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普通人在昆明找8000+的工作真難

疫情之下 普通人在昆明找8000+的工作真難


4月8日,智聯招聘發佈《2020年春季昆明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當中昆明春季平均薪酬為7744元/月,排名第28位

7744元,這裡不知道有多少昆明小夥伴的工資被平均,拖了城市經濟的後腿。

數據顯示:從薪酬的分佈情況來看,昆明地區薪酬水平中等,平均月薪4001元/月至6000元/月的職位佔職位總量的34.3%,8000元以上/月的佔29.0%,佔比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疫情之下 普通人在昆明找8000+的工作真難

縱觀各類招聘APP,上面普通崗位薪資大多是3000—8000元/月,去了面試官還要在上面砍一刀。明明說是每月8000元,實則3000底工資,加5000“不靠譜”的大餅。

智聯招聘發佈的平均工資,在普通職工的現實生活中總存在差距。

差距

差距歸差距,昆明城裡也不乏高收入群體。如果你覺得你身邊人有個月收入上萬的就不得了,只能說明你的圈層還不夠。

工資低,很大情況是自己本身和所選公司的原因。

首先講自身,工作不上心,老想著偷懶佔小便宜,自己不努力,能力不夠,抱怨老闆給的薪酬低。以這樣的心態工作,你不拿低薪,誰拿低薪?

疫情之下 普通人在昆明找8000+的工作真難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不用羨慕那些高工資的人,踏實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只要選對行業,想月薪過萬也是輕輕鬆鬆。

再者,就是公司和行業的選擇。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職場定位不準,後果很嚴重

例:小林大學是軟件工程專業,成績很不錯。畢業後,小林想找到一個匹配專業的工作。於是他給各大網絡科技公司都投了簡歷,由於網絡科技人才的擁擠和小林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他理想的offer遲遲沒有到來。小林有聽從朋友的建議加入到了“考碗”大軍,但是幾個回合下來,小林心灰意冷。大學畢業已經一年,他就在本地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銷售的工作,薪資結構是底薪+提成。第一個月由於親朋好友的支持,超額完成百分之五,發工資時底薪加提成還有獎金,小林心想實現買房和買車的理想不遠了。

第二個月小林的人脈資源好像是用完了,他也不懂銷售的知識,人際溝通也不是理科男的特長,小林沒有完成銷售額只能拿底薪。小林在心中默唸:“堅持就能成功”來給自己加油,可是銷售額還是時好時壞,工資還是徘徊在底薪附近,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自己買房和買車的目標越來越模糊。

如何進行職場定位呢?

一、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不同的性格適應的職業也是不同的,比如:沉靜認真的研究型性格與程序員職業匹配度較高,與銷售員職業匹配度較低。

二、自己的職業興趣

自己要找到感興趣的職業,而不是大眾口中高大上的職業,遵從自己的興趣去尋找。

三、專業與職業關聯性

雖然有些人說:專業與職業沒有太多關係更重要的學習能力,但是從事所學專業的職業能夠省去重新學習知識的時間。

四、資源與職業輔助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的家庭資源,人脈資源,個人技能是否會對你從事職業有輔助性。


疫情之下 普通人在昆明找8000+的工作真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