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模型喷完漆就不锐利了?

昨天新手村中有一个作品是大班的杰斯塔,对于有“名望的”机体来说就更会引发一点点“正版VS盗版”的纷争。

为什么在这个机体上iN不推崇(其实也一直没推崇过)大班了呢?主要还是因为大班本身的素材“锐度”不够,也就是这类的工艺导致模型的凸起和落差之间的分割并不明显。

为什么模型喷完漆就不锐利了?

对于凸起和落差的“分割”恰恰就是一个模型素材素质的表现,也只有在分割明显的素材上才能相对方便的做出大家想要的细节效果。以一个图片为例,如果没有落差感那么这个机体的细节就会“丢失”不少。以至于真正做好后也会导致机体本身少了那么一些味道。


而且这些落差感会在我们喷漆之后由于漆膜厚度的增加下进一步劣化。


对于厚度、落差细节的概念,大家往往会有一个相对模糊的感觉,不就是薄薄的一层漆膜吗?要知道这个部分也是一个可以测量的内容。一般的情况下很多厚度的测量会用到湿膜规。

为什么模型喷完漆就不锐利了?


这个东西价格不高,而且保养得当的话可以用上一辈子。在一个相对平面的材料上喷漆,在漆面没有干的时候用湿模规滑一下。

为什么模型喷完漆就不锐利了?

这样湿模规的测量面上就会沾上漆。

为什么模型喷完漆就不锐利了?

通过测量面染色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漆膜的厚度。当然了,这种测量由于会刮擦漆膜所以不能直接在模型上测厚度。但是通过湿模规我们可以练习正确的喷漆方式,在既定条件和稀释比例下喷一遍是多厚,喷两遍又是多厚,练习多了自然心里有数。

同时还有一个公式——在一定的稀释比下干膜和湿模型的厚度比大约是1:3-1:4,这样到底在模型上我们增加了多少厚度也是“心里有数”的了。

再然后,我们就可以想象到模型的零件上凸起和凹陷的落差+2X干膜的厚度-干膜的R角X2就直接是模型细节的损失度了。


问题回来了,知道这些我们能干什么?


从宏观上我们可以规划一个模型所能接受的喷漆次数——这是一个矛盾体,你的漆膜越厚漆的表现效果就越好,但漆膜越厚模型的细节损失就越多。


从微观上来说具体的漆膜厚度决定后面模型能够允许的操作还有多少战略空间。例如大家都知道0.05mm的刻线在模型上表现细节的能力极高,但是为什么没几个人刻0.05mm的刻线呢?喷漆之后刻线会被相邻的漆膜填充,看不出来。再有就是我们精心磨制的C面为什么在喷漆之后就不锐利了呢?答案也是漆膜的问题,漆膜太后R角抵消了你的打磨工作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