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教師田花玲


如何調動孩子閱讀名著的積極性,讓孩子走進名著,愛上閱讀。選擇好的方法是關鍵。通過教學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古典名著,我有了一些點滴收穫,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創設懸念,激趣助讀

四大古典名著,片段精彩,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如《草船借箭》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很多懸念,教學中應抓住這些懸念,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不失為一種快捷的閱讀方法。教學時,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1.周瑜為什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2.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借箭?3.諸葛亮和周瑜到底誰聰明?讓這些疑惑懸在學生腦海,從而激起學生急於解開疑團的強烈慾望。疑團解開後,我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拓展,如《三國演義》裡的“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刮骨療毒”等,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還教給了學生閱讀名著舉一反三的方法。

二、品賞語言,走進人物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的外衣。體現著人物性格多方面的特點,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景陽岡》中武松栩栩如生的形象,讓人過目難忘。是因為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教學,如在教學“武松喝酒”這一片段時,我先引導學生根據任務單找出描寫武松語言的句子:“你如何不賣酒給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就有大蟲,我也不怕。”然後讓學生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句子中去細嚼慢品,反覆體會。這樣武松豪爽、倔強、勇敢、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展現在學生眼前。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捕捉契機,以篇帶本

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握好章回體小說的思想內容,單靠教材內有限的章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把“小課堂”與“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讓閱讀的腳步走向課外。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課後及時向學生推薦《水滸傳》這本書,讓學生從一篇課文帶動多個故事,進一步瞭解人物間的關係,全面地認識這些英雄人物,與英雄好漢們交朋友,從而進一步感受《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魅力。

四、成果展示,提升素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閱讀水平提高了,筆下自然就會神采飛揚,自然就會在閱讀作品中盡享讀書的樂趣。讓學生在讀好名著的基礎上,做好讀書小報、讀書卡、寫好讀後感、讀書心得、製作精美書籤……完成後拍成照片分享到班級QQ群、微信群,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做成美篇,讓同學們共同分享。這樣就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春光明媚無限好,正是少年讀書時。讓我們一起遨遊名著,盡享讀書之樂。

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教師田花玲|名著導讀教學點滴談


個人簡介:

田花玲,貟張逸夫小學語文教師。市級優秀輔導教師,區級優秀教師。撰寫的論文《把愛心獻給學生》、《淺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學設計《一隻小鳥》、《和氏獻璧》在各級評選活動中獲獎或發表。參與的多項市、區級課題均已結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