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海德格爾使用詞語的奇特癖好。

閱讀中遇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專業術語”的確阻礙了我們通達文義的進程。上面也提到了,之所以“古怪”,有可能是為了照顧到作者的獨特用法,而不得不採取“硬譯”的手段。這裡僅舉一個例子。就拿海德格爾的這個“開拋”來說,對應的德文動詞為entwerfen,名詞為Entwurf,平常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起草、草圖,中文舊譯為籌劃。而之所以會被譯為“開拋”這個奇怪的名字,就是因為海德格爾通常的意思是將此詞分開來使用的,以強調前綴ent和werfen的單獨意義。werfen的意思是拋投,前綴ent有開啟的意思。所以讀這些西方哲學著作,讀原文到比讀譯著更容易些。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攻克專業術語的利器:詞典!

那麼,在杜絕了上述兩點禁忌之後(即:一、不可以平常的理解妄測其義;二、不可望文生義),我們又該如何通達這些術語呢?沒錯,查詞典唄。所以上面推薦的準備一本專業詞典還是很重要的。但據個人有限的經驗,要想找到一本這樣的漢語的專業詞典不是易事,因為有時根本就沒有某個領域的專業詞典!比如說,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一本漢語的海德格爾詞典。相比,讀胡塞爾倒是有著更優越的條件,因為有一部倪梁康先生編著的《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到目前為止已出第三版增補版,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被納入“中國現象學文庫”中。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此書對閱讀胡塞爾非常有幫助。不管怎麼說,假設我們手頭有一部這樣的專業詞典,在遇到奇怪術語時就可以隨時查找解釋。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

陷入詞典的汪洋大海!

但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是否會遇到這種情況,詞典裡的解釋我們還是看不懂!或者,此解釋中還是有我們不懂的奇怪術語,然後我們還要繼續查找這個新詞的解釋嗎?以此類推,難道這樣我們不會陷入無限地詞典翻閱中嗎?我們想要讀懂哲學,也找到了讀不懂的障礙物,手頭還有一部專業的術語解釋詞典,但我們連詞典的解釋都讀不懂(此非無稽之談,讀者翻閱兩頁上面提到的那部《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您就知道了)!我們還有希望嗎?在哪兒倒下就在哪兒站起來,我們就此再找原因。對這些不懂的術語的解釋為什麼也不懂呢?或者這樣問:什麼樣的解釋才能讓我們能夠弄懂、理解這些術語呢?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無窮盡的查詞典

能讀懂的基礎:事先已有相關的體驗。

直截了當地說,就是那些我們對其意義已有所體驗的解釋。也就是我們不再一頭撞在解釋中的詞句上,而是能夠穿透它們,直接看到躲在背後的意義本身,就像我們在讀小說時一樣。再次回想下在我們滿懷興趣地閱讀一本小說的情形,就像上面說的,文字不再是我們注意的對象,而是穿過它,我們的目光放在了故事的情節上。但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就能穿透小說的詞句,而置身於故事情節之中呢?這是一個或許我們早就應該問的問題,不過現在提問也不為晚,因為在上面我們已經把答案先說出來了。就是因為小說中所述的內容、意義,都是我們日常已經有所體驗的事情。相反,我們不懂哲學著作,或是術語解釋的原因也就顯明瞭,就是它們所述的意義是我們平時沒有體驗、經驗過的事情。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小說的意義是我們日常的體驗

不是去讀,而是去觀看!

到目前為止,我們算是有了階段性的答案,但這個答案或許有些奇怪。我們的問題是“如何讀懂哲學”,而經過一番分析之旅後,我們發現的答案竟然是:我們永遠都 “讀”不懂哲學!沒錯,“讀”不懂哲學者永遠都“讀”不懂哲學,因為讀不懂的原因就是他沒有體驗過、經驗過,或更形象地說,沒有看到過哲學中所說的意義與 實情。你“讀”不懂哲學,直到你不再讀哲學,而是將目光從書籍的文字上移開,直接將目光指向哲學所述的意義本身、事情本身。所以,我們對“如何讀懂哲學” 的回答是:不去讀,而是去思考,甚至也不是去思考,而是去觀看,去觀看意義本身、事情本身。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觀向事情本身

學不尋思其義,則罔然無所得。

就像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的那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不去理會意義與事情本身,而只是去學習閱讀書上的言詞文字,即使我們將這些語句記誦得再熟,對其句法分析得再透徹,我們依然穿不透它們,依然抵達不了隱藏在其後面的事情本身。但是,意義真的是隱藏在詞句的後面嗎?難道意義、事情本身不正是彰顯於詞句上面嗎?可見,如果不寓身於意義與實情,文字與言詞就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再起到其應該起的作用,已經成為了障礙物。所以,《論語註疏》中引包鹹注曰:“學不尋思其義,則罔然無所得。”那麼我們就應該去思考嗎?思考就能得到事情本身嗎?

像欣賞美景一樣地讀哲學:閱讀、思考與觀看

《論語註疏》

思考與觀看。

只要我們思考,動腦子,事情本身就會向我們顯現嗎?如果思考指的只是動腦子,自己面紅耳赤地使力氣,使思考成為只是自己腦子裡的事情,而不關涉到所思及的意義與事情,那麼結果也會毫無所得,而只能是把自己弄得“精神疲勞倦殆”。如果思有所及,思考是指的是使所思及者顯現,思考得越努力,事情本身顯現得就越清晰,那麼這種思考,我們毋寧將其稱為觀看。思考不再是像小學生作算數題一樣地使腦子發燙,而是像睜開雙眼欣賞山水風景一樣地給人心裡帶來一股清冷,使心識更加清晰明亮。觀看,就是努力地使事情本身顯現。既然我們知道了觀看,即直接與事情本身進行交涉,但是,我們要看向何處呢?不顧書本上的文字,我們又要到哪裡去尋找事情本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