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馬拉松、公交一體化…示範區的這些“創意”會成為現實嗎?

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其他組的辦公室相比,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組所在的206房間有點略小,組裡的人都說,房間小有利於大家溝通交流,有什麼事,隨便吼一聲的“無障礙交流”也是他們最常態的“開會”模式。


然而,在這個小房間裡討論和謀劃的,卻是和老百姓關係最為緊密的大民生。


環湖馬拉松、公交一體化…示範區的這些“創意”會成為現實嗎?


“去年,國務院印發了‘職教20條’,根據相關意見精神,我們正在謀劃打造一個長三角職教一體化平臺。”副組長江振林的話題是從“教育”開始的,他說,示範區在教育體制上的創新,並不是單純地辦學校,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的國際職教產業園,是他們在多地走訪、多次座談的基礎上初步確定的模式。“我們要找懂規律的人,找有訂單的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工作專班組建職教集團,從兩區一縣的優勢產業、同時又人才緊缺的行業入手,按需培養人才,通過制度設計,真正做到產學研密切結合。”

環湖馬拉松、公交一體化…示範區的這些“創意”會成為現實嗎?

澱山湖大橋(彩虹橋)。徐程 攝


第二個關鍵詞,是“體育小鎮”。澱山湖將打造成世界級湖區,這樣一個湖區能給周邊帶來什麼?環澱山湖馬拉松賽聽起來倒是個不錯的點子。“我在衛星地圖上測量了一下距離,環澱山湖一圈將近42公里,不剛好是個馬拉松嗎?”這個“發現”,似乎開啟了關於環澱山湖“體育小鎮”的遐想。自行車賽、水上運動青少年實習基地……在示範區這片“試驗田”上,只要敢想,一個集世界級賽事和大眾體育於一體的“體育綜合體”似乎並不遙遠。

環湖馬拉松、公交一體化…示範區的這些“創意”會成為現實嗎?

朱家角鎮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公交樞紐站。徐程 攝


探索成立打破行政區劃的公交運營公司,服務共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交一體化;發揮青吳嘉三地生態旅遊優勢,統一規劃,避免同質化競爭,三地聯動,實現錯位發展;按照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原則,在示範區推出三地相對統一互認的醫保目錄……這些市民感受度、獲得感高的項目,共同描繪出了未來示範區生活場景的畫卷,不得不說,這些場景,光想想就覺得很不錯。


當然,這些設計和規劃,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具體怎麼操作,還要基於對示範區未來幾年的人口情況和人群結構的具體需求。“這就涉及到金組長在做的事啦。”隔著窄窄的過道,江振林把話題拋給了隔壁的副組長金銀淑。
“我們近期正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及兩省一市清單為基礎,比對三地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結合人口、人才的研究課題,梳理示範區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金銀淑說,這份清單將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儘快發佈。


清單源自需求,是“比對”出來的,更是“走”出來的。幾個月來,“一週兩次,一走一天”的工作節奏,組裡的人早已習慣,只有沉下去才能聽到最真實的需求。相信終有一天,他們邁出的腳步,會給示範區走出一條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在這條發展路上受益的,或許就會有你和我。


新民眼工作室 毛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