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炎黃千年的歷史我們都自稱龍的傳人,以神龍為圖騰。然而在三千多年以前的荊楚大地,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信奉著另外一種神獸圖騰——鳳凰。這就是我們後世稱為佔地千里,帶甲百萬,音樂繪畫,無一不精的古楚國。

它一度和同時期的古希臘同時成為中西方的兩顆明珠。那麼作為屈原口中“帝高陽之苗裔”的正統炎黃子孫,為什麼不是信仰中原文化中的神龍,而是信仰主管烈火,象徵君子的神獸鳳凰呢?鳳凰,也被叫做火鳥,丹鳥,有烈火、光明的象徵。楚人崇拜鳳凰,更不如說他們是崇拜烈火,一種執拗的烈火崇拜。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古楚國遼闊疆域

一、火是楚人的先祖信仰

古楚人認為其先祖祝融是鳳凰的化身。很多人經常認為祝融是神話裡的火神,更有一部分人認為祝融是盤古開天闢地血脈一分為十二的主掌火的祖巫。事實上,楚人的先祖祝融是早期上古部落中的一種掌管火的官職,也被稱為“火師”、“火正”。《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說:“火正曰祝融”,而《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正。”這也佐證了上古時期有一個火正的官位,主要負責掌管火,也把他稱作祝融。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火神祝融畫像

《楚世家》中記載:“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楚國王族羋姓,是陸終的六子季連的後人,陸終的父親吳回也就是高陽帝顓頊的重孫子,也是重黎的弟弟。重黎在帝嚳時期擔任火正一職,因功績卓著被賜予了祝融的稱號。後來有共工氏發動內亂,帝嚳命令重黎剿滅叛亂,但因未盡全功,重黎被帝嚳在庚寅日殺死,讓其弟弟吳回擔任火正。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楚人對於他們宗祖的認知——流淌著中原血統的帝皇貴胄,掌握火為部落做出卓越貢獻的祝融後裔。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後世家族祠堂

長期以來,中國固有的信仰崇拜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叫尊祖。《禮記》:“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意思是人道都是親近自己的親人,所以尊敬祖先,敬重祖宗。我們很多地方修建祖祠、家譜,還有普通人在寒食節、冬至日燒紙焚香其實都是尊祖文化的一種蔓延。可以說,尊祖是華夏人對於生命的尊重和對於先祖養育自身的一種價值認同,也因此尊祖成為了華夏文化的固有成分。所以,三千多年前的楚人一樣敬重他們的先祖祝融以及祝融的象徵烈火,他們崇拜烈火其實也就是紀念他們的偉大的先祖重黎、吳回。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火神祝融畫像

二、火是楚人開闢楚地的精神寄託

商王朝時期,吳回的後裔已經先後沒落。因為楚國先祖和當時的殷商不屬於同一個血系,在商時期備受各部落的冷落打壓。楚國的先祖被敵對勢力一路驅趕,跋山涉水,數百年間不斷南遷,直到楚人來到江漢大地荊門地區,也就是當時的蠻夷地區才正式開闢了居住地。《左傳》中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就是說這個時期楚人開闢居住地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同時經歷了數百年的驅逐和否認,楚人的內心就像濃濃黑夜,急需要一縷火光一絲的希望。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商王畫像

軍事上,他們被當時的中央政權商王朝不斷驅趕,多位商王都曾率軍征伐楚人。武丁更是帶軍討伐荊楚,一路俘虜眾多楚兵。《詩經·商頌·殷武》中記載“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猱入其阻,哀荊之旅,有截其所,海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詩經》中《頌》是用在祭祀中舞曲文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祭祀這個莊嚴的過程中,商王朝一定表達了其最正式的政治態度和最得意的歷史功績。而這首頌所表達的政治觀點就是楚,南方小國,要像其他小國部落一樣,對中央政權恭恭敬敬,定期朝拜貢奉,不然就是大軍壓境的伺候。軍事上的失利引發了政治地位的危機,不斷的被殺戮,不斷的朝貢更是讓楚人開發荊楚之地變得困難,生活也是更加的艱難。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艱難遷徙的古楚人

在文化上,由於數百年間不斷南遷,到達荊門之後又和當地的巴人一起生產生活,楚人的生活習慣、語言等已經發生了變化。按照當時對文化習俗的劃分,楚人被中原地區的部族蔑稱為蠻夷,這在楚人心目中劃了深深的一刀。就像明明是一個大戶家庭弟兄幾個,偏偏其他弟兄說自己不是他們家的,不但不是他們家的,而且還是隔壁的傻子乞丐家的,楚人是深刻痛覺這一點的。這也是後來無論是屈原還是楚王室都在不斷的強調他們是“帝高陽之苗裔”。軍事上、經濟上、文化上,楚人都處於當時的至暗時刻,這個時候他們只能緊緊的抓住心中的那團火,那是祝融之火,是光明之火,更將是他們偉大的先祖祝融引領他們戰勝黑暗的希望之火。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鬻熊畫像

這團火直到西周文王時代,楚人首領鬻熊輔助文王反商,才得到初步改善。到了周成王時期,鬻熊的後代熊繹才被分封為子男爵位,獲得了中原王朝的認可。所以火的精神就是貫穿在楚人血脈裡的抗爭、奮鬥的精神。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幽深的原始森林,由此可知古楚人的艱難

三、火是楚人生產生活最密切的需要

楚人一路來到來到江漢平原,與他們更早的先祖生活的中原不同,這裡越過秦嶺淮河一線,屬於現代意義上的南方,亞熱帶季風氣候,時常有連綿不斷的梅雨或暴雨天氣,常年降水維持在1500mm以上。對於講究美的楚人來說,祖宗留給他們的火將是他們保持乾爽的服章之美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三千多年前的江漢之地,還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驅趕野獸,砍伐樹木,開墾田地,這個時代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初期農業時代。避雨驅寒需要火,篳路藍縷的他們艱難的開拓著廣闊的江漢平原,與猛獸為敵,與老天爭命,困苦之中也唯有熊熊烈火能保障他們的生命,幫助他們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家園。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鑄客銅升鼎,精美的楚國青銅器

四、火成就了楚人“帶甲百萬”的崛起

如果說火幫助楚人適應了與中原迥異不同的氣候和生活,那麼火在生產活動中的應用則幫助他們走上制霸天下的道路。眾所周知,古楚文化的六大組成是:鑄銅、刺繡、漆器、繪畫樂舞、莊學、屈子文學。而其中的青銅冶鑄更是在同時期領先於全世界。1978年5月,湖北省考古隊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主持挖掘了當年震驚世界的楚國曾侯乙墓。這次挖掘之所以震驚世界,是因為其出土的文物眾多,其中很多文物的學術價值都刷新了世界紀錄。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鮮豔精美的楚國漆器

在整整15404文物中,有一件文物被稱為鎮國之寶,它就是曾侯乙編鐘。這件文物的出土證明了古楚人掌握了銅、錫、鉛三種成分的最佳冶鑄配方。同時這套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宏大戰國編鐘組合,齊備十二個半音,深埋地下兩千多年出土後音樂性能依舊良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曾侯乙編鐘的出土直接證明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十二音體系。推翻了國際學界中十二音體系是從古希臘傳出的固有說法,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曾侯乙編鐘

而在禮器、樂器中的應用僅僅是當時青銅器鑄造的九牛一毛。楚國在軍事領域上高度運用青銅冶鑄技術,成就了帶甲百萬超級強盛的軍力,一舉定鼎其南方霸主的地位。楚武王時期,經過連番征伐,楚國先後滅掉了當時的“漢陽諸姬”(周王室分封的眾多諸侯小國),佔領了當時中國最大的青銅礦——銅綠山。佔領了銅綠山後,楚國的青銅冶煉業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兵器種類演化日漸豐富,從劍、戟到箭、鏃、弩弓,楚國形成了長短兼備、靈活多變的軍備體系。楚國軍隊因此獲益,規模的得到了持續擴大,楚國軍事也隨即進入了伐申過鄧、虜蔡哀侯以歸的時代。等到楚莊王一鳴驚人,“帶甲百萬”的楚國直接成就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烈火中的涅槃:從火崇拜看古楚國“帶甲百萬”的崛起

秦國伐楚之戰

直到秦王嬴政時代,伐楚仍舊是當時風險度最大的戰爭。首次伐楚之戰在公元前225年打響,秦將李信、蒙恬率軍20萬攻打楚國,大敗。第二年,秦王嬴政再次發動了伐楚之戰,名將王翦率領秦國精銳60萬攻打楚國,並採取堅壁自守等戰略舉全國之力才艱難打贏了這場戰鬥。可以說,楚國的青銅冶煉技術奠定了強楚雄踞南方八百年的堅實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軍事基礎。

五、總述

楚人以祝融為祖先,接過了傳承的信仰之火,也在長久的黑夜堅守著他們高貴的華夏血脈,希望之火從不曾熄滅。他們也用火燒過山,種過地,取過暖,最終用火燒出精美的青銅樂器,厚重的青銅禮器,更燒出佔地五千裡,帶甲百萬的烈火強楚。楚,這個古老國度,因火而生,更在火中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