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線上開,也是因疫制宜|新京報社論

多地推出線上“兩會”,是平衡疫情防控需要,對會議形式因地制宜、因時應變的創新。

地方“两会”线上开,也是因疫制宜|新京报社论

地方利用技術手段嘗試線上“兩會”,無疑是把疫情風險降到了最低。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按照往年慣例,我國市縣“兩會”一般在每年一二月份召開,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地方“兩會”被推遲。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山西忻州、臨汾、長治、呂梁等多地,在確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陸續採用“主會場+分會場”視頻連線的方式在線上召開“兩會”。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聚集性活動仍不可大意。一些未在春節前召開的市縣“兩會”到底何時開、如何開,確實是一個需要審慎評估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山西多地推出線上“兩會”,是平衡疫情防控需要,對會議形式因地制宜、因時應變的創新。與此同時,線上會議越來越多,也是對5G等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測試和演練。

地方“兩會”,主要是回顧總結上一年工作、部署安排新一年工作,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當下仍要考慮疫情防控的因素,但由於其重要性,也不宜無限推遲。綜合權衡下,在此之際嘗試採取線上模式召開“兩會”,其實是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又確保會議效果,加快社會經濟恢復步伐的理想選擇,也可以說是疫情所“催生”出的一種會議新形式。

防疫特殊時期,一些地方“兩會”由線下變為線上的形式創新,在當下其實並不顯得突兀。一方面,疫情期間,從中央到地方,不少新聞發佈會都是採取線上模式,技術基礎和社會各方面的接受度此前都有過鋪墊。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之下,社會方方面面的“慣例”都在被重新審視和調整,地方“兩會”能夠因地制宜、因時而變,也未嘗不是各地方政府應變能力和觀念開放的表現。

事實上,多地開始線上“兩會”模式,不僅是在會議形式上的創新,當此之時,這也是向社會發出提醒信號: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雖然繼續鞏固,但還不能完全掉以輕心,該有的防控依然不能少。以此而言,線上“兩會”有其明顯的現實示範價值。比如,浙江方面也表示,省內各設區市“兩會”也將優化會議安排,探索視頻會議、分會場等形式減少聚集,以適應疫情防控需要。

而一些地方試水線上“兩會”,也在另一層面發揮著對相關應用技術的測試作用。當前,5G等新技術應用創新及相關的新基礎設施建設,處於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地方政府藉助新技術開展線上“兩會”,其實相當於以用戶姿態,主動擁抱、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其對新技術的應用發展有著相當的激勵作用。

當然,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地方線上“兩會”的效果到底怎樣,與傳統的線下會議相比,又有哪些相對的優勢和不足,這些目前都尚處於探索之中。換言之,各地的“兩會”是否都需要在線上開,還是需要綜合技術基礎,以及地方的疫情防控形勢而定,也不宜一概而論。而線上與線下,也無關形式高下之分,評價地方“兩會”的關鍵指標,還是會議質量與效果。

“六保”不是撒胡椒麵,小微企業和困難人群是政策重點|新京報專欄

實現“六保”:政府要“送福利”也要“給空間”|新京報專欄

從“六穩”到“六保”,凸顯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 | 新京報快評

“保糧食安全”:不在糧庫在產能|新京報專欄

保就業關鍵在保住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新京報快評

保市場主體關鍵在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