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作者 | 若若

印度,今天是「封國」第18天。

疫情之外,人們意外發現:他們竟然能看清喜馬拉雅山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按理說,以喜馬拉雅山的海拔,方圓幾百裡內,沒有遮擋物的情況下,絕對是可以看到的。

可就在山脈一側的印度人民,30年來首次看到喜馬拉雅山本山。

這件事,還要從空氣汙染說起。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空氣最「髒」的地方。全世界汙染最嚴重的15個城市,他們佔了12個。

對於當地人來說,宛如末日一般的場景天天都在上演。

在這裡,城市是這樣的,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這樣的,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以及這樣的。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印度的空氣質量指數,曾經是個謎。

2016年,這項數據是300左右;2019年底,直接飆到999。

給出999不是因為數值就是999,而是這是儀器檢測的最大值......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為了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他們沒少下功夫。

實行停課停工,沒用;

執行過「單雙號」限行,依然沒好轉;

歐美人著急了,建議他們液化氣代替燒煤,還是不見效。

為了身體健康,人們甚至開發了一項新產業——吸氧服務。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15分鐘50元錢的價格,當地人調侃說:「寸土寸金沒達到,吸口氣兒都要錢卻是真的。」

可就在前幾天,一條新聞震驚了當地人。

有人記錄下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空氣質量對比,封城20天,印度的空氣質量明顯變好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封國」當日,馬德里平均空氣質量指數是115;三天後,這個數據下降到了75。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去年同期的二氧化氮含量數據對比

大家紛紛拍攝下這難得一見的場景,同時也不免思考:

疫情,絕不是好事!

帶來的變化,卻值得反思!

人們只是減少了幾天活動,大自然就讓我們見識到如此大的變化,可見我們平常的破壞力到底是有多大?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人類的破壞力,遠超想象

空氣質量的改善,不僅僅在印度,而是世界性的。

據《每日郵報》4月3日報道,提供基準排放數據的科學家稱,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因此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

疫情期間,人類少排放了約2億噸二氧化碳。

從NASA給出的一組衛生圖片能看出:中國的環境汙染也大大減少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PM2.5濃度,在汙染最嚴重的京津冀地區,優良天數比例70.6%;而在疫情前,這個數字是36.2%。

改善了近一倍!

就連NASA的研究員也對此表示驚訝:

「這是我頭一次看到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發生的戲劇性下降!」

無獨有偶,隨著疫情的蔓延,這樣的變化擴散到全世界。

歐洲環境署監測了疫情以來的空氣質量變化。

變化最明顯的北部地區,恰好是意大利疫情重災區。

從衛星圖裡也能看出,2月14日-3月7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意大利大氣上空的「陰霾」幾乎一掃而空。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有人把疫情形容成地球的一次喘息:

「天變灰了,水變濁了,大地滿目瘡痍。有一天,它太累了,於是喊了病毒出來。去!讓人類也嚐嚐透不過氣的滋味!然後天變藍了,水變清了,人們被關在家裡,出門戴上了口罩。」

疫情是一場苦難。

但對人類來說,對苦難的思考是有意義的。

它讓我們從多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新思考應該怎麼生活。

地球的自我調節能力或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強。

前提是,我們對它真正的敬畏。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如果人類消失,地球會怎樣?

世界各地,令人驚歎的景象一再發生。

一邊是城市封鎖居民隔離,一邊是動物們在城市裡自由漫步。

平時屬於孩子們的公園,人不來了,英國小羊肆無忌憚地撒歡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平時絕不敢出現在喧鬧的城市裡的野豬們,趁著大家都躲在家,第一次拖家帶口,帶豬崽子們進城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在濟南,3只孔雀悠閒「逛街」。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在昆明,一隻鴕鳥在市區東三環上飛速「飆車」。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汽車的倒車鏡上,小鳥開始築巢......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摩托車的車頭,竟然成了一條眼鏡蛇的新窩。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封城」後的舊金山金門,一隻蒼鷺在金門大橋下,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動物能夠這麼自在地享受自然,不用擔心人類的騷擾,這樣的場景我們是有多久沒有見過了?

一些罕見身影的現世,更加突破了動物學家的想象。

在山東長島縣海域,漁民驚訝發現了4只野生白江豚。

近幾年的水質汙染,江豚的生存環境遭受毀滅性打擊,據估全世界只有不到1000只,並且在10年內徹底滅絕。人類活動銳減後,江豚不僅現身,還在船邊嬉戲玩耍!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早就銷聲匿跡的金雕,在吉林省自然保護區裡被拍到。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多年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雪豹,活躍在青海的森林公園。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四川雅安國道上,一隻野生大熊貓在公路上玩得正歡~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還有黑臉琵鷺、荒野貓......

事實證明,不是動物都消失了,而是躲起來了。

約翰•鄧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與世隔絕。每個人都只是大陸的一塊拼圖。」

在人類肆意使用地球、消費大自然時,動物們不僅被排擠,還不得不和人類一起承擔地球惡化的結果。

在人類「退出」後,它們才敢出現在原本也屬於它們的地方。

「如果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怎麼樣?」

人們在一次疫情中看到了答案。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暫停鍵」背後,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有人說:這場疫情,是地球幫我們按下了暫停鍵。

人類進入2020年,災難不斷。

澳洲火災、非洲蝗災,菲律賓山火、西班牙暴風雪、克什米爾地區雪崩......以及正肆虐全世界的新冠病毒。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南極洲局部地區突破歷史最高溫,達到匪夷所思的20.75℃。

2019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2020年1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

歷史上導致重大災難的發生,幾乎都與全球變暖有關。1979年以來,北極冰量減少80%,每10年大約上升0.15-0.20攝氏。這個看起來不嚴重的數字,對地球的影響超乎大家的想象。

紀錄片《在世界的盡頭相遇》裡,一隻企鵝突然扭頭脫離了大部隊,義無反顧地向群山走去。

「——我想去看看山的那邊。

——你決定好了嗎?

——是的。

——那麼,再見。」

這是得了抑鬱症的企鵝。

全球變暖,失去家園,它們寧肯遠離親人,在一個孤獨的地方,靜靜等死。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這不是第一隻自殺的企鵝。2019年,曾經的南極洲第二大帝企鵝繁殖區域——哈利灣,在最近兩年內無帝企鵝產卵蹤跡。

近50年,企鵝數量減少了近6成。

在地球對面,北極熊、海獅被迫離開生活領地,有的冒著生命危險闖入人類生活,有的不得不前仆後繼奔赴死亡。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有人樂觀預測:疫情期間二氧化碳釋放量的減少,會改善全球變暖的境況。

可惜的是,積重難返。

科學家不得不打破大家的美好期冀:目前肉眼可見的改善,對於長期傷痕累累的地球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科學家把過去100年地球氣溫變化做成了一個視頻,他們失望地發現,辛苦維持了幾個世紀的氣溫,僅僅進入21世紀這20年裡,就完全走向失控。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2015年-2019年,全球變暖程度迅速增快

未來疫情過去後,人類世界會恢復原狀,在劫後餘生之餘,

還有人記得這些曾經的災難嗎?

還有人惦記這些被死亡時時威脅的動物嗎?

還有人願意犧牲一部分利益來保護地球嗎?

還是會,像那句話說的:「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疫情中的印度“怪象”:封國18天,有一個真相藏不住了……

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在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開篇就是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美麗村莊由於不明原因,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周圍蔓延著死亡的氣息。作者繼而提出疑問:村莊為何變得如此荒涼破落?」

答案正是人類的所作所為。

人類的自大和膨脹,體現了地球各個角落。

豢養、觀賞動物,無不彰顯著人類作為上位者的優越感;享受樹林、海洋,卻又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最後一隻渡渡鳥至今仍在荷蘭萊頓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無聲地悲鳴;為了擴大生產,亞馬遜雨林的生物們次次失去幾經搬遷的棲息地。我們所享受的這片豐饒的現代的土地之下,埋葬了無數本能好好生存的生命的骸骨。

卡倫·布里克森在《走出非洲》中說:「我征服了一切,卻站在墓群中間。」

人類往往如此:

他們明白所有的道理,卻從不真正敬畏自然。

他們習慣索取,卻很少真正反思。

疫情帶來的反思,希望是新的起點。

但願我們的孩子,

還能看到和過去一樣的世界。

作者:若若,大齡網癮少女,偽心理學研究者,理性與文藝的矛盾體,互聯網碼字選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