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瓦岗起义

大业七年,滑县法曹翟让,不知犯了什么罪,被判刑下狱。当时管狱的小官黄君明同情他,偷偷地把他放了。翟让逃到滑县东南的瓦岗寨,在那里暂时隐蔽起来。恰好这里的农民正酝酿起义,缺乏首领,翟让一到,就被推举为领导者,起义便开始了。翟让的同乡单雄信、东阿人程咬金、浚县大伾山起义的徐世勣和内黄起义的王伯当,也先后统领所部和瓦岗军会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

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不久,瓦岗军打下滑县和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并西占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东据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曾参与杨玄感反隋的李密,由于杨玄感的失败而到处流浪,他为了寻找个人出路,便投奔翟让。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主动联合周文举、李公逸等农民军,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瓦岗军发展到数万人。

初露锋芒

大业十二年,瓦岗军从金提关出发,攻取黄河以南几县,打到荥阳外围。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荥阳的得失,直接影响中原战局。因此隋炀帝特派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为主帅,前来镇压瓦岗军。张须陀曾多次镇压过农民军,他到达荥阳以后,立即和通守杨庆一道调兵遣将,抢占交通要道,妄图阻止瓦岗军前进。

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面对隋军进攻的新形势,翟让、李密共同研究了对策。他们分析了敌方情况,根据张须陀骄傲、轻敌的弱点,决定由李密率主力埋伏在荥阳北面的大海寺两翼,翟让率兵从正面进攻。张须陀打败过翟让,非常藐视翟让。翟让把张须陀的两万人马拖到大海寺一带,全部歼灭。张须陀也被迫自杀。

大海寺战役的胜利,使“河南郡县为之丧胆”。瓦岗军威震中原,所到之处,隋军有的望风逃窜,有的开城投降。登封(今河南临汝)、密县(今河南密县)、汜水等地,未动一刀一枪即被农民军占领。

大业十三年春天,瓦岗军决定夺取洛口仓。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巩县(今河南荥阳县西)东北部,伊、洛两水会合处。仓城周围有20余里,是当时最大的粮仓,城池坚固,常有重兵把守。进攻洛口仓的农民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荥阳向西,从正面进攻。另一路由登封绕到洛口以南,从侧面袭击。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城下,使隋军弃城逃窜。瓦岗军占领仓城以后,立即开仓放赈。饥民们奔走相告,无不感激!

洛口仓陷落的消息传到江都以后,正在游玩的隋炀帝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回东都。驻守东都的越王杨侗,任命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并令“虎贲郎将”刘长恭各自领兵,两路夹击瓦岗军。翟让作了针锋相对的部署。双方在巩县东南石子河展开大战。隋军大败,“虎贲郎将”脱下官服,混入士兵队伍,逃回东都。讨捕大使裴仁基投降。

大业十三年二月,瓦岗军正式建立统一的政权。

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当时在瓦岗内部已混入大量降官,他们具有政治斗争经验,熟悉隋政府内幕,又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拉拢,在农民军中形成一股势力。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大贵族李密担任了魏公兼行军元帅,执掌瓦岗军政大权。翟让任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任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任右武卫大将军。中原的小股起义军,如王君廓、李士才、魏刀儿、李文相、孟让、郝孝德、王当仁等,都归附瓦岗军。“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李密为了巩固基地,令护军田茂广筑洛城,方40里,作为农民军的重要基地。同时派房彦藻向东扩大阵地,攻克了汝南(今河南汝南)、安陆(今湖北安陆)、淮安(今河南泌阳)、济阳(今山东曹县)。

这年四月,瓦岗军积极设法切断东都的补给线,准备夺取东都,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双方作战达40余次,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次战役。

夺取黎阳仓的战役。大业十三年八月,徐世勣、郝孝德、李文相等合力打下了黎阳仓。开仓济贫,扩大影响,远近农民纷纷参加起义,“旬日间得胜兵二十万人”(《通鉴》卷一百八十四义宁元年条)。武安(今河南涉县)、义阳(今河南桐柏)、永安(今山西霍县洪洞)、弋阳(今河南潢川)守吏相继投降。

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黑石关战斗后,东都危急

大业十三年七月,炀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劲旅北上,以解东都之围。同时还令大将王隆、河北大使韦霁、河南大使虎贲郎将王辩等,各领几万人马,协助王世充守卫东都。涿郡通守薛世雄,也奉命领河北精兵3万余人南下。但是,薛世雄军在南下途中被窦建德杀得几乎全军覆没。王隆一军误期未达,实际只有王世充与王辩和瓦岗军周旋。

王世充到达东都以后,先率领韦霁、王辩、庞玉军数万进攻洛口。双方夹洛水相持。十月末,王世充派出一部分人马夜渡洛水,进军瓦岗军的侧后,抢占黑石关,准备两面夹攻农民军。李密发觉隋兵渡河以后,引兵到洛水北岸以截断王世充的后路,但被打败,大将柴孝和坠河而死。不得已,李密又返回洛水之南,部分人马奔向月城。王世充跟踪追击,直指月城。李密部分人马回军黑石关,冲进敌营,连下6个据点。王世充又从月城撤兵,援救黑石关,在途中遭李密伏击,结果被消灭30余人。李密反败为胜。

第三次大战是在这年十一月。王世充失败以后装病,闭门谢客。越王杨侗派人安慰他,叫他继续出战。王世充既惭愧又害怕,搜罗几万残兵败将,向石子河一带进攻。李密最初派一部分队伍在正面进攻,另派王伯当、裴仁基各率众埋伏在两翼。王世充急于求胜,发现瓦岗军后立刻出兵应战,结果被击溃。

第四次大战在武德元年春季。王世充集结7万余人,令部队在洛水架浮桥,渡河与瓦岗军决战。最先登岸的是虎贲郎将王辩的部队,已破李密外围营寨,但后续部队却被另一支瓦岗军打败。王世充以为渡河部队战败,下令撤退。李密令敢死队勇猛追杀。隋兵当时有几万人抢渡浮桥,落水而死者1万余人,大将王辩当场阵亡。王世充不敢回东都,带数千人逃到河阳,自己下狱请罪。越王杨侗遣使宣布赦令,把他召还东都。

炀帝死后,宇文化及在江都立秦王浩为帝,掌握实权。越王杨侗也在洛阳称帝,以王世充为大将,有兵五六万人。

瓦岗分裂

当时全国群雄割据,四分五裂,只有瓦岗军占据中原,势力较强,有可能夺取全国性胜利。但是正在这时候,瓦岗军发生了分裂。恭帝义宁元年十一月,李密以宴请翟让为名,杀掉翟让和他的哥哥翟宏及王儒信等。徐世勣拔腿外逃,在门口被砍一刀。单雄信叩头求饶,李密才放了他。不久,徐世勣、王伯当率一部人回到浚县,驻守大狉山。瓦岗军的势力逐渐衰落。

武德元年六月,宇文化及率10万隋军北上,和窦建德、李密争夺中原。而东都的王世充,此时又集结兵力向瓦岗军进逼,李密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就在这月,李密投降了杨侗,被封为太尉、尚书令。

李密降杨侗后,宇文化及进军荥阳以东,企图夺取黎阳仓,消灭徐世勣。由于农民军英勇善战,宇文化及未能得逞。当时李密为了讨好杨侗,率部大败宇文化及于童山下,迫使宇文化及只带两万残兵逃到河北。化及又被窦建德打败。李密打了胜仗,正准备到洛阳领赏,走到半路,王世充发动兵变,强迫杨侗封他为左仆射,又领两万人攻打李密。李密因久战疲惫,内部矛盾很大,偃师一仗,被王世充打败。这时王伯当仍据守河阳,徐世勣还在黎阳,假若李密投奔徐世勣,瓦岗军仍然可能东山再起。

瓦岗的起义和灭亡


但是,他听信隋朝降官的劝告,领两万人降唐,后又反,武德元年十二月被唐将盛彦师设计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