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宋至明是中國巾帽類首服最為盛行的時期。在中原地區,巾帽只是一種不入禮儀場合的日常燕居首服。而北方金人統治者則無論日常和禮儀場合都以頭巾裹首。

金主完顏晟在金上京乾元殿也是“頭裹皂頭巾,帶後垂”金人頭巾名曰“蹋鴟”,屬軟體帽,需用巾帶戴束收,所以巾環就成為金人頭上的裝飾重點,加之對玉的喜好,更是促成了金人在巾環上的精雕細琢。據《宋史》卷一五四《輿服六》載,宋人聯合元兵夾攻金人於蔡州,繳獲了眾多“亡金寶物”,其中有“碾玉巾環”。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北京房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出土練鵲玉屏花

碾玉巾環,“碾”為打磨、雕琢之義,意即雕刻精美紋樣的玉質巾環,時稱“玉屏花”。在故宮博物院藏南宋陳居中繪《文姬歸漢圖》和宋人所繪《文姬歸漢圖》中蔡文姬頭戴的冠式與阿城金墓中的王妃冠式頗為相似。該冠後側部的玉屏花和冠後垂下長長羅帶也有描繪。這兩幅圖像成為研究金人首服上佩戴玉屏花的重要依據。它可以使很多同時期相似的玉飾件有了命名和歸類的線索。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南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局部)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宋人繪《文姬歸漢圖》(局部)

考察近幾年國內出土實物玉屏花可知,其題材無外有禽鳥和花卉兩種。其中,禽鳥以天鵝和練鵲為主。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完顏晏與王妃墓出土王妃頭巾 外徑4.72釐米 內徑3.55釐米

天鵝紋樣的實物如黑龍江阿城齊國王墓出土皂羅垂腳幞頭兩側耳後底緣的左右即縫綴一對鏤雕白玉天鵝銜蓮花巾環。該玉件高4.47,胸尾3.96,厚約0.7釐米,圓雕天鵝浮於水面,天鵝曲頸昂首,口銜蓮梗,蓮花反伸於頸後,雙翅羽端略露出體外。

其胸下鏤孔釘皂羅綴帶,尾下孔處左右各穿一條繫帶,下垂為腳,巾帶在對面的巾環對穿打結,並不往前腦掛帶。又如,哈爾濱新香坊金墓出土的一對鵝銜花朵玉屏花。玉質有些風化,呈牙骨色,單面透雕,呈抹圓三角形,天鵝細長頸,在波浪、荷葉與含苞待放的花蕾間俯臥,陰刻劃線紋表現天鵝的羽毛、嘴、眼及花蕾花葉。該造型與上述齊國王墓出土者極相近,唯工藝稍粗拙,尺寸也略小一些。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透雕鵝銜荷葉形玉飾件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黑龍江哈爾濱金墓天鵝玉屏花 高2.1釐米 寬3.8釐米

練鵲紋樣的實物如2003年北京房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寢地宮內漢白玉雕鳳紋石槨內頭骨附近發現附在金絲網巾上的練鵲玉屏花。又如,陝西省長安縣(現為西安市長安區)曲鎮上塔坡村元代練墓室出土練鵲玉屏花一件,高4.3、厚1.4、長6.5釐米。所謂練鵲,有學者誤認為是白色喜鵲。其實,練鵲屬鳴禽類,肉可以入藥,能益氣治風疾。其體似鴝鵒。雄鳥有羽冠,頭部黑色,發藍色的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尾羽長如拖練帶,故又有帶鳥、綬帶鳥、壽帶鳥、拖白練等異名。該鳥生活在樹林或竹林中,為捕食害蟲的益鳥。以其作為玉飾造型有平和、祥瑞之寓。

金人以頭巾為裝飾重點,漂亮的“玉屏花”是頭巾的點睛之筆

北京房山長溝峪金代墓出土竹枝形玉屏花

金人玉屏花也有折枝竹紋的,如北京房山長溝峪金代墓出土鏤雕折枝竹節形巾環。它是由盤卷的竹枝和三片竹葉組成,竹梢朝外,通體鏤空。其盤卷竹枝所形成的孔洞可穿入巾帶,竹葉、竹枝和竹梢間的小孔用於向頭巾上縛結。竹子是中國重要的物產之一。它既是做房子的建築材料,還是造紙的原材料。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金人玉屏花以折枝竹為紋,應是受中原地區文化影響所致。

內容整編自:賈璽增《巾環、玉屏花、玉逍遙與玉結子——宋元明時期巾帽類首服的固定和裝飾用具》《紫禁城》2011年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