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春遊”後有“雲講座” 600歲的故宮真要上“雲端”了!

“雲春遊”後有“雲講座” 600歲的故宮真要上“雲端”了!

圖說:《故宮講壇》資料圖 故宮博物院供圖 下同

  慈禧太后真的是三次垂簾嗎?清代皇帝哪來的蘇州情結?古陶瓷研究裡有哪些黑科技?故宮博物院放出好消息:那些年大夥兒沒看夠的,錯過的“故宮講壇”將再次重現,以“雲講座”的形式帶人們重溫精彩。

  猶記得2012年9月8日,故宮講壇第一講——“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正式開講,當天恰逢新學年開學後的第一個週六,作為免費的公益類講座,故宮講壇“大課堂”一經開課便吸引來不少家長和孩子們圍觀。一個個圍繞紫禁城展開的小問題裡,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和與家人朋友一起聽講座時留下的美好記憶。

  故宮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邀請故宮的專家走上講壇,以親近、通俗的語言講述明清歷史、古代建築、文物研究與鑑賞等諸多領域的知識,讓公眾深入瞭解故宮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故宮講壇開辦的初衷。

  紫禁城的營建思想與文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筆墨與意趣、不同類別瓷器的發展和鑑定......隨著故宮講壇被更多人所知曉,滄桑而又壯麗的紫禁城也從“深宮”中探頭,掀起了神秘面紗的故宮越發受到歡迎。八年時間,故宮講壇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辦了百餘場,免費預約常常“一票難求”。

“雲春遊”後有“雲講座” 600歲的故宮真要上“雲端”了!

圖說:“雲講座”推出新主題

  當年的孩子逐漸長大,能用來坐下來和家人一起聽一場講座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不少講座錯過了,很多精彩似乎就這樣丟失在成長的長河中。而這些年,故宮也在悄悄改變。從2016年,圍繞“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陶瓷考古新成果展”首次嘗試網絡直播開始,到2019年故宮首次直播夜景“上元之夜”。今天清明節,閉館了70多天的故宮更為網友們準備了一份大驚喜,兩天三場直播帶網友赴了一場紫禁城的春日之約,殿閣樓宇、海棠丁香、奇獸異鳥......這場獨特的“雲春遊”,拉開了故宮600歲生日的序幕。“故宮直播”這一“傳統+時尚”的代名詞,一時間成為廣大網友熱議的話題。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將考慮更多短時段直播,在不同季節直播不同的景色,更有可能會對非開放區進行更多呈現。同時,未來的故宮數字化工作中,將完成整個建築面積的3D建模,眾多文物需要通過數字技術更好的為觀眾服務。

“雲春遊”後有“雲講座” 600歲的故宮真要上“雲端”了!

圖說:“雲遊故宮”主題活動

  此外,“雲講座”的出現也讓人懷疑,故宮是不是真要時髦上“雲端”?打開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點擊進入「教育」頻道,就能在「故宮講壇」欄目看到歷次講座的介紹。目前,《獨步千載,眾星孤月解讀》和《身份轉變下的木器文物保護與修復之辯》兩期講壇的視頻內容已上線。

  據瞭解,目前視頻還在不斷更新中,觀眾只需在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微故宮”上掃碼即可。(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