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的《杀人回忆》

每个推理小说的爱好者本质上就是刑侦迷,我也不例外,但相较于种类繁多的推理小说,更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悬案,这其中就包括《杀人回忆》中的原型华城连环杀人案和这部《追凶十九年》的原型白银杀人案。

巧合的是,这两个连环杀人案的罪犯近两年先后被捕,再次印证了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这句话,感谢刑侦人员对案件侦破的执着和契而不舍。

而作为影迷,在当年被宋康昊的眼神震撼之余,我们也在思考,有生之年能否看到我们自己的故事,也被拍成这么精良的电影?

今天,我们终于等来了中国版的《杀人回忆》——《追凶十九年》。

两部影片的相同点太多:同样是历史悬案,同样是连环奸杀,同样带有虐杀意味,同样的雨夜,同样阴沉的色调,同样偏执的主角,等等。

相同点多了,就难免被人啻为模仿,但实话实说,历史上案件原型的轨迹也有相近之处,难道说白银案的凶手也在模仿犯罪吗?显然不是,恶魔的成长轨迹和心路都是相近的,只要能客观的陈述事实本身,并给予一定的艺术渲染,影片就是成功的。

回到《追凶十九年》来,影片的色调灰暗,配乐低沉,符合历史悬案的诡异气质,布景上对90年代的刻画感很浓烈,桑塔纳,老式鱼缸,清冷的医院走廊,眼神飘忽的小城姑娘,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死之间的麻木感跃然而出。

而两个卷入漩涡的年轻警察,为了揪出真凶,耗尽19年青春,这种执着的信念,是灰暗色调中唯一闪亮的点。

这让影片呈现出了夜海般阴沉壮阔的底色,加上案件原型的历史背书,很容易让观众入戏。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对主角的心理刻画。影片摈弃了伟光正的描绘手法,让两名警察的形象有血有肉,追凶的动机也有了合理的解释,这一点很重要,让人物真实而立体。

最后说说那朵菊花图案,它给人的感觉不过于粗粝,血腥,残破,像是象征着受害者生命的凋零和凶手童年回忆的缺失,这是影片刻意的艺术加工,让凶案有了血色浪漫的意味,是否属于多余的渲染暂且不论,但这种大胆的构想,无疑使影片更具有一丝图腾崇拜的意境,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感谢那些对真凶契而不舍追逐的警察,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换来我们的一世平安。

这就是我们的《杀人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