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當前,受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影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為應對與此相關的矛盾糾紛,山東省濟南市公安機關主動作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矛盾化解,立足“發現早、處置穩、不升級、不惡化”目標,依託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六級網格管理體系,提前著手部署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大調處”專項行動,緊扣排查、分析、調處、回訪環節,努力將矛盾糾紛發現並解決在最基層。

自復工復產以來,共摸排矛盾糾紛4895起,成功化解4341起。


“我們堅持統籌兼顧與搶抓機遇相結合,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聯勤聯動、抓早抓小、超前化解、多元化解,堅決防止矛盾糾紛疊加升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濟南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吳德生說。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01

織細織密六級網格,矛盾排查直抵末端

近日,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建築新村派出所轄區居民李女士在社區“微網格”微信群發佈求助信息,反映樓上住戶總是深夜製造噪音,自己懷孕5個多月深受其擾。同在“微網格”群裡的民警李義仁立刻回覆並很快來到李女士家樓上。得知樓上租客頻繁變動後,民警與房主取得聯繫,要求其告誡租客嚴禁制造噪音。幾天後,李女士反饋說:“沒想到樓上噪音問題這麼快就解決了,樓上房主也加入了微信群,溝通更方便了。”建築新村派出所建立63個“微網格”,把辦事處、居委會幹部、樓長等全部納入“微網格”,並建立直達居民的微信群,實現社區扁平化精準治理,矛盾糾紛快速化解。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疫情就是命令,網格就是戰場。濟南公安機關準確掌握受疫情影響群眾心態變化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依託“3+3”(市、區縣、街鎮三級管理員,社區、小區、樓棟長三級調查員)六級網格管理體系,社區民警牽頭組織社區幹部、網格員、社區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紮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大調處”專項行動。他們以派出所、社區警務室為前哨,以社區警務、“百萬警進千萬家”、網格駐巡、村居隨訪為載體,深入社區、村居、單位、家庭、小微企業“查民情”。市公安局每月組織一次派出所工作視頻會議,確保矛盾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


濟南公安機關明確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完善預案、扛牢責任、快速響應、妥善處置。以接處警為“晴雨表”,對1萬餘起涉疫情警情開展“回頭看”活動,敏銳發現矛盾糾紛苗頭。對糾紛類警情跟蹤問效,建立矛盾糾紛工作臺賬,做到接處警環節發現的矛盾糾紛事事有登記、調解有記錄、結果有反饋。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家庭、鄰里矛盾高發多發,佔總警情四成左右。為此,濟南公安機關針對犬類、噪音治理等治安訴求重點和難點,制定專門方案開展多輪次專項治理活動。


依託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六級網格”,濟南公安機關織緊織密矛盾糾紛排查防控網,讓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02

聚焦“風險點”,當好“安全員”

目前,在濟南市高新區,大中小企業正加速復工復產。濟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按照部署,聚焦旅遊餐飲、交通運輸、賓館酒店等受疫情衝擊較大行業和群體,開展“訂單式”服務。同時,及時預測預警可能出現的隱患,對排查發現的重大矛盾糾紛進行彙總研判、風險評估,制定疏導化解和處置方案,提前介入開展工作,逐一“排雷”當好安全員。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市公安局經綜合研判發現,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受到了較大沖擊。為此他們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按照輕重緩急梳理歸類,掌握不穩定苗頭動向,通過上門化解、民主議事、警民懇談等多種手段和形式,最大限度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先後及時發現、預警、化解各類風險隱患280餘起。


03

多元化調解矛盾糾紛

濟南:網格“動”起來 矛盾“解”開來

濟南市公安局堅持多元化調解矛盾糾紛機制,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濟南公安機關強化警調對接,落實市公安局與司法局《關於構建“警調對接”工作機制的意見》,密切與司法、信訪、民政以及社會調處機構等部門聯動,建立相互銜接、協調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群眾代表、法律援助在矛盾調處中的作用,實現“警調聯動”“公調對接”最優效果。


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泉城路派出所打造了全市首家公安調解委員會,成立了由所長任主任、教導員任副主任的調解委員會,從轄區單位中選聘33名兼職調解員,聘任輔警為專職調解員,併發放聘書和人民調解員證,負責調解治安民事糾紛。今年以來,泉城路派出所轄區60餘起矛盾糾紛全部化解。該機制將在全市得到推廣。


濟南公安機關還針對大排查中發現的社會治理漏洞、行業管理風險和社會治安隱患等,及時報告黨委、政府,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同時,強化法治宣傳,採取以案說法、入戶送法等多種方式,引導群眾通過法治渠道解決矛盾糾紛。抓實結果回訪,在糾紛調解成功後規定時間內進行回訪,確保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