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中美5G之外的通信新战场

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日前成功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这是该公司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计划的又一重要步骤。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公司将在3个月内开始对“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启动内部测试,在6个月内对这一服务启动公开测试。

马斯克当地时间4月23日发布的推文表示,“从高纬度开始,内部测试将在3个月内开始,公共测试将在6个月内开始。”

卫星互联网:中美5G之外的通信新战场


他没有透露测试计划将在哪些地点开展,不过,马斯克曾表示SpaceX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今年将首先在北美推出。

SpaceX首批v0.9版60颗“星链”卫星于2019年5月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首批v1.0版60颗星链卫星在那之后不久也设计成功,并在2019年11月发射成功。在随后的5个月中,SpaceX完成了6批v1.0版“星链”卫星发射。截至目前,SpaceX已经发射422颗卫星,其中在轨运行有360颗“星链”卫星。这发射的422颗卫星中,其中415颗仍在运行,其余的已在过去几个月中脱离轨道。

卫星互联网:中美5G之外的通信新战场


SpaceX的“星链”项目最终目的是,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从深冬北极到澳大利亚内陆中部——这些地方的消费者截止目前基本上还得不到充分的互联网服务。最终,SpaceX的“星链”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可能会达到4万颗,满足数以千万计或数亿计消费者的需求。

不得不说人类的进步真的是靠小部分人推动,这马斯克的野心能不能实现还不知道,但卫星互联网的出现还是直接挑战了一部分5G的地位。

在喜马拉雅山上建基站难,卫星互联网可以解决。深山老林建基站收益低,卫星互联网可以解决。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5G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恰恰卫星互联网可以解决。光从空间结构可以想象,5G主打地面,地面建一个一个通信站,电缆一米一米铺。而卫星主打空中。海陆空要全面发展,看来国内仅5G发展的领先是不够的。

卫星互联网:中美5G之外的通信新战场


因此,卫星互联网加入中国新基建队伍。在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也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简称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名正言顺地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起,成为“新基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当前,我国的卫星技术略落后于美国,但仍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2019年中国航天全年运载火箭34次,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发射版图中再次排名第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表示,2020年宇航的发射任务仍旧是高强密度,有望突破40次,发射多达60余颗航天器,达到历史新高。

4月4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如期抵达西昌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最后冲刺阶段工作,这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计划于5月份发射。届时,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将全部发射完成,

标志着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三个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全球组网、北斗全球系统的全面建成。根据初步计算,今年我国北斗系统及应用规模超3400亿-3500亿元,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20%左右的增长。尽管在卫星互联网这个赛道中,相比于美国的建设进度,中国落后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但目前两国仍然同处于第一梯队。

央企集团方面,早在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就分别提出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这两项工程均在2018年底发射了自己的首颗验证卫星。

鸿雁星座计划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计划组成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科技下属的上市公司中国卫通,作为一家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

除了这些“国家队”之外,同样发力的还有民营航天公司。

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成功发射其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该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九天微星则计划用72颗卫星,构建低轨物联网星座。按照计划,九天微星的物联网卫星星座,将在2022年前完成部署。

而汽车企业吉利科技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也着手招聘火箭工程师,预备涉足火箭领域。并得到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的证实。

虽然我国对商业卫星产业规划及低轨小卫星组网技术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国企和民营卫星星座计划整体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多点位的格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步晚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