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從烽火狼煙到如今的電話微信,從八百里加急到如今的電視電報。從中可以看出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來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日行八百里”到如今的“日行上萬裡”雖然信息的內容在不斷變化,但是信息的本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信息的載體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遞軍情狼煙的“煙”再到八百里加急的“馬”,再到如今的互聯網,信息正朝著更快更準更全面的方向發展著。

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烽火狼煙

每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都有它出現的意義和價值,舊的事物終將會被新的事物所代替。但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會順理成章的將舊的事物取而代之。甚至還有可能被貼上“不忠不孝”的標籤。清末大臣李鴻章就是這件事情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清末朝廷中湧現出一批打著“師夷長技以制夷”旗號的官員們,他們一心想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增強國力。但卻在一件事上與“保守派”站在了同一立場,那就是在中國架設電報網。當時的保守派大臣普遍認為鐵路電線都是有害之物。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中甚至還有晚清名臣曾國藩,他認為修鐵路設電報都有害於民,不但不同意外國人拉線修鐵路還不允許中國商人幹這些。可就在這時李鴻章大人去從中看出了“機會”。但孤掌難鳴,儘管當時李鴻章的官職比較高,但他的意見卻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因此修鐵路架設電線一事便被擱置了。

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李鴻章

1874年日本對臺灣發動了侵略戰爭,帶兵增援臺灣的大臣在戰爭中真切的感受到了“兵貴神速”的重要性。但是要想達到“兵貴神速”的目的就必須保證信息傳遞的快速與準確。這時的李鴻章因瞭解到了外商在海上架線通電報多帶來的便利,便開始上書朝廷,要求架設一根從內陸沿海到臺灣的電報線路用來完成軍事上的上傳下達。雖然前方戰事吃緊,但是當時朝堂之上的保守派卻仍然認為電報是外來之物。而且它的架設會破壞所謂的“風水”,背叛祖宗傳統。這樣一來就是“不孝”了,不孝也同時是不忠。我們飽讀聖賢書怎麼能成為不孝不忠如此罪孽深重的人呢?所以臺灣架設電報線路一事就因此沒有達成。

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電報機

直到1879年李鴻章做的一次實驗才讓電報在中國的“命運”真正發生了轉變。他在沿海炮臺和天津之間架設了一根試驗性的電報線路,而且試驗效果很好。之後他便興高采烈的將此事奏報給了朝廷希望能夠得到朝廷的支持。1880年的一件事更是將電報的有時體現的淋漓盡致。當時中俄雙方正在為伊犁問題在俄國的彼德堡進行談判,談判現場的中國代表曾紀澤從俄國發出的電報傳達到上海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是將電報從上海送到北京最快也要一週的時間,而且還要保證這一路不能發生任何意外。同時這還是採用當時國內最快的海運方式,如果是用傳統的驛站進行傳遞的話則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等消息傳到京城恐怕俄國那邊的談判會都開完了,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

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八百里加急

晚清朝廷經過幾次電報的“洗禮”總算是下了在國內架設電報的決定。朝廷也不管什麼“不忠不孝”之說了。收到命令的李鴻章開心極了,於是便馬上開始為架設電報線路“籌錢”。因為電報架設的初期主要是為軍事服務的,於是李鴻章便從軍餉之中撥出了架設電報的資金,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為此他還為架設電報網開啟了“招商模式”,以官方監督商戶辦理的方式開啟了整個業務。而為了不讓先進的技術一直握在外國人的手中,李鴻章還特意興辦了電報學堂,為日後電報電訊行業不斷的輸送專業人才。從這方面來看李鴻章考慮事情還是挺全面的。

李鴻章想架設電報,卻被保守派說是不忠不孝,一次實驗後達成願望

天津電報學堂

現如今雖然電報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它在別的領域依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終有一天我們所認為先進的電話微信也會被更為先進的技術所代替。我們從來不缺發現新鮮事物的能力,但是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我們仍需努力。在優秀的事物面前我們要勇於承認自身的不足與缺陷。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促使我們不斷地去鑽研去進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走的更遠。當然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也不一定全是糟粕,傳承精華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做的。但是在傳承精華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向前看,也要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吸收養分”,只有這樣你才能爬得更高走的更遠。由此可見清朝的滅亡跟晚清政府一開始的愚昧無知和不思進取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