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夜話丨青春戰疫,華師青年在行動

桂子山夜話丨青春戰疫,華師青年在行動

播音:高峰 劉茜婭

無法在桂子山見面的日子裡,我們與你相約在此,真誠相約每一天。這裡是華廣之聲桂子山夜話特別節目,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高峰 劉茜婭,疫情心連心,我們以聲音相約,以心靈相融,難熬的日子裡,有我們陪著你。

今年是五四運動第一百零一週年,我們回望歷史,有無數青年的熱血擔當,棄文從武是家國擔當,振興實業是民族擔當,而往昔的戰場已經清明,如今的疫情烽煙卻還未盡散,但代代青年傳承這份擔當的精神,我們就有了平凡人物的感動中國,也有了大隱隱於市的無名英雄。

時間回溯到武漢封城,除夕夜萬家團圓,那一晚春晚抗疫詩朗誦和醫療隊啟程奔赴武漢的熱搜,一起高居不下,中國人從來都是不僅小家圓,更有一份大的家國心,醫療隊在生命線上飛馳,普通人就在背後助推。一百天前的那個大年三十,不平常也不平凡,有多少人在這個夜晚緊鑼密鼓為武漢尋找一線生機,又有多少人不眠不休拉回在生死線徘徊的心跳,我們無法計數,所以

只能心懷感恩,銘記英雄,也感懷每一份向武漢匯聚的愛。

張姚爍辰是我校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17級的一名本科生,翻看他在武漢封城前後幾天的朋友圈,有一條是他在諮詢防病毒口罩的類型,因為他想親身去武漢。這想必是不能如願,但這個年輕人沒有放棄,他的團隊,就是從大年三十晚上的這一念之間開始的,起初他只是想動員募捐,用他在朋友圈裡的話來說,是“騷擾了無數人”,但額度只是達到了“應該不少於五百元”,還有幫忙捐贈的四百盒N95口罩。

但他擁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和朋友,也有許多紮根在武漢本地的老師給予幫助,大家都很關注,也都很熱心。所以第二天,募捐的數字很快就上升到了一萬兩千餘元,他們還聯繫到2萬隻口罩的貨源。這一天是大年初二,組建團隊的第三天,他的前兩個群都已經加滿了,他開始著手籌建第三個志願服務群。

” “

陳菲是張姚爍辰的老師,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名國際時事評論員,大年三十這一天,他還在武漢,這時候在街頭開車行駛,已經不會再有堵車這種俗世的煩惱,而這背後意味著什麼,他很清楚,也很敏感,從專業角度來說,彷彿已經能看到中國正處在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而單純對於一個生活在武漢的普通人來說,這只是一座生了病的需要他照料的城市。

陳菲的家人也在這裡,為了他們,他會義無反顧。而當他們看見一支支醫療車隊,在除夕夜駛進這座已經封閉的城市時,這感覺就像黑夜裡的一線星河,一往無前地去刺破暗沉無名的危機,光亮起的地方,照亮的不僅是一家一戶,而是千家萬戶。陳菲的家人在這裡,別人的家人也在這裡,這給了他更多義無反顧的力量。

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他們,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戰疫故事。

01

首先要向你和你的團隊道一聲感謝,在武漢物資最艱難的時候,選擇去為她盡一份力量,我想當時很多同學肯定也是非常想做一份貢獻的,但大多數都找不到可以去做志願的途徑,那我們也有點好奇你們是出於什麼契機,建立了這個小隊,並開始為武漢搜尋物資呢?

張姚爍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華師的大學生,武漢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萌生建立一支志願服務隊去援助武漢的想法,是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的。就像我們都知道很多互聯網平臺會在春節期間派發紅包,少則五六億,多則數十億,那麼這些錢或許分到我們每個人手上只有幾元,但是在被瓜分前,確實是一筆很大的資金。那麼我想積少成多的結果,對於疫情防控也是很有幫助的,但當時我只是發了一些朋友圈和說說,

希望能動員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同學,把自己的力量貢獻出來,去捐錢捐物,援助武漢的疫情防控

很多同學和朋友看到了我發的消息之後,都有類似的想法,因此從大年初一,也就是從2020年的1月25號開始,我召集學院幾位學弟學妹一起組建了“援助武漢動員群”,一共建了三個群,總人數是600多人,致力於動員同學貢獻力量,幫助對接物資、物流和款項。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02

物質搜尋的過程是怎麼運作的呢?可以大致講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你們主要所擔任的工作嗎?

張姚爍辰

我們的初衷是動員身邊的同學朋友家人,通過官方正規渠道,為武漢捐款捐物,我們並不接受捐贈,只鼓勵大家去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從而為武漢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隨著成員的擴大,很多關於武漢物資供需的信息在群中流傳,因此我們也開始進行信息收集、整理、核實和聯繫的工作。

比如,在疫情期間,我們核實了一個願意銷售20000個口罩廠家,並且與7家武漢市內的醫院聯繫瞭解需求情況,但由於醫院當時只能接受捐贈不接受購買,我們又幫忙聯繫了武大北京校友會,爭取到了資金,並獲得物流支持的承諾。經過多次溝通,該廠家最終以一半的價格進行半價捐贈。

我們還核實了光谷三院醫生缺少餐食的信息,並且幫忙聯繫願意提供餐食的餐館。我們還聯繫到了安徽工程大學的兩萬多元的募捐,雖然最終並沒有幫他們找到合適的貨源,但是也為他們獲得信息提供了幫助。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然也有很多虛假信息,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但是我們認為即便有一點力量,也有意義。

03

你們都有一個團隊,也是一群人在為了這一件事去努力、去奮鬥,我想眾人拾柴火焰高,到最後也是取得了一些自己都沒想到的成績,那在這段為武漢奮戰的期間裡,發生過的特別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張姚爍辰

我們志願隊在組建之初,很多同學還處於一種居家隔離的狀態,大家從武漢回到家鄉,很有可能會受到一些偏見和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我們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沒有任何一位團隊成員因此而抱怨,甚至經常是夾著體溫計,還在幫忙打電話,核查捐助物資的來源和物流信息。

雖然不能夠像家就在武漢的同學們一樣,在一線戰鬥,為需要的人提供服務,但是我覺得我們團隊發揮的核實信息,聯繫貨源、資金和物流,發佈正確消息,動員大家援助武漢的作用也是很有意義的。

陳菲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很多人不在武漢,但他們對武漢實施了很有愛心的一些行動。大家也記得在武漢剛剛封城的時候,前期的準備工作還不是特別到位,這時有很多熱心人士組成了志願者服務群,去幫助武漢度過這段時期。

就像當天,我和來自湖北衛視、《環球時報》、華僑大學、中國社科院等不同單位和學校的朋友們,一起成立了“藍天白雲服務湖北志願群”,我們這個志願者服務群的初衷就是,

在一開始信息沒有理順的情況下,幫助進行資源之間的對接

比如,有單位把物資捐到武漢來了,不知道給誰合適。這時就通過我們直接去聯繫相關單位,去了解物資是否可靠,同時也聯繫對方接收單位,看這些單位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的物資,再把物資對接到特別需要的醫院去。當然後續,從全局來看,整體的情況是越來越能夠理順了。

另外一個方面,是有很多各種各樣與疫情相關的消息,這些消息最後有一些被證實是真的,但也有些是假的,所以我們這個群也幫助來鑑別真偽消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對接和闢謠的服務群,像很多已經在各大網站被闢謠的信息,其中一些也是來自於我們這個群的貢獻。

現在隨著疫情的好轉,已經是到了防輸入的階段,這個時候,想想我們當初在困難時期做的工作,雖然是微不足道,但感覺還是很有意義。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04

網上常常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其實想想是改革開放後只有70、80兩代前輩作榜樣,對比堅韌拼搏的那兩代,已經開始生活在蜜罐裡的他們就顯得嬌氣了起來,但這場疫情作為一場青年人的大考,您作為老師,覺得這些孩子有沒有成長為您期望的樣子呢,還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嗎?

陳菲

在我們本校學生的志願服務隊裡面,有很多都是90後、00後,現在有這個說法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其實我作為一個80後的老師,當時我們也被叫做垮掉的一代,但我們現在發現,我們和他們都沒有垮掉,而且我越來越覺得90後、95後、00後都格外的優秀。

我看到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些年輕人就成立了很多個志願服務群,幫助對接資源、闢謠、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雖然很多同學並不在武漢,也沒有辦法在武漢實地做志願者來抗擊疫情。他們不可能下沉到武漢的社區,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老家,做了非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這些工作,並不是由老師或者學校來引導,有很多志願群是他們自發組織的。

比如說,我作為個人去加入到學生的志願群,也和他們一樣,是群裡的普通一員。而且他們這些自發性的群,也往往很有組織性、正義感,並且特別有愛心。拿國際政治一個普通的自然班舉例,一個班裡就有很多同學都加入了這種組織,所以我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是非常感動的。

訪談嘉賓

陳菲

國際關係專家,著名國際時事評論員。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後,國際政治博士。兼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學院副教授。時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曾在中宣部第一期國際新聞評論員培訓班接受培訓,並在《國際先驅導報》、《環球時報》(英文版)、湖北衛視等多家媒體擔任特約評論員。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張姚爍辰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17級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預備黨員,援助武漢動員志願群負責人,曾任學院團委副書記。

終於走到今天,從封城到解封,是驚心動魄的三個月,懸著的心似乎稍微落下來一點。張姚爍辰也說,在武漢得到廣泛關注之後,物資就沒那麼缺了,大部分都由國家去調配和對接。在他的手機裡,群消息不再閃爍了,群成員也不再活躍了,但這些沉寂才是武漢得救的訊號。

他還說,群一直在。而可能正是因為這種承諾,正是因為像陳菲和張姚爍辰團隊這樣的存在,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像他們一樣的青年,隨時準備去守衛武漢,所以這些志願群才紛紛沉寂了下來。當只有一個人去抗敵時,獨木難支,而當全民皆兵時,便綽綽有餘了。

中國的青年,在舊世紀肩負國運,拋頭顱灑熱血,錚錚鐵骨扛起新中國的未來;中國的青年,在新世紀不畏艱難,勤讀書敢為先,奮發向上勇於擔當新時代的重任。一百零一年,百年前的第一年,我們的青年誓死守衛國線;百年後的第一年,我們的青年守住疫情防線,決不墜前輩英名。

總有一個地方,是你心中第二個家鄉,總有一個地方,是你熟悉記憶下惦念的遠方。我們以聲音相約此刻,盼桂子花開時,“華中師範大學廣播臺,真誠相約每一天”。感謝大家收聽今晚的桂子山夜話,我們下期見~

▷來了!華中師範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複試分數線公佈

▷關注!教師資格考試推遲,高校畢業生可先上崗、再考證!

▷@華師人 今天,“疫”起讀書!

▷請注意!又一波考試取消,全額退費!

▷對口幫扶牟定:倒排時間 掛圖作戰 盡銳出擊丨華師扶貧故事

華中師大宣傳部輿情與新媒體中心

策劃:宋昊謙

文字:宋昊謙

播音:高峰 劉茜婭

審校:宋漢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桂子山夜话丨青春战疫,华师青年在行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華中師範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