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宇宙是人类最根本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家园。寻觅宇宙形式、发现宇宙形式,是人类的执着追求。关于宇宙,《文子·自然》解释:“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人类从多个方面开启对宇宙形式的探索:一是科学,二是哲学,三是文学艺术。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代的量子理论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凡物皆数”,“数”构成“宇宙的秩序”。阿恩海姆认为:宇宙是“力的结构”、“力”是宇宙的本质。在中国,古人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虚无。虚无是宇宙万象之源泉,万物之归宿。又认为“气是宇宙的基本元素,天人同构,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都是由一种流荡不息的东西”气凝聚化合而成。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易传》提出阴阳学说,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道”演变而来,道是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上述理论或学说,都旨在阐明宇宙的存在状态和规律,表达了宇宙的部分真谛,可认为是“宇宙的形式”。文学与诗,同样在探索宇宙,表达宇宙形式。这里有一个内容惊人相似的例子:《周易》八卦中的八种卦形,即乾、坤、巽、震、艮、兑、坎、离,分别代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这八个卦象,居然与古诗《上邪》中的意象基本重合,全被表现出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如果八卦是对宇宙存在的一种揭示,那么这首《上邪》不也是对宇宙形式的展示吗?不同的是,它更形象,更灵动,更具有美感,更能直击人类的心灵。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通向对宇宙形式的发现和把握。不过,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对于宇宙形式的表达,大都表现为公式、定律、原理等。诗的宇宙形式,则通过美的意象来呈现。诗与科学探索宇宙形式殊途而同归。且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前”与“后”既指空间,又指时间;“天”“地”既指空间,也指时间。天地六合,上下茫茫,登上高台,与天、地更接近,更能在大地之上反观自身,于是更凸显了人的孤独处境。在时空的无限中,诗人是那么的透彻、绝望,诗人的怆然,不纯粹是个人的,已上升为对人类根本处境的感悟,是哲学对人的生存本质的表达。《登幽州台歌》的独特意义在于,在无限的广度、高度,和无可把握的茫茫宇宙时空的永恒绵延之中,提供了一个

“支点”,支撑起弥满天地、永难挣脱的人类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独感和怆然宿命这就是此诗的宇宙形式、生命形式。再看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诗中这些意象有着自在与他在的依存关系。第一句,“人闲”

指日落而息,人因了闲、静,才能感知花的开落。人静花动,人与花互为存在。第二句,“静”“空”是互文关系,夜是静、空的,山也是静、空的。以上两句,可视为“月出”之前的铺垫,突出“闲”“静”“空”的自在状态。第三句,月光惊醒了山鸟,借鸟的惊飞来表达月色的皎洁,惊奇于月的明丽。这个“惊”字,含有惊动、惊讶,甚至惊喜之意。第四句,“春涧”是鸟的驻足处;涧水有声,隐指鸟声如涧声一样美妙。这个世界物物互动,充满生机,是宇宙生命力的表现。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其次,从物象的空间关系看,这个由月树、山、涧构成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延伸性。月、夜、流水、声响,都是无限的;这个空间,又因为“月”的存在,而显示了大宇宙的背景,是宇宙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小系统呼应了大系统。宇宙的存在是生命化的存在,宇宙的运动是静默中的运动。这体现了宇宙精神。全诗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展示了空与实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明与暗的关系、声与色交错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鸟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等,还原了一个原生态的生命小系统,展示了生命有机存在与运动的宇宙图景。再看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这里的生命形式又是什么?诗的首句就展示了严酷的生命环境:“月落”是无边黑暗,黑夜本身就给人带来迷失感与恐惧感。“乌啼”,是因为无处可以栖息,深夜尚且不能安定,这应该跟后面的“霜满天”有关,寒霜满天,冷气逼人,生命岂能安生?果然,“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幅生命被严重压抑的状态:江枫的红已被夜色遮掩,渔灯(渔火)只是微微透出一点亮色,表明生命尚存。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里可不仅仅在指示地点和方位,而是将“姑苏城”“寒山寺”二者构成对比:一是尘世的世界,肉体和灵魂睡着;一是脱离红尘的佛界,一切都醒着。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一是低处,一是高处(精神)。“寒山”本是人名,“寒”却有“高”“思索”之意。(如“广寒宫”;苏轼高处不胜寒”等),突出精神之高。这句诗非常关键,为下文作了铺垫。第四句,“夜半”意味临界、转折、希望、新生。“到”指客船到达码头,也指钟声到达客船。总之,“钟声”“客”(羁旅者、漂泊者)对接,羁旅者身心沐浴在钟声里,获得了神奇的暗示。旅者夜半才到,内心自然有着寻找归宿的迫切需要。加之首句所述黑夜霜天大环境对生命的严峻压迫,此种需要更甚。而“钟声”的出场正当其时,给困境中的生命带来某种抚慰和召唤。那是佛的召唤,也是灵魂的自我召唤。所以这首诗是用宗教的方法解决“在路上”

的人的精神归宿,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所谓宇宙形式,是指宇宙万物与宇宙生命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存在与运动的形态与方式。诗中的宇宙形式,是借助意象将时空结构转化为意义结构的艺术审美形态。其特点一是离不开感性意象;二是时空结构转化成为意义结构;三是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审美形态,自身灵动有机,独具生命。这里所说的

“形式”,指其结构简略,其内容可以复制、替换,正如数学、物理中的公式与定律一样,可以反复运算、永远有效。宇宙形式是具有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的一种存在,是自然形态与生命结构的统一、物理形式与心理形式的统一、可视性与想象性的统一。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

宇宙是无限的、多层次的,宇宙形式也具有宏观中观、微观的无限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以多种角度多个侧面,揭示宇宙本相、真谛、规律、规则。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即为生命形式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为什么上面所举的作品都能万古流传,常读而常新?这与人的心理结构实乃宇宙所造所赐有关。人是宇宙的产物,人的心理结构与宇宙形式同构对应,人与宇宙万物全息相通。当你阅读那些表达宇宙形式的诗作时,其审美内涵、审美结构早被你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接受了,被同化顺应然而你的显意识却不一定明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只觉得此诗写得好,却不知其好在何处。这就是宇宙形式的作品震撼人心而又不明就里的原因所在!

我是“钱多多爸爸”,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