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这项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的生活不再“哭泣”

01 打不过,就跑啊

前天晚上我在追综艺节目《奔跑吧》,因为时间有点晚了,老公早已带儿子洗漱完毕上床准备睡觉了。

我因为看节目正在兴头上,早把按时睡觉的约定抛诸脑后。屋里那爷俩儿等了半天也不见我过去,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吆喝:到点啦,该睡觉啦,赶紧过来睡觉啊。

看我还没有要睡的意思,儿子溜溜的从屋里跑过来,站在电视机旁边对我说:“妈妈,该睡觉了哦”。

我看着他俏皮的小脸儿对他说:“小乖乖先去睡觉哦,妈妈一会儿就去”。

我完全没有看出来儿子竟然边说话边挪着他的小脚丫,直到离电视越来越近。而我还在因为跟他说话错过了撕名牌决定胜负的最终环节,准备拿起遥控器往后倒一下。

当我拿起遥控器时,我已经猜到了儿子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因为,他正眯着眼睛,捣蛋似的冲着我笑,一只小手小心翼翼的伸向电视机按钮。

我赶紧起身说到:不要啊!

说时急那时快,啪,电视被关掉了……

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只感觉又气又乐。

儿子早已跑回屋里逃之夭夭了,只听见哈哈大笑的声音。原来,这都是那爷俩儿的计策啊。

我回到屋里后,老公对我说:儿子会打酱油了。我笑着说:不但会打酱油,还知道做坏事就溜之大吉呢。

对于儿子这样的行为,我感到一丝安慰。要知道,遇到强劲对手,打不过就跑,可是我教给他保护自己的方法呢!

孩子学会这项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的生活不再“哭泣”

02 沉默的结果是任人欺

儿子因为保姆带过一段时间的原因,性格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懦弱。

有一次我带着他去公园里玩,他开开心心的拿着心爱的小铲车在玩沙子。一个小哥哥看见儿子手里的铲车特别喜欢,就走过来向他借着玩会儿,儿子心里诸多不愿意,但他不敢反抗,也没有意识去争取、去讨回,只能沉默的站在那里,看着别人拿走他手里的玩具。

孩子,你的沉默让你失去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你的沉默正在一点一点的剥夺自己的权益

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看到小朋友们相处的还挺融洽,就准备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

不一会就听到哇哇大哭的声音,我扭头一看,儿子和朋友家的孩子正因为抢夺一个玩具打了起来。

儿子因为两只小手牢牢的抓着玩具不被抢走,被朋友家的孩子打了头、还掐着脸,儿子竟没有任何的回击,任由自己的脸被掐,头被打,站在那里哇哇大哭。

孩子,虽然你有了反抗的思想,但是你被打时的沉默导致了你又一次的挨打,你的沉默正在助长别人的气焰,削弱你的勇气

朋友问我:你家孩子怎么不知道还手呢?

是呀,我们时常教导孩子要有礼貌、要懂得分享、要谦让他人,却唯独没有教他遇到不愿意的事情要勇敢说不,遇到欺负自己的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学会这项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的生活不再“哭泣”

03 失控的结果是猖狂至极

因为孩子的过分沉默,我这个母亲的心被扎得痛彻心扉,决心要彻底改变现状。

于是,我发动全家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给孩子灌输我要勇敢,我是最棒的,我可以保护自己的玩具,保护自己不被欺负的思想。

有时还现场教学,比如在跟姐姐妹妹玩耍时,就让儿子时不时的去欺负下她们,当矛盾被激起,我立刻过去告诉儿子,不可以哭泣要勇敢,大胆的去抢回你的东西,抢不回来就想办法去要,动手去打也没关系。

虽然这样的教法得到亲爹亲妈的批评和指责,但是为了儿子能够强大起来,我也是拼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真的不可取。

经过一段时间,儿子确实勇敢、坚强起来了,但是,过劲儿了。

因为儿子太猖狂,稍不如意就动手,而且力度太大。亲哥就告诉我说:这种情况应该考虑给孩子买保险,防止万一把别的小朋友打坏时,对方家长不依不饶的要求赔偿。还给我讲了

自家孩子没教养,别人的父母帮你教训的事情。

回击力度过大,容易把别的小朋友打坏,一味地欺负别人,也会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这样失控的行为,必定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带来极大的影响。

孩子学会这项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的生活不再“哭泣”

04 这样引导才是王道

孩子的天性都是纯真善良的,偶尔的沉默和失控也许是他们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探索。

随着儿子的长大,沉默和失控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活脱脱是个小机灵鬼。

奶奶常说:孩子都是猫一阵儿,狗一阵儿。我想,只要正确的引导,都会成长为一个勇敢、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但是如何保护自己,仍是他们一生都要学的必修课。

第一、 沉默不是金

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子来说,沉默真的不是值得引导的行为,而大胆的说出心里话才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维护自己权益,保护好自己物品是我们的职责,沉默是懦弱的表现,而适当的示强才能帮助我们化解危机。

遇到问题时,不要怕,沉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终止战争的正确方法。

第二、失控不可取

这里说的失控,是孩子行为上的不可控行为。

有句老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果孩子太过霸道,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那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他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做行为上的失控者。

发生矛盾时,动手打人只会恶化彼此的关系,而高情商的孩子拒绝蛮干,转移思路另寻他法、不屑与你战斗才是他们的智慧所在。

第三、打不过就跑才是王道

孩子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是他们必须学会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毛泽东曾说:打仗没有什么技巧,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其实就是在教会我们,虽然“打”是目的,但是“跑”也是一种手段。我们在遇到强劲的对手时,要避免硬碰硬,机智化解才能保护自己,打不过就跑呗。

愿所有的小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学会这项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的生活不再“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