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歐洲的騎行文化有多濃厚,有關注自行車賽事&去過歐洲旅遊都能感受到。為什麼自行車在歐洲有這麼廣泛的群眾基礎,80年代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車,被老外稱為“自行車王國”,可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對自行車還是通勤&菜車階段?真相就在1百多年前……

1885年(清光緒11年),第一款現代類型的自行車出現在英國,3年後,自行車開始採用充氣輪胎,於是自行車進入了第一個黃金年代。

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圖中自行車即為第一款現代自行車

1895年(甲午戰爭),英國一年生產80萬輛自行車,當年倫敦舉行的斯坦利自行車展(Stanley bicycle show)上有200多家公司展示了3000多型號的自行車。也就是這19世紀最後十年,自行車開始大量取代馬,成為上百萬人的日常交通工具。更關鍵的是,這「馬」便宜多了,1890年一輛自行車價格相當於工人半年工資,而到了1895年,價格就變成了幾個星期的工資了。

而在自行車的大量普及下,那些天天騎車上班的工人自發組建了俱樂部以及各種文化社團,在週末的時候以俱樂部的形式騎車同遊。與此同時,各種業餘和專業的自行車賽事遍地開花。比如列日-巴斯通-列日賽(1892)、巴黎-魯貝(1896),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

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歷史悠久的北方地獄——巴黎魯貝比賽

各種傳奇運動員、記錄也隨著比賽的出現而湧現,雖然和現在相比,可能並不算出色,但是在100多年前,卻結結實實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體育巨星——亞瑟·齊默爾曼,他是超過1000場自行車比賽冠軍的得主;比如1893年的當時車手們的最快時速已經可以超過60km/h;1891年24小時不間斷騎行的紀錄是577公里……

自行車的出現和普及,除了帶來一系列令人驚歎的比賽和紀錄外,帶來更深遠的影響還在於打破了當時社會上各種障礙和限制,被當時歐美精英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無數作家、詩人、乃至運動領袖都為其背書……

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1895年前後,自行車潮流風靡歐美

1、打破了地域限制。自行車取代了馬,大量普及之下讓普通人能去到更遠的地方,增加了人口流動性。

2、打破了年齡限制。無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能享受自行車帶來的便利與快感。

3、打破了僵化的階級屏障。自行車是如此風靡,以往界定不同階層的服飾、風俗、規矩全都不復存在,騎上車時只剩下車手一個身份。

4、促進了兩性平等、婦女解放。女性也能像女性一樣騎車、一樣環球世界,這給了當時女性自由和自信的感覺。

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1894年,安妮·倫敦德里小姐環遊世界

在100年多年前,地域限制、性別歧視、階級屏障等種種問題都因為現代自行車的出現而被打破,引領著人們追尋著各種自由。換句話說,自行車在西方社會生活中並不僅僅是扮演著交通工具的角色,在當時更是扮演著自由使者的角色,所以歐洲的騎行氛圍才會如此濃郁。


《自行車·自由之輪》羅伯特·佩恩著,邱宏萍譯

為什麼歐洲的自行車文化會這麼濃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