、理解,以後我們遇到事情咱們共同解決。我要做一位在你心目中合格的爸爸媽媽兼好友,我們共同努力吧[加油][加油][加油]



菲霖的超人媽媽


1.有可能是家長做的不好,沒有承擔起家長該承擔的責任。比如,生活中很少關心自己的孩子的一舉一動,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上,給孩子的陪伴很少很少,這就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會疏遠很多。

孩子自己獨處慣了,突然被父母管教,自然有牴觸反抗的心理。孩子心理想的是,平時你們幹嘛去了,怎麼現在知道管我了,憑什麼管我?

2.也有可能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喜歡被人管,喜歡一個人獨立處理事情。孩子有時候可能說話很衝,因為他們沒有明白父母管教他是為什麼。

父母不妨抽個合適的時間,和您的孩子推心置腹說說心裡話。告訴他,爸媽管他是想讓他能更好的認識這個社會,認識人情世故,認清這個社會的規則,為了讓他以後能有一個更好的前程。

如果現在不管,到孩子進了社會,不懂處事之道,不懂知識,那就要被這個社會管教,而社會的管教是沒有溫度和仁慈可言的。

讓孩子從心理認識到,父母不是刻意要管他,只是想讓自己能適應社會,更好的融入社會,父母的管教是來自心裡深深的愛和期望。


張劍數學思維


孩子問∶你拼什麼管我?該怎樣處理?

我一定這樣回答∶我是你媽,生了你養了你一場,你還沒長大,管你是教育你,這是法律賦予我的責任和義務,目的是讓你健康安全的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至少不危害社會。

其實,每天管你,我也心塞,人也很累,但我那顆愛你的心抑制不住的將目光凝聚在你身上,當你變得讓我放心,足夠成熟時,我就徹底放手,你就自由了!



紅佛夜奔


當你的孩子說“你少管我”,如果是男孩,一巴掌就打出門,如果是女孩,直接推出門外。你自己再狠狠的打自己兩個嘴巴子。

這樣的的孩子不教育,將來就是禍害,不懲戒是不可能長記性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懲戒制度,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再者就是你們父母自己的問題,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源自父母和他周邊的環境,孩子今天出現的問題源自你們從小管的太多,太繁瑣,太不正確,你們把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該管的全管了,應該管的基本上沒管才有今天他不讓你管的事情發生。你們的孩子一定不缺吃穿,但你們天天管的吃穿,生怕委屈了他,你們的孩子上下學本該走路,騎車,搭車,你們也都帶了,你們的孩子衣服,襪子,鞋都該自己洗穿,你們都做了,然而你的孩子從小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買吃喝,花錢你們還管的基本上沒有管過,還助長其用好的,玩好的,你們現在想讓他學習,看個書,做作業他一定會說你不用管我。這是你們家長自作自受的結果,我相信你們發生的問題就是這些衝突帶來的。對嗎!!嘎嘎嘎!所以這時候要懲戒你們自己!那就是向孩子認錯,你們要改正,管該管的是做人,放不該管的是做事。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如果孩子回這麼反問,已經說明家長在孩子眼中喪失了標杆和榜樣的光芒。即是如此,家長又希望能達到什麼處理結果?是小孩子立馬承認錯誤?是讓小孩子立馬服從於自己的淫威?但,這又是憑什麼最終結果就一定是符合家長的希望的呢?


先說部電影,周星馳的《百變星君》很多人看只是覺得劇情搞笑而已,但是細心的觀眾可能能夠品味到,劇中其實也有講述關於家庭教育的內含。紈絝子弟對著他老媽說的這麼一句,“生我只是個副作用,你們享受的是製造的過程。”雖然乍看這句是為了拋出個笑點,但是仔細品品,這句話又道出了多少原生家庭教育失敗的可悲。

但是經歷過失敗的我們又有想過什麼辦法來彌補我們所缺失的能力?現實的情況是,即便是這種錯誤已經發生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習慣於將過錯歸結於被人身上,大人就喜歡將失誤歸結在小孩子的身上,“當初沒有生你就好了。”之類的,在每每深刻反思,幡然悔悟之後,是不是又輕易地死灰復燃了?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憑什麼你能作為榜樣!那就是讓你真正成為榜樣!

不希望孩子整天玩手機,那你能不能不要整天只顧著刷抖音?

不喜歡孩子注意力那麼分散,簡簡單單的作業搞老半天,那平常跟孩子說好的事情,有多少是一拖再拖,“你再等等,等下給你玩”但是孩子永遠等不到所謂的“等一下”。

不希望孩子不喜歡學習,約定好的做完作業就能玩,為什麼做完又有莫名其妙的習題?

一再地讓孩子有了期望又失望,那麼孩子學會的就是,即便是做不好,讓他人失望、不開心,本身就是人生的常態。我即便是努力去做好、想要討好大人,到頭來我自己還是不會開心,那為何我還要努力?

我現在聽你的,也過得並不開心,為什麼以後我的人生要聽你的?憑什麼你配管我?!

這些事我一再在內心考量和自我追問的東西,可以說我小氣也好,我現在依舊記得很多次,我跟父母爭執,也一樣說過類似“你們憑什麼管我”的話,我也依稀記得,那時心裡衝突、博弈的難受的感覺。


再者,就是發生衝突的時候,現場第一時間的處理怎麼才能比較友好地,不讓事態升級。

事前的

家庭裡面家長的角色分紅臉黑臉,一旦是真的發生爭執了,“黑臉家長”想憑自己一己之力平息是不可能的,因為既是“黑臉”則基本能實施的應該就只是強壓和制裁,以上也都說明過,這種只會讓事態更加嚴重,此時可以由“紅臉家長”來充當潤滑劑。孩子會對“紅臉家長”報以更多的信賴和信心。事後再一起分析解決。

事中的

家長還是必須學會一點,就是剋制,剋制,在剋制,在衝突中,升級爆發,一個原生家庭所能給孩子心理帶來的創傷值是“性價比極高,收益相當可觀的”,必須懂得避開炸點,避開鋒芒,退下來讓合適上陣博弈的人出場。要承認自己不行,做不成,而不是一味地加強自己的支配慾望。

事後的

等到各方都能冷靜下來,家庭反思會和家長自我的反思和改錯是必須認真執行的,如果孩子有過錯,也在這個時候清清楚楚的列下來,列下來的說明才不至於籠統,還不至於說的不清不楚而互相有反駁的餘地,從而變得剪不斷理還亂。


總結的說吧,孩子是父母教育映射出來的成品,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孩子會說的第一句出口可能也是學的父母。努力做好孩子成長的榜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