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曉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正面臨“全球大流行病”的肆虐。這是百年一遇的衝擊,其生命與財富破壞的後果甚至可能大於兩次世界大戰之和。

一戰約15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財產損失約2700億美元。

二戰約5500-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財產損失約4萬億美元。加微信smz985,看更多內幕好文!

新冠病毒衝擊下,全球195國總資產320萬億美元,1個月跌去了140萬億美元,幾乎是千年來人類所積累財富的一半;在生命威脅上,若按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速度增長,不排除“新冠病毒”數十天內可感染全球40億人口,進而導致4000萬-8000萬人死亡的可能性。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地球不大,是個村莊。現在,全村的房子都在火海當中,生命則在血海之中。全球100年,有比這更大的事嗎?

1、國人必須馬上拋棄幻想

2020全球經濟陷於衰退已成定局,有爭論的是會不會帶來“大蕭條”,也就是持續的衰退。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依然要做夢,甚至想得太多、太複雜、太好了!

譬如,有人想,中國首先控制住了疫情,接下來中國經濟也將首先恢復和穩定,那全世界最美的就是咱了。

有人想得“更深更遠”,看大洋彼岸美帝連站都站不穩,歐盟也淪陷了,這不是正是咱大國崛起的良機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中國的“供應鏈優勢”作為收服列國的利器,一舉摧毀美元霸權,“消滅美帝國主義”;咱不僅贏得“病毒戰”,還趁機把“貿易戰”也翻盤,在全球領導權上取美帝而代之,那這個世界可不就是咱的了嗎?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朋友,醒醒,您想哪去了?!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前所未有動盪、不安、紛爭的世界,中國企業、中國百姓、中華民族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至於發展、崛起,還是悠著一點吧。

過去些年的實踐,以及過去70年的實踐不斷證明,胡思亂想、胡吹海拍不用交稅,但真的會找來災禍的。

要知道,中國當前國際環境非常危險。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中國的外貿怎麼辦?沒有了訂單,中國一大批靠外貿養活的企業怎麼活?

當下,全球瘟疫仍在漫延,只要一個國家的危機不解除,其他國家就不能獨善其身,中國能長期“封國”嗎,代價多大?

疫情還沒過去,中國與美歐、中東甚至與本國海外華人的關係已處於前所未有的告危狀態,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信任資產”正急劇消耗,疫情過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豈不值得深思?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外境不寧,內境也不安。如果說改革開放的數十年是“財富漲潮”的年代,那這幾年早已進入了“財富退潮”的時代,大量富豪(從萬億富豪到千億富豪再到百億富豪、億萬富豪)的蒸發,大量中產成為無產,而無產的赤貧風險……如今,病毒衝擊下,又一輪猛烈的消滅財富的大海嘯、“大洪水”來了。活下去,而不是耀武揚威才是硬道理!

全球“大瘟疫”之後是什麼?會不會是“大饑荒”?“大饑荒“之後又是什麼,全球會不會出現局部衝突甚至“世界大戰”?“ 寧做太平犬 不做亂世人”,是什麼樣的瘋子才會盼望天下大亂以及“唯恐天下不亂”呢?

現在,從越南開始,多國正對糧食出口進行限制,全球化正在逆轉,“和平與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喪失;各國特別是中美兩大國正陷入互不信任、畫地為牢甚至有可能演變到相互指責、彼此對抗的時代。

中國在製造業上雖然有產業鏈的強大優勢,但也有弱勢以及“致命的劣勢”。我們無論在命根子的糧食、不可或缺的石油能源,以及高端製造業的牽引上,都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彼此信任以及整體安全。

中國的供應鏈對全球是強依賴,而全球對中國的供應鏈只是弱依賴。若你以供應鏈為武器,難道就不怕人家也以供應鏈為武器回擊嗎?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以鄰為壑”“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在歷史上曾經引起過世界大戰。誰能確定我們一定就是勝方?

好了,回到嚴峻的現實吧,眼下中國的疫情雖然緩和,但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如何在生命安全、經濟恢復,以及社會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呢?這樣的抉擇就夠令人頭疼的。

可以確定的是,不惜代價穩定疫情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中國需要尋求的不再是疫情高於一切,而是三者平衡、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那麼,在穩定疫情的前提下如何保經濟恢復呢?

很多人現在都在大談老基建、新基建,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然而,基建也罷,貸款也罷,受益最大的永遠是國企和大企業,並且每一次都會毫無例外地引發國進民退、國富民窮。所以,本輪決策無疑需要“進化”、進步!

眼下,最重要的其實不是保增長,而是讓中小企業和底層人群先活下去。

大家都看到了以下工信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底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它們僅佔用中國全部企業貸款餘額的40.7%,卻貢獻了全國43%的外貿(上升為最大進出口主體)、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疫情衝擊最大的正是這些中國吃苦耐勞、勞苦功高的中小企業,它們中85%正命懸一線,多數扛不過4月份。

據清華北大前段時間的聯合調研,60%的中小企業2020年收入預計下降20%以上;85%的企業現金流最多維持3個月,近70%的企業只能維持不到兩個月,34%的企業最多維持1個月;另據天眼查的信息:中國目前有80萬家住宿企業,1000萬家餐飲企業,26萬家旅行社及相關公司,這些企業超過85%都是個體工商戶等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包括小微企業關乎中國90%的就業。中小企業死了,大規模流失潮必然發生,中國歷史上最可怕的“流民社會”如果死灰復燃,中國的社會穩定就失去了前提,治亂循環的危機就再一次威脅我們。

所以,眼下什麼“老基建”“新基建”,其實都可以悠著來,對外伸脖子的大國、強國夢也可以暫時放一放,唯獨保障中小企業以及中低收入人群活下去迫在眉睫,一天都不可耽延,一點僥倖心都不能有。

正如克強總理所講:中小企業只要有口氣的,都要想辦法救活。

3、救災關鍵:讓中小企業活下去,讓小民活下去

那怎麼保障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呢?其實,道理粗暴又簡單:發錢。

加拿大隻要中小企業不關門、不裁員,75%的工資政府來發;英國是80%;美國也是不惜一切代價;與此同時,各國還按收入不同給國民發錢。這叫沒有選擇的正確選擇,這才叫穩定壓倒一切。

至於減免房租、減免利息和稅收,這些能用的招全都應該像當年實施“4萬億”一樣雷厲風行地統統打出去,甚至更狠。

因為今天的局面實在比2008年兇險太多了!如果中小企業不保,經濟和社會穩定都不保,那麼搞再多的基建也頂不住失業的潮水和失望的人心!

弱勢的中小民企以及弱勢的底層人群必須在經濟衰退背景下,由政府來保障,否則不排除出現大面積崩坍的現象,如果出現這將是中國特色的“雷曼兄弟”。

同時,動盪時期人們對未來信心不足,有效需求會大大壓縮,政府不發錢,不給出強而有力的支持政策,不在社會保障上作特殊時期的兜底,中國的消費也必然一落千丈,企業也會因市場需求不足而紛紛倒下,或者裹足不前……

一位教授的吶喊: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底層人群和中小企業先活下去


當前,在出臺各種“反衰退”的增長政策外,中央和各地也已經出臺了很多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但據我瞭解,都是按著企業是否有正規資格等給予優惠,過於僵化和官僚化。

其實,很多小微企業、個體戶等根本就不見得有什麼執業資格和資質,一直是在風雨中生存,因此當前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是按照就業原則來給予優惠,只要能證明企業在就業上的貢獻並承諾不關門不裁員,國家即予以全力幫助。加微信smz985,看更多內幕好文!

另外,對於底層群體,國家和地方政府更應該立即實施失業濟貧的特殊幫助。對於武漢這樣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城市,還應該考慮實施重大補貼和優惠政策,以助其恢復原氣。

民為邦之本。以民生、民企為導向的幫助,將安慰人心、振興消費,可謂固邦之本。

讓企業活下去,讓小民活下去,讓中華民族和整個國家能夠在這次全球經濟衰退中活下去,先把這個考慮好了、做到了,再遑論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