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喜歡帶著寶寶出外遊玩,但是細心的家長有沒有發現,很多的孩子在和家長外出的時候,都不喜歡自己走路,總是希望家長能抱著自己 ,估計大部分家長都有這種困惑。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家長本身也已經很疲憊了,覺得孩子只是懶,或者磨人的表現,所以有很多家長就會拒絕孩子抱抱的要求,會告訴孩子自己很累,要孩子一個人走路,孩子想讓家長抱抱真的僅僅是孩子懶,和愛磨人嗎?其實並不一定是這個原因,因此家長要明白 。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孩子分明會走路,為什麼還要求大人抱?心理學研討讓人眼前一亮

曾看過一個事例。一個5歲的小男孩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帶著一個毛絨玩具。一旦拿走這個玩具,會讓他脾氣暴躁、焦慮,十分不安。這讓男孩的爸爸媽媽發生疑問:毛絨玩具不是小女子的專屬嗎?一個小男孩喜愛毛絨玩具,是不是心思出了什麼問題?

帶著疑問,小男孩的爸爸媽媽請教心思學醫生。醫生詢問情況後,問:“你們是否很少擁抱他?”男孩爸爸說,我們覺得他是男孩,應該比較獨立,所以也很少抱他。醫生說,問題就出在這裡,男孩巴望爸爸媽媽的擁抱,又得不到滿意,只能經過摟抱毛絨玩具滿意心思的需求。毛絨玩具代替了爸爸媽媽的懷抱,成為他心靈安穩的勸慰。

醫生的話讓爸爸媽媽十分傷心。可見,爸爸媽媽的溫暖擁抱對孩子有多重要。不要由於他會走路了,就回絕他提出的抱抱要求。這是孩子用另一種非言語的方法在表達:爸爸媽媽抱著我吧,我會感覺到溫暖、結壯、放心。

在正面管束的事例中,有一個模仿教育。如果夫妻在吵架,遽然老公摟住妻子,溫順說:對不住,是我的錯。會讓妻子很快破涕為笑。這就是擁抱的能量。同理,如果孩子感覺到冤枉、傷心、乃至鬧彆扭,擁抱著他,通知他爸爸媽媽的主意,會撫平他心中的痛楚,很快修復心裡的傷口。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卻總要“抱抱”?

1、孩子希望得到安全感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喜歡和爸爸媽媽親密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孩子能夠獲得被愛的感覺,同時也能得到安全感。所以在外步行的時候,即便孩子會走路,他也還是會希望爸爸媽媽抱,也許是對外面的情況不熟悉、也許是對陌生人的恐懼,但爸爸媽媽的抱抱能讓孩子覺得安心。所以當孩子步行時索要寶寶,爸爸媽媽們不妨滿足孩子的要求,為他們建立好牢固的安全感。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2、孩子被抱起來能得到更開闊的視野

孩子天生就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無論什麼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注意。但是試想一下,當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的時候,孩子小小的個子被重重人海淹沒,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時小孩兒的心裡肯定是焦急地,而大人的抱抱卻能夠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滿足他們對外界強烈的好奇。而開闊的視野也能幫助孩子獲得新的認識、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寶爸寶媽們不妨把孩子抱起來,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噢。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3、孩子可能是真的疲憊了

長時間的步行會導致腿部肌肉的勞累和痠痛,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腿部肌肉發炎尚未成熟,體力和耐力也不及成年人,所以他們更容易感覺到疲憊。此外,孩子外出時往往要被成年人牽著手,有時舉著一隻手,有時是雙手舉起,這樣就使得孩子更加疲憊了。所以孩子索要抱抱也是合情合理的。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孩子總要抱抱,怎麼辦?

孩子總是太粘人,要抱抱,我們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太依賴我們,不夠獨立。但孩子提出要抱抱時,我們做家長的,不要責怪“這麼大了,會走路了還抱!”也不要貼標籤“你怎麼這麼懶”。孩子提出抱抱都我們能抱就抱,不能抱還可以這樣做。

1、首先,根據孩子走路的能力,適當休息

一般走路3個月以上的寶寶走路不會太費勁,如果低於3個月,孩子走路不久,更容易累,所以可以走一段,休息一下再走一段,走不動了就抱一段。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2、其次看孩子的走路意願,和孩子一起商量

當孩子不想走路了,提出要抱抱時,你可以這麼跟孩子說:“你看這段路很長,寶寶很重,媽媽現在好累,寶寶走一段,媽媽抱一段好不好?”還可以設定目標:“你看,寶寶走到那棵樹前,媽媽就抱寶寶了。看我們誰先到達。”這樣寶寶做出選擇,就不會一直堅持要抱抱了。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走路過程更好玩

還可以這麼轉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有狗狗,路邊有花,咱們一起去看看。”“我們一起看看誰跑得快啊”然後你追著孩子跑,讓他跑前面,你追我跑,很快就到達目的地了。

通過遊戲的方式來走路,讓走路的過程變得有趣,孩子就願意多走路了。

還可以在路上帶上寶寶喜愛的玩具,比如可以拉的小車,讓寶寶在路上拉著走,寶寶會覺得很有趣,會更樂意去走路。

要讓他有玩的或有事去做,他就會自己走路了。我家豆豆一看到娃娃或其他小孩,她就想下來跟他們玩,她就會下來走路。

要是出遠門旅行,條件可以就帶個可摺疊的小車,可以讓他騎著走,你推著走,就不會那麼累了。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孩子抱抱多了,會寵壞孩子嗎?

有研究表明,父母再多的擁抱也不會寵壞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未來的身心更健康。

2010 年,美國杜克醫學院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長期追蹤 500 個小嬰兒,觀察父母擁抱孩子的頻率,然後根據頻率分為 3 個等級:

近10% 的父母很少擁抱他們的孩子;85% 的父母有時擁抱孩子;而只有 6% 的父母經常擁抱孩子。

30 年後,研究人員重新評估那些孩子的心理狀況,發現那些被經常擁抱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最佳,成年後情緒較穩定、幸福感較高和不容易產生焦慮。

研究員發現,父母與孩子擁抱時,孩子大腦會分泌一種“催產素”,孩子會感到被信任、被支持。經常被抱的孩子因此情緒較穩定,內心安全感也較高。


寶寶已經會走路了,還一直要抱抱,這樣慣著孩子好嗎?


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想要去哪裡都是爸爸媽媽抱著,那時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快點學會走路,不再需要爸爸媽媽去抱著。當孩子學會了走路,他們會越走越快、越走越遠,漸漸的,爸爸媽媽也會跟不上他們的步伐。所以當孩子還會主動求抱抱的時候,還會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護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也不妨給予他們擁抱,珍惜這些短暫的親子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