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你跺不?你敢跺不?”

“怎麼不敢,我跺兩腳,你跺三腳。”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兩個成年人玩著“熊孩子”的把戲,最後綠衣服的那個一腳就踹開了朱之文家的大門,跺完之後還回頭說著:“沒事,我該跺就跺,沒事。”

這是最近網上曝出的一段為大家議論紛紛的視頻。

據悉,兩名男子酒後慕名欲見朱之文,見朱之文家中大門緊閉,便與同在現場的另一名男子踹開大門。而在踹門之前,二人與朱之文並非是同鄉,且互不相識。

真是典型的欺負老實人。

一向老實的“大衣哥”也於4月18日凌晨00:27個人賬號上發聲: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都是鄉里鄉親的,“大衣哥”這麼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咋就這麼不招人待見呢?

01

“軍大衣”紅了,就生事了

今天,我們說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題材,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最初被認可,就是因為那美妙的嗓子,樂感也不錯,有音樂細胞。他在臺上一曲成名,人們也調侃說“氣死楊洪基不償命”。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其實,他最初的表現呢,多少有一點包裝。他非常的質樸,質樸是他的本來面貌,這一點很難得。比如,他回答問題很有意思,他是用一種最樸素的回答方式,回答所有刁鑽的問題。所以就顯得這個人很可愛。

他最初上臺就是穿一軍大衣,他自己說這是他最好的衣服,戴一揉搓過的帽子。所以,他一亮嗓,美聲唱法。頓時就跟他這個形象完全的不一樣,反差非常大。

那麼他一炮打紅以後呢,唱歌就有錢了。這有錢了以後,就生事了,是非也就來了。什麼人有錢都會生事,甭管這錢是怎麼來的吧。

02

“爛好人”的是非

大衣哥有錢了之後,就想做善事,幹嘛呢?農民做善事,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於是,他就自己掏了錢把這個路修好了。

他還翻新了村小學,買了變壓器和健身器材,解決了灌溉用水的問題等等。

可是,好事是好事,也沒那麼好。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修路不能面面俱到,有的人家門口修不到,就開始抱怨,說朱之文不公平。

有記者去村子裡採訪村民,問“朱之文修路,你們感激他嗎?”

村民說:“感激什麼啊,就修了這一點,修得太少了,當初說那個大話。

結果頭一天立的功德碑,第二天就被人砸成了兩半!

隨後,電視臺就去採訪他修路這個事。村裡農民都說什麼呢?說:這路是修好了,他還應該給每個人都買個車。然後,一人再給一萬塊錢,才說他好。

真是恨不能瓜分了大衣哥的錢才好。

這話聽著著實令人既氣憤又寒心。那按村民的說法,是不是路修好了,給每人買一好車,然後再給村口擱一加油站供村民們免費加油才好呢。

其實,即便他給村民車買了,村民也一定會嫌買的車排氣量不夠大。你說那我給你買一個奔馳吧,他就會說那還不如買一個跑車呢,你要真給他買一跑車,他就又會說,你還不如給我買一拖拉機呢。反正就是,你怎麼都不對。是這個意思吧,人心不足蛇吞象。

更有甚者,最開始那兩年,曾有源源不斷的村民上門借錢。借錢的理由也五花八門,做生意賠了的,打工款沒結清的,想給孩子買個汽車圓夢的,娶媳婦沒錢的.....憨厚老實的朱之文也是來者不拒。

某節目在採訪朱樓村村民時,該村民就表示,只要有人找朱之文借錢,不管多少他基本都借。但是談及還錢時,該村民卻說“他的錢多得花不完,誰還想著還給他”!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朱之文也曾試圖去要過錢,但那些借錢的村民往往都會理直氣壯地說:“你還問我要錢,我還想跟你再借些呢”!這哪是借錢?非明是想著白拿啊!借出去200多萬,朱之文最終只要回來2萬。

後來,朱之文也不想著能把錢要回來了,但他也不再借給村民們錢。結果問題又來了,只要有一次不借,借錢的人就會反過來指責痛罵朱之文不可理喻,不和他來往了。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因為他有錢了,所以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而施加這種不公平待遇的人,人們還覺得理所當然。

就這樣,朱之文變成了村民眼中的一個“爛”好人

03

“噴子”:恨人有,笑人無

其實,這就是我們一個民族的心態問題,過去有一個土話講就是:“恨人有,笑人無”。就是你比他多,他就恨你,你比他少,他就譏笑你!這是我們民族最常見的一個心態。

這樣的一個心態,反映到朱之文的這個事件中呢,就變得非常具體。村民們就認為憑什麼以前你和我們一樣窮,而現在就你有錢了?

那我們民族的文化心態,是什麼樣的呢?有一個經典的笑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說有這麼爺孫倆牽著驢去趕集,爺爺心疼孫子,就讓孫子騎著驢,自己在前面牽著往前走。

旁邊的人看著就不高興,說這孩子太不懂事了,不知道尊老,怎麼能自己騎著驢讓爺爺走呢?孩子一聽有道理,就下驢,讓爺爺騎驢,自己在前面牽著。

然後路人又說了,這爺爺這麼大歲數了,也不知道心疼孫子,自己騎驢讓孫子走路。於是這爺爺也騎不住了,就讓孫子也上來,兩人一起騎著驢。

兩人騎上去以後,馬上就有人說閒話,說這爺孫倆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牲口,一個驢馱兩人。爺孫倆只好又都下來,倆人牽著驢往前走。

然而,馬上就有人說,這爺孫倆傻,這麼好的驢不騎,讓它白走著,一定是爺孫倆腦袋有毛病!最後,無路可走的爺孫倆只能抬著驢走了……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這則笑話中的路人就是各種各樣的“噴子”,我們現在網上看到的最多的也是“噴子”。就是甭管什麼事,瞧別人都不行。其實就是不管自己多傻,都看別人比自個兒還傻,就這麼個路子。

面對這些議論,朱之文除了無奈,什麼也做不了。畢竟,在村民眼裡,你有錢了,這些事都是理所應當,誰叫我窮呢?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

中國人很多都見不得別人過好日子,自己沒的,若別人有,自己就會心生恨。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別人過得差的時候,你冷嘲熱諷;別人過得好的時候,你又想分一杯羹。

這些人性的醜陋,在這個小村莊裡展露無遺。

朱之文這個事情呢。看起來是個偶然,實則一點不偶然。

04

“噴”,只會積攢更多的戾氣

在我們今天生活中,往往是看到別人做這種公益的事情,捐獻的事情,都會有人說風涼話。以至於,現在我們社會上做公益的事情就非常的難。

所有的人都認為你背後抱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誰憑什麼要拿錢做這個事呢,一定是他有什麼目的。

那麼,有沒有目的呢?的確是有。

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做善事、做公益確實是抱有目的。但是,我們一開始不能過分的強調這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至少200年以來,很少有這種公益觀了。

這點和古代不一樣,在古代都會有一些財主修路、修學校、修學堂,然後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給窮人的窗臺上擱點散銀子。

為什麼呢?做善事

做善事說白了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你有錢給人家,是因為你有這個機會給人家,人家也願意接受你這個錢。這樣,你心裡舒服,當然對方也舒服,但是他沒有你舒服。

所以,我們今天要對做公益事的人要有寬容之心。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其實這個錢捐多捐少,捐與不捐都無可指責。當然,公眾是有說話的權利的,你可以說,但不能噴;你可以潑水,但不能潑汙水。

因為我們國家百年來的貧窮讓我們積攢了一種戾氣,這種戾氣就是「 嫉妒文化 」。由於二百年來我們積貧積弱,西方列強依資侵略中國,又由於民國以來長期的內戰,國人積攢下來的這種怨恨又逐漸地很多轉為戾氣,就是心裡不是很高興又說不出來。

由於貧窮,使我們變得心態不好,儘管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這個改觀是不平衡的。社會中,鉅富的出現,有錢階層的出現,以及揮霍階層的出現。會讓很多還生活在比較貧困狀態的人,心裡多了一份恐懼。

我們再看大衣哥的事件,他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由於我們的歷史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形成了很強烈的「 小農意識 」,就是我一畝三分地,我自己園子裡這點菜,我自己消費,所以呢,視野都不夠寬闊。

恨人有,笑人無:大衣哥被噴成了“爛”好人

今天的社會是變化的,變化得超出了我們的預估,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但存在的問題就是,

人與人之間的人情變得非常的淡漠、非常的勢利、缺失了感恩的心。

過去,人家給予一點都知道感恩,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特點。那我們今天呢,好像離這個越來越遠去了。

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對道德的建設加以重視,一點一滴的積累。當你能夠很寬容的,很平和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同樣的去看待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